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鵬
摘要:新課標的出臺呼喚教學的改革,物理教學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發動學生主動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要想使學生能體驗到物理學習的快樂,在教學過程中就必須有使學生愉快的因素。本文試從以下幾點進行討論。
關鍵詞:初中物理;營造;快樂課堂
許多初中的學生感到物理難學,課堂上不愿聽,教師費盡心思,學生成績難以提高,甚至出現不少學生反感物理老師的不正常的現象,造成師生關系僵化的現象,教學效果差。新課標的出臺呼喚教學的改革,物理教學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發動學生主動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要想使學生能體驗到物理學習的快樂,在教學過程中就必須有使學生愉快的因素。本文試從以下幾點進行討論。
一、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愿學
列寧曾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對真理的追求?!鼻榫w、情感具有感染性,沒有情感的教育是愚蠢的教育。教師健康的情緒,積極的情感,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形成良好課堂氣氛的前提條件。老師的高昂、激情帶給學生高漲的情緒和活躍的思維;老師的低沉、穩重帶給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和認真的思考;老師的幽默、風趣帶給學生輕松和愉悅的感受和諧的課堂氣氛,真誠的師生關系,決定了課堂信息傳遞的有效性,直接影響著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水平的發揮。教學一方面是進行認知性學習,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兩者結合得好能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把智力活動由最初簡單的興趣,引向熱情而緊張的思考,教師要關愛學生,消除學生對教師的恐懼心理。當師生之間形成一種融洽、和諧、輕松、愉快的人際關系時,就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讓學生在物理學習中變被動為主動。教師真心誠意地與學生平等地交流,建立一種開放的、多元的、具有無限包容性的關系。與學生平等地交流感情和學問,讓心靈緊貼心靈,用關愛贏得尊嚴,并以一顆坦誠的心去感受每一個學生的喜怒哀樂,進而把他們的精神生活引向美好的境界,讓他們也能享受到生活的樂趣,生命的存在價值。在學習中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
二、師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中讓生得到快樂
有了良好的師生關系還不夠,要學好物理的另一點是教師必須投學生說好,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了解到以下的可學生都不愿聽,因此,使課堂的學習效果很差。
1、老調重彈的復習課、試卷分析課。
2、是新課,但大部分同學都能看懂的內容。
3、實驗課,教師課前喋喋不休的交待。
鑒于此,針對本班學生的特點,在復習課,試卷分析課的教學中,把時間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講解,因為我了解到,每考完試學生都急于知道正確答案,知道自己為什么會做錯題。每個同學都會將自己的錯題進行分析,因此,在課堂時給學生提供這樣的機會,給學生留空間,能使他們很好的展示自己,課堂效果也顯而易見。至于對新課的教學,我放手讓學生自己當老師,這樣可以將簡單的內容學的更透,當然,有學生講解,也有學生為老師進行評價,教師只是作適當的點撥,這樣一來,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同時也讓學生體驗到了做教師的辛苦,課下要查資料,寫教案,課堂上要關注每一個學生,每節課都要傾注老師的心血,這項任務交給學生,使他們真正尋找到了學習物理的快樂。對實驗課的教學,是學習物理的重點,所以實驗課前老師總不放心孩子,怕弄壞這,碰壞那,但學生不這樣認為,因此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到手,他們不僅能順利地完成實驗要求,還能進行一些合理的探索,看到這種情況,老師高興,學生不僅玩出來門道,而且玩得更高興更有趣。
三、多做實驗,在實驗中產生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
物理是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在物理教學中必須重視實驗的教學。對于學生來說,自己實驗和演示實驗比聽教師講課更要感興趣,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點,給學生創造更多動手實踐的機會,使他們在操作過程中體驗快樂,在實踐過程中自主學習。
如學習“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時,可讓學生用手輕撓桌面,用耳朵貼在桌面上較遠處的另一端能聽到聲音,說明木頭能傳播聲音。用一根細棉線兩端各拴一個一次性紙杯,就做成了一個土電話,一個人拿著紙杯對著嘴說話,另一個拿著紙杯對著耳朵聽,就能聽到對方的說話聲,說明棉線能傳播聲音。在“測量”一節中,可以讓學生自備一小圓瓶或乒乓球,利用直尺和三角尺測量它的直徑,從中掌握測量方法以及觀察、讀數、記錄結果(數字+單位)等測量中必須注意的問題。諸如以上實驗還有很多,利用這些有趣的小實驗引領學生走進對物理知識的探究,使學生在做的過程中體驗物理學習的快樂。
四、創設情境,精心設疑
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人們感知連續的事物,對開頭和結尾的印象往往比中間深,尤其是開頭。聽故事,對故事的開頭和結尾印象,比中間部分深;看電視,對電視劇的開頭和結尾的印象,比其他部分深。導課雖然在一堂課中只占很少的時間,但是它關系到整個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精心研究導課的方法是每個教師值得重視的首要問題。所以,教師要精心設計疑問,巧妙提出疑問,先讓學生感到“山重水復疑無路”,激勵誘導學生,爾后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尋找“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教學實踐中,能否成功運用“設疑法”進行教學,關鍵在于教師設疑的藝術,所設的問題要富有啟發性,符合學生實際,這正是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思考、討論的基礎。例如,為什么人觸電會有生命危險,而鳥落在高壓線上卻安然無恙?為什么苗田灌水能防霜凍?類似這樣的問題一提出,就會深深吸引學生探索。但是,“設疑”一定要注意教學的目的性和學生的接受性、興趣,應力求創設一種使學生產生疑問、渴望解答的情境,以保證學生獲得正確的科學知識。
總之,要讓學生在快樂中學好物理,教師要發揮教師自身優勢和學科優勢,充分挖掘教學資源,以欣賞的態度正確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特別應注意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一些微不足道的“成功點”,給予及時的表揚鼓勵,使學生學習興趣穩定,學習成績進步,學習能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