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璇
【摘要】對于小學生而言,語文學習的關鍵在于學生是否能掌握好語文知識、積累語文素養,在日常溝通、寫作中應用知識點,所以說,小學教育開設語文課程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擁有完備的文化素質,為學習其他課程打下基礎。任何一個課程,都涉及到教學效率問題,小學語文課程雖然在教學上沒有過多的任務、障礙,但是也需要考慮、提升教學效率的問題,只有如此,教學的有效性才能更加長遠。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效率影響 ?對策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2-0061-02
前言:
小學語文教學的主體是字、詞、兒歌、古詩古詞、謎語等,其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式是傳教式、引導學生背誦式,學生能夠跟住老師、能夠按照老師布置的任務背誦,則學習效率就高。可以想見,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能夠左右、干擾教學最終效率的因素仍有很多,所以思考、研究有效的教學方法、模式路徑,提高教學效率還是很有必要及實踐價值的。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困境
小學生是一個特殊的受教育群體,他們的心智水平并沒有達到獨立學習、積極學習的層面,所以即便在課堂上,他們的學習也是需要有效引導的,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或是在期間學生的思想或者注意力受到干擾,則學生很難獲得良好的學習環境與條件。當前,小學語文課堂存在教學困境,主要表現在,語文課堂沒有固定模式和體系內容,知識結構松散;學生對于字詞的學習理解能力差異較大,很難在課堂上照顧到每一個學生;課堂紀律把握困難、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等等。相較于更高層次的中學教育和高中教育,小學教育的課堂,需要容納和包含的教學以外的內容較多,如果單一依賴傳統教育,課堂很容易陷入教學效率低下窘境。
二、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對策與建議
縱觀小學語文課堂的發展歷史可以發現,當今有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小學學校在開發、創新課堂教育,并收獲了很好的教學成績,如:新式教學技術,多媒體平臺,可以讓教學資源更加生動、活潑;新式教學平臺,依靠微信、網絡交流群,可以讓課堂之外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被有效利用;新式教學檢測標準,素質教育不再拘泥于考驗學生對字詞的掌握,而是更加看重學生的文化素養。在改革大環境下,有關于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問題的思考,變的重要且關鍵。筆者認為,未來小學語文課堂,還應堅持以下幾個發展道路,在教學模式與內容創新上,加大研究與創新力度,基本內容如下:
(1)教學資源的挖掘與推廣
小學語文課堂可供選擇被引入課堂教學的資源種類繁多,除基本的字詞之外,成語、寓言故事、兒歌、作文等等,都可以間接改變學生對于語文的看法和學習態度。只有成功的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能夠在既定的學習環境下,學習更多、更豐富的語言文化知識,方才能讓學生博聞多識。另外,多媒體教學媒介的引用,也能讓教學資源的挖掘更加深入,多媒體動畫首先能夠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另外,多媒體的可編輯性、可操控性還可以正確、科學的把控教學節奏,讓學生按照老師的教學步驟,一步步地深入學習。
(2)教學模式與內容的設計與創新
有些老師過分注重課堂的紀律和規則,處處禁錮了學生的思維,但如果要完全放松對課堂紀律的控制,也可能讓課堂教學環境變得混亂。所以筆者認為,教學模式與內容必須要有所改變,才能讓設計的優點和創新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比如說,將課堂分為三個模塊,第一個模塊10分鐘,老師要把課堂的重點知識簡單、明了的教授給學生;第二個模塊20分鐘,在這20分鐘內,老師設置若干了小游戲,以競賽的模式讓學生參與進來,游戲的過程,也是學生反復記憶知識點的過程;第三個模塊10分鐘,用來檢驗學生記憶的成果,對于記憶能力較強、學習結果已經生成的學生,老師可以提前布置作業和新的學習任務,再將學習記憶弱、差的學生集中在一起,重新強調記憶。這種教學方法,不單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還巧妙的將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區分開來,在相對寬松、有針對性的予以教育,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充分的學習。
結論:
總的說來,教學效率的提高很難通過固定模式、固定標準來衡量,它需要教學時刻以檢驗教學效果、觀察教學表現、評估教學效率等多個努力步驟,共同來實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小學語文課堂的發展會繼續更快、更廣的發展,但其核心的發展力量,依然是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黃博.關于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的構建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6,02:67.
[2]周婭.有效創設課堂情境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J].新課程(小學),2016,05:96.
[3]鄒曉波.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建議[J].中華少年,2016,2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