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書霞
摘要:課堂是教師實施素質(zhì)教育,學生創(chuàng)獲知識的主陣地。課堂效率如果不高,則勢必影響教學質(zhì)量。教師應適應課改形勢,在學習與交流當中增加知識積累,增強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對教材要深入分析,明確教學層次,采取相應措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則有助于促使語文教學真正走上科學化、高效率的軌道。
關鍵詞: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
那么如何有效的提高高效課堂,大體總結(jié)為下面幾點:
一、教師應適應課改形勢,不斷學習,加深知識積淀,為提高教學效率做好素質(zhì)準備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教師如何走進新課改的問題凸現(xiàn)出來。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教學方式與教師當前的教學方式存在一定的距離。“一言堂”、“滿堂灌”等教學現(xiàn)象在目前課堂上還是較普遍的,教師的教學缺少必要的引導、點撥和誘發(fā)等技巧,學生成為接收的容器。
課堂成了一潭死水,缺少樂趣、活力的教學自然難以取得理想的回報。教師須通過對課改精神的學習,完成角色的轉(zhuǎn)變,由“傳道、授業(yè)、解惑”者上升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課程改革的接受者和創(chuàng)造者。而當觀念轉(zhuǎn)變之后,老師的科學文化知識底蘊是否深厚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常言道: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要有一桶水。當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改變后,教師所要具有的就不僅僅是一桶水,而是一缸水、一池水,并且還必須是活水,繼而還必須教給學生自己找水的方法。可教師的工作、生活單調(diào),教師的工作環(huán)境除了教室就是辦公室、家庭,很少有與外界接觸的機會。環(huán)境的相對封閉性難免造成心理的相對封閉性。這又勢必使得教師的人生視野受到限制,落后于時代,與學生產(chǎn)生越來越大的心理差距。心理差距一旦過大,則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就很難產(chǎn)生共鳴,提高教學效率更是無從談起。所以,要從心理到學識做好提高效率的準備,需要教師主動“走出去”:在完成觀念、角色轉(zhuǎn)變的基礎上加強與同事問的學習、交流;從現(xiàn)實當中積攢學生喜聞樂見的事例作為講課的素材;參加繼續(xù)教育,自我增值。
二、研究教學材料,明確教學層次,將提高效率落實到具體教學活動中
語文教學的層進關系如果不明顯,勢必導致過多的無效重復勞動。例如某種文體的文章,高一是這么教的,高二是這么教的,到了高三還是這么教,甚至不同文體的文章的教與學也沿用相同的路子和方法。沒有先后差異、難易差異的語文課堂教學就導致了學生無法很好地循序漸進地掌握知識,以致許多學生直到高三還存在語文基礎不牢固,缺乏起碼文體意識的毛病。
現(xiàn)行的高中語文教材的編寫做到了異中求同,同中存異。就教者而言,是有較大的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空間的。在不悖于教學大綱與教材精神的前提下,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程度做好整體教學規(guī)劃。就不同年級而言,可就考試大綱中要求學生具備的學習能力由易而難地、由低而高地落實到不同年級中進行具體化訓練。
三、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傳授學生學習方法,使提高教學效率不是教師唱的一場獨角戲
筆者曾進行過一次主題為“我與語文”的問卷調(diào)查,從學生反饋的信息來看,大部分學生厭煩學語文,害怕學語文。為何如此?究其原因,是他們覺得學好語文投入太大,收獲太小。其實,這主要是由學習效率低所導致的。教師要提高教學效率就不能忽視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雙劍合璧”才能發(fā)揮最大威力,僅側(cè)重一方則事倍功半。
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就要激發(fā)其學習興趣。興趣是一種持久穩(wěn)定的喜好心理。真正有興趣,學習語文就無“愁苦”可言。而興趣并不會無故產(chǎn)生,心理實驗證明,成就感對興趣有誘發(fā)作用。學生在語文上很少有甚至沒有成就感,就打擊了他們學語文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對語文也就淡漠了。反過來,若能使其有所成就則能使其興趣增加,興趣增加則學習狀態(tài)就會從“要我學”轉(zhuǎn)變成“我要學”,那么,效率自然相應提高。
成就感從何而來?它來自于學生的進步,而要想取得進步就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掌握和運用。許多學生抱怨語文記憶太多太難,教師不妨以教授記憶方法,提高學生記憶力為突破曰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一詞多義是文言詞語的常見現(xiàn)象,可讓學生通過記住例句去記住詞義,這是理解記憶法;解題方法多如牛毛,學生記了這條忘了那條,教師可將解題思路編成口訣,讓學生分組記憶,這是口訣記憶法;音近字、形近字易混淆,可將其分類,采用相似聯(lián)想、接近聯(lián)想、對比聯(lián)想等聯(lián)想記憶法。
方法是在實踐活動中摸索到的,教師傳授給學生的方法是前人或別人或自己總結(jié)到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對于高明的學習者來說,最好的方法是自己摸索到的方法。這種方法帶有明顯的個性特征,更適合學生自己的學習需要,更符合其自身的實際。因此,它對提高學習效率作用更大。教師若能相機點撥,推動學生摸索方法、掌握方法的進程,則學生的學習效率必能大大提高。效率提高則興趣增大,兩者相輔相成,則教師提高教學效率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總而言之,為了避免重復、無效的勞動,使學生在學習上有更多實質(zhì)性收獲,提高教學效率是解決問題的一個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