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嫦娥
摘要:語文作業不僅要鞏固已經學習過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體現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培養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有效探索
為了促進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科學、適用;為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尋找途徑,拓寬作業布置的方法、范圍,引導學生提高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我們應對小學趣味語文作業設計做了以下嘗試。
一、變機械重復的作業為實踐型的作業
修訂版《大綱》明確指出:“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
長期以來,人們往往把作業的功能定位于“知識的鞏固”和“技能的強化上”,導致作業陷入了機械重復、單調封閉的誤區。教師布置作業總是本著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則,認為學生做得越多,記得越牢,將來學生的能力也越高。但是,小學語文要培養的是學生聽說讀寫四方面的能力,因此,這種單一的書寫作業已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而且,單調的書寫工作也常常是一些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不做或不完成作業的原因之一。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經常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和特點,設計形式多樣的課外作業,爭取使作業富有創造性,使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都得到切實的訓練。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認知水平,我設計了許多類型的作業。有的是隨堂練習;有的是課前的預習;更多的是學習課文時的動手動腦作業;畫一畫,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說一說等許多實踐性很強的作業。例如,在教學古詩《獨坐敬亭山》時,為了讓學生體會詩的意境,我布置了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的理解畫一幅彩色畫的家庭作業。當時學生們的熱情特別高漲,情緒也很激動,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畫交上來了,看著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畫,對我而言,與其說是在批改作業,不如說是在欣賞作品。
二、設計應突出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天性就是對有趣的事物感興趣,然而一直以來,作業的功能被定位在“鞏固知識”和“強化技能”上,直接導致作業陷入了機械重復、單調封閉的誤區。教師布置作業時總要貪多求全,生怕有遺漏,認為學生做得越多,記得越牢,將來學生的能力也越高。事實上,能力的高低與機械的記憶書寫沒有多大關系,小學語文要培養的是學生聽說讀寫多方面的能力,那種機械的書寫作業已達不到素質教育的要求。一些學生經常完不成作業,其實是那些單調的書寫作業讓他們對作業喪失了興趣。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我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要求的特點,把作業設計得形式多樣,爭取讓作業內容豐富而又不失創造性,讓學生通過做作業全面訓練聽說讀寫的能力。
作業的設計要求學生通過想、看、聽、說、做等方面的協調合作,激發學生學習小學語文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教師在作業設計時,還應當改變傳統的作業設計模式,大膽創新,從學生實際出發,培養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忱度得到保持,從而有效實現保障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
三、多設計自主性作業
布置作業是老師的事,這似乎是天經地義的。然而,把布置作業的權利放給學生,不禁錮學生的思維,不設置統一的答案,卻能滿足不同程度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需求,并能開發他們學習的潛能。“教者有心,學者得益。”“自主”應當成為小學生語文作業設計的重要原則。教師應該針對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的不同合理地設計作業,增加作業的可選擇性。
如:在執教古詩《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古詩時,請每位同學設計一份自己喜歡的、力所能及的并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藝特長的作業,然后認真完成。學生自己設計的作業如下:①抄寫新學的詩,練習默寫。②把這首詩的意思想一想,然后寫下來,就像寫一篇作文。③根據這首詩的內容畫一幅畫。④找找這位詩人的其他詩來讀一讀。⑤積累有關送別的詞語和佳句。老師把布置作業的權利放給了學生,真正把學生當做了課堂的主人。同時,學生還有選擇作業的權利和自由,真正體現了因材施教,照顧了學生的個性差異,不同程度地開掘了學生的創新潛能。
四、設計積累性作業
語文學習的實質應該是“積累”的過程。字、詞、句等基礎知識離不開抄、寫、讀、背這些手段。積累的是知識,達到一定的程度就會沉淀出能力,對夯實學生語文基礎大有好處。如從一年級開始到三年級的6個學期里,我就布置學生做采蜜本的作業。一年級學生因為會寫的字很少,只要求:將課外認識的生字寶寶或詞語朋友剪下來貼在采蜜本上。二年級的要求:每星期讀一篇童話,摘抄10個好詞,4個好句。三年級的要求相應提高:每天看15分鐘課外書,摘抄10個好詞,一個好句,并向小組同學推薦。另外,讓學生通過課外讀物、網絡等廣泛尋找與課文有關的資料,教師指導學生對所搜集的資料進行適當的篩選,在課上與同學進行必要的交流和展示。這樣,在潛移默化中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又培養了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并為學生深入地理解領悟教學內容打下了很好的基礎。這樣,幾年下來,學生在聽、說、讀、寫、思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訓練和提高。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作業是積累、感悟和運用語言文字的有效載體,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趣味作業設計是教學工作中的基本環節,也是實施素質教育、進行課程改革的重要載體,它的有效設計,既要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態度、價值觀。又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作業不僅高效地促進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使學生的自主性、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得到明顯的提高,促進學生和諧全面的發展,從而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率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