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文
堅持教學“以人為本”,是英語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币虼耍谟⒄Z教學中,要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現代教育觀,使學生學有所得。那么,初中英語教學又如何“以人為本”呢?
一、正確使用教材,創設以人為本的教學內容
課堂教學中常見的弊端可概括為三種現象:一是圍繞課本教學,二是圍繞課標教學,三是圍繞學生教學。圍繞課本教學,走傳統教學之路,容易形成“照本宣科”;圍繞課標教學,走“空洞教學”之路,容易脫離現實生活;圍繞學生教學,走“學生中心”之路,容易脫離知識重點。因此,只有正確地認識教材,理解教材,深入鉆研教材,走“三結合”之路,才會備出適合學生學習的內容。
首先,正確地認識教材,使之與課程標準內涵有機地結合。
教材是專家智慧的結晶,有著豐富的知識內涵。它是依據英語學科的《課程標準》,根據英語學科的特點編寫的。因此,要正確地認識教材,吃透英語課程標準的精神,在掌握課程標準內涵的基礎上,使教材更好地服務于學生,服務于教學。
其次,認真理解教材,使之與學生現有水平有機地結合起來。
教材內容的構成,遵從學生的思維發展和最一般的認知規律,它具有一定的知識性和科學性。因此,教學內容的選取要與學生現有發展水平相一致,以利于學生的學習,更利于學生的發展。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優選教學內容,使之與學生的現有水平和學生的學習特點結合起來,達到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的目標。
第三,深入鉆研教材,實施“快樂教學法”。
有句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只有他感興趣的東西,才會產生學習的欲望和動力。因此要深入鉆研教材,每節課的開頭做到引人入勝,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領學生走向英語教學課堂,從而為傳授新知識做好鋪墊。
二、注重以人為本的教學方式
1、教學目標要符合學生的實際。這就是說確定英語教學目標應該是“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既不能隨意降低目標,也不能主觀提高目標。確定英語教學的目標要依據《課標》和教材,結合學生實際。具體做法是:對學困生實行低起點,細講解;對中等學生要求在知識的熟練上下功夫,發展綜合能力;對優生要求深刻理解,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培養創新能力。
2、教學思想要面向學生實際。一是要面向全體學生,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二是要讓學生受到全方位的教育。這就要求教師要組織多種形式的活動,激發學生去學自己的英語,擴展自己的英語實際。學生所獲得的英語知識不是教師灌輸的現成成果,而是讓他們自己在活動中發現并得出結論。因此,我們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組織教學。
3、教學方法要適應學生實際。這就要求教師從學生學的角度去探求和運用教學方法。教學方法不能單一,教學形式不能單調。教師角色不再是教書匠,而是學生知識的啟發者,學習習慣的督促者,學習方法的指揮者,學習興趣的培養者。
4、教學過程要順應學生實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知識的內在結構順應學生的英語實際,為學生提供現象和問題,特別是生活問題和社會熱點問題,創設思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聽課、思考、討論、答問、練習之中。
三、注重以人為本的學習方式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英語活動的機會。因此,我們要貫徹以人為本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英語活動,積極鼓勵學生動手去做、動眼去觀察、動腦去思考。
1、動手實踐。生活中的英語常識、經驗的建立,首先必須依賴于實踐活動,使英語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創設活動,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讓他們從一開始就“入戲”,成為英語課堂的“主角”。外語教學忌以教代學,也就是教師講得多,學生練得少?!盎顒咏虒W”的探討與摸索就是建立在這樣的基本認識上展開的。學生在課堂中不只是傾聽者、接受者、被訓練者,還應該是一個主動參與者、實驗者、探索者。要做到這些,可精心設計,把適當的課題導演成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創造語言情境,讓學生比較輕松、自然地達到訓練的目的,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素質。
2、學生自主探索。學生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探索性學習方式,我們在教學活動中,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為他們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做到學生能夠探索的,教師不要代替;學生能夠發現的,教師不去暗示。盡量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自主活動空間,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探索成功的喜悅。
3、學生之間互相交流。現在的學生一般都是獨生子女,自尊心、自我意識強,不善于與人交往合作。因此教學中要注意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與同學的交流與合作、相互幫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之間的友誼和真情,從而愿意與其他同學進行交往與合作。讓學生在與他人的合作交流中,體會到快樂、成功。
四、走出課堂,感悟英語在生活中的作用
新《課標》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英語和理解英語”。在教學中,我盡可能地把英語問題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體會到英語從生活中來,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英語就在身邊,生活離不開英語。例如教學“我不能忍受這兒的環境”時,我便布置了收集有關“禽流感”和“非典”的數據,要求學生將收集來的數據繪制成疫情統計圖表,把分析結果用英語寫成一份報告。幾天后,一張張鮮明、規范的統計圖表讓人驚喜,一份份分析報告讓我驚訝。有的提出了切斷傳染鏈的有效措施;有的指出了環境污染存在的問題;有的列舉了日常生活中人們隨地吐痰、亂倒垃圾等惡習;有的發出了“告別陋習、增強體質”的倡議。報告中,雖然有些詞語仍然用的是中文,甚至有的句子都不通順,但還是讓他們感悟到英語的實際價值,體會到英語就在身邊,對英語產生了親切感。從而提高了學習積極性,培養了英語應用和實踐能力。
總之,為了擴展學生的英語實際,教學應該從實際出發,以人為本,從學生的生活中來,回到學生現實生活中去。通過英語活動,學生才會愉快、自然地成長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