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博++趙錦
【摘要】隨著與中東歐國家合作的不斷加深,以及“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我國與波蘭的聯系愈發緊密,人員交流日益頻繁,波蘭對漢語的需求也越來越多。但是波蘭漢語教學存在著發展不均衡的現象,尤其是東北部地區,漢語教學發展基本為空白。根據作者的親身經歷,本文主要探究波蘭東北部最大城市比亞韋斯托克的漢語教學情況,并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波蘭東北部 ?漢語教學 ?現狀 ?建議
【基金項目】天津師范大學青年基金資助(52WU1411)。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2-0243-01
一、我國與波蘭的外交關系與政策
波蘭是最早承認并同新中國建交的國家之一。兩國關系經歷過高潮和低谷,邁入21世紀,兩國關系逐漸升溫。2013年9月,習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重大戰略,致力于促進沿線國家增進往來、互通貿易。為了提供人才支撐,我國將設立專門的獎學金,每年資助1萬名學生來華學習或研修。作為“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國家和發達經濟體,波蘭與中國的各類經貿發展正在走向一個新的高度。蓉歐快鐵連通中國成都和波蘭羅茲,對兩國及沿線物流運輸及商貿連通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并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隨著兩國關系不斷深入,除了商貿交流外,科教文化交流也日益頻繁,波蘭多地舉辦有關中國的文化活動,與中國文化傳媒機構的合作呈上升趨勢,而對漢語的需求亦逐漸增多。
二、波蘭漢語教學現狀
目前波蘭的漢語教學主要有四種形式。第一,少數幾所院校開設的漢語專業。波蘭現有兩所高校開設漢語專業。最高學府華沙大學于1925年開設漢語專業,歷史悠久,先后有著名的漢學家為波蘭的漢學做出了不朽的貢獻。此外,波茲南的密茨凱維奇大學也開設了漢語專業。第二,一些高校開設的漢語選修課與公共課,如雅蓋隆大學,羅茲大學,西里西亞大學等。第三,與我國高校共同建立的孔子學院提供面向大中小學及本地區的漢語課。我國現在波蘭開設了5所孔子學院,分別為克拉科夫孔子學院,奧波萊孔子學院,密茨凱維奇大學孔子學院,弗羅茨瓦夫大學孔子學院與格但斯克大學孔子學院,分布在波蘭的北部、西部、西南部與南部。第四,波蘭少數主要城市的私立語言教學機構提供的漢語課程。綜合上述情況不難看出,除華沙外,漢語在波蘭的發展集中在幾個較為發達的西部與南部地區,而東北部地區則基本呈現空白。
三、波蘭東北部地區情況
波蘭東北部主要為波德拉謝省,首府為比亞韋斯托克市。比亞韋斯托克市的公立高等院校有比亞韋斯托克大學,比亞韋斯托克科技大學和比亞韋斯托克醫科大學,經實地走訪調查,比亞韋斯托克科技大學剛剛在今年開設了漢語公共課程,有一名中國教師擔任漢語教師。其他高校沒有開設。整個城市僅有兩位波蘭老師和一位中國老師擔任漢語教師,分別在中學及語言學校教授漢語。
波德拉謝省與白俄羅斯和立陶宛接壤,長期以來是波蘭種族和文化最為多樣化的地區之一。地區內居民以信奉波蘭天主教為主,但同時還兼容著來自俄羅斯的東正教,也保留著少數韃靼人后裔的伊斯蘭教。波蘭人使用波蘭語,波蘭語屬于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波蘭學生普遍掌握至少一門外語,最受歡迎的外語為英語,俄語和德語。在東部和東北部地區,掌握俄語的比例很大,由地理因素和歷史因素造成。東部地區距離俄羅斯較近,且波蘭1989年以前屬于社會主義陣營,與前蘇聯聯系緊密,因此掌握俄語的人較多。據比亞韋斯托克科技大學語言中心的教師介紹,除80%的波蘭人都掌握的英語之外,本地區學生普遍選擇德語和俄語作為第二外語。
就筆者在比亞韋斯托克科技大學調研經歷看來,幾乎沒有學生具備漢語基礎,也沒有學生接受過漢語教學,學生們普遍對漢語比較陌生。當詢問到對中國的印象,大部分學生均表示對筷子、書法、和功夫感興趣,一些學生可以說出中國電子設備品牌,如華為、魅族、聯想等。也有學生表達出對中國制造的電子設備的喜愛,優點如性價比高、質量好等。大部分學生認為,中國的經濟正在崛起,很多中國制造的品牌在全世界范圍內越來越受歡迎,與中國合作、學習漢語是未來的趨勢,也會為自己以后的就業增加砝碼。
四、以比亞韋斯托克科技大學為例探究東北部漢語教學及發展建議
比亞韋斯托克科技大學自2016年9月起開設漢語公共課,由語言中心組織。漢語教師為一位具有多年對外漢語教學經驗的中國教師。雖然剛剛開設,但報名情況極為火爆,共有約130余名學生報名,分為8個教學班。報名的不僅有在校學生,還有行政教師和一些專業教師,其中因管理學院與中國一所高校有合作,有多名教師報名學習漢語課程。由此可以看出,比亞韋斯托克地區有較為強烈的漢語學習需求,但是沒有與需求相匹配的教師與教學資源。學生普遍反映很難找到了解漢語和中國文化的途徑,本地區缺乏學習漢語和了解中國文化、現狀的渠道。
正如譚政君在其碩士論文中以盧布林市為例調查的波蘭整體漢語教學情況中寫道,波蘭漢語教學呈現出一種不普及、不均衡、不科學的發展狀況。正規的漢語教學集中在少數幾個城市,其他城市如本文中探究的東北部最大城市比亞韋斯托克,漢語教育基本上仍是空白,獲得漢語教育的機會極度缺乏,漢語教育發展不平衡。較為突出的問題還有漢語教育師資水平難以保證,并且缺少固定師資來源及教師培訓。
對于當地漢語教學的發展,可從加派漢語教學志愿者、公派教師,設立有特色的孔子學院,增加社會培訓機構等方面考慮。如果能設立孔子學院,就可以有固定的志愿者及公派教師,師資的穩定性及質量可以得到保證,同時孔子學院也可設立面向社會的漢語課程,同時可根據當地需要,開設國際貿易或其他專業的實用漢語課程。孔子學院同時可以推廣漢語和漢文化,使得波蘭學生更加了解中國,對漢語感興趣,增加波蘭學生來華交流交換的機會,使中波兩國學生更加了解彼此,增進兩國關系、加深友誼。
參考文獻:
[1]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頁版, http://www.scio.gov.cn/ztk/wh/slxy/31200/Document/1489740/1489740.htm
[2]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6-06/19/c_135448249.htm
[3]傅海峰.《波蘭的漢語教學現狀和亟待解決的問題》[J].遼寧經濟技術職業學院學報,2010.2.
[4]趙樹艷.《波蘭漢語教學現狀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9.
[5]孔子學院官方網站。
[6]劉薇.《波蘭漢語教學及教材使用情況》[J].國際漢語學報,2012.1.
[7]譚政君.《波蘭漢語調查情況報告》[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碩士論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