劉皓
摘要:把素質教育貫徹于數學教學之中,使數學教學能為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服務,是當前數學教學改革的中心議題,是擺在我們廣大數學教師面前的一項極為迫切的任務。
關鍵詞:素質教育;初中數學;教學改革
我國新一輪課改正大力推進,在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育應按照國家頒布的《數學課程標準》實施,突破傳統(tǒng)教法,樹立全新理念,實施素質教育。把素質教育貫徹于數學教學之中,使數育教學能為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服務是當前數學教育改革的中心議題,是一項極為迫切的任務。現在就中學教數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問題談幾點認識。
一、數學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素質教育是依據人的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注重開發(fā)智慧潛能,同時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德,豐富的知識和實踐能力等,使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實踐證明,素質教育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術能力,能更好地促進受教育,更好地發(fā)現和培養(yǎng)各個領域的拔尖人才。數學是基礎教育的主要學科,也是一門重要的工具學科,學生數學素質的高低,直接制約學習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因此,數學學科的素質是基礎教育階段中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數學教學之中,使數學教學能為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服務,是當前數學教學改革的中心議題,是擺在我們全體數學教師面前的一項重要的任務。
二、培養(yǎng)初中學生數學素質的策略
數學家李大潛認為:數學教育本質上就是一種素質教育,通過嚴格的數學訓練,可以使學生具備一些特有的素質。要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教師除了自身樹立正確的數學教學的素質觀,同時也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和嘗試“數學過程”的活動中來,使他們學會解決數學中的問題,學會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進而形成數學思想和方法,提高數學素質。首先要更新觀念,樹立正確的數學教學的素質觀。轉變觀念的關鍵在于努力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成學生主動、全面發(fā)展,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辦事、學會健體、學會創(chuàng)造。中學數學教學的目的,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不僅培養(yǎng)他們的數學素養(yǎng),更要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成為具有一定創(chuàng)造性的人。由于學生在知識、技能、能力方面的發(fā)展和志趣、特長等方面不盡相同,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教師要創(chuàng)設條件,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和提高。其次,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自覺地把素質教育融于教學中。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創(chuàng)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在教師的啟發(fā)誘導下積極思考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的智慧潛能得到開發(fā),學生的素質在主體發(fā)揮的過程中得到提高。這就是數學教學的素質觀。
三、數學課堂中素質教育的實施
素質教育是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同時,決不能忘記教師的主導作用。注重人的個體和集體的統(tǒng)一,協(xié)調發(fā)展。只有認清了事物的本質,才能正確掌握素質教育的課堂教育中的規(guī)律。
1、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1)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知識獲取的過程中去。素質教育的顯著特點就是使受教育者能主動地學習、主動地發(fā)展,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于學生所處的文化環(huán)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2)課堂的時間和空間盡量多讓給學生。要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得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獲取過程中去。這必然遇到一個時間和空間問題。在空間上教師要主動讓出自己長期以來一直牢牢控制的位置,讓學生去思考討論問題,去探索規(guī)律,獲取知識。在時間上,一節(jié)課 40分鐘稍縱即逝,在實踐上要放手讓學生充分討論,就不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這是一個矛盾。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2、如何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要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好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獲取知識過程中去就要做到:(1)合理處理好教材,做到詳略得當,主次分明,本質問題要突出強化,主要問題要單刀直入,防止拖泥帶水,充分展示學習內容和實用意義。(2)教學思想要清晰,要圍繞中心內容展示,層次要清楚,過程要流暢,過渡銜接要自然、要精心設計。(3)學生的認知水平要掌握清楚,思想障礙要了如指掌,問題設計實事求是,切合學生實際,提問要有技巧,因人設疑、靈活多變。(4)課堂教學結構要嚴謹,前面的教學內容是后面的“鋪墊”,后面的知識是前面的發(fā)展,一環(huán)扣住一環(huán),環(huán)環(huán)扣緊。(5)要不斷變換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情感作用,以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情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認識。靠教師的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一個停頓,話語的抑揚頓挫刺激學生的興奮點,來減輕學生的疲勞,以獲得教與學雙方的最佳配合,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實施素質教育,是一項迫切而又艱巨的任務,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要積極探索,努力實踐,切實把素質教育落實到教學工作中去,為培養(yǎng)振興中華的高素質人才作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