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安榮
摘要:小學數學教材的主題圖為學生學習提供了素材,為學生探索知識提供了空間,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主題圖呈現的不同方式,挖掘其所蘊藏的內涵,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效地利用教材中的主題圖,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揮其最大的價值。
關鍵詞:有效利用;主題圖;激發;學習興趣
隨著課程教材不斷地修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人教版)新教材圖文并茂,尤其是加上那一幅幅有著豐富情景的主題圖,更加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材更是以主題圖為主,對于剛入學的孩子們來說,體現“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的基本理念,通過富有兒童情趣的主題情境,讓學生聯系自己身邊具體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學知識的含義,認識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我認為我們數學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 、認真鉆研教材,領會主題圖意
主題圖內涵豐富,凝結了眾多編寫者對教育理念的認識,對數學的理解。因此,我們要認真對待教材中的每一幅主題圖,上課前要認真鉆研教材,對每一幅主題圖要深入地研究,領會每一幅主題圖在這里的用意,而不是簡單定位為情景圖,只是為了把它呈現出來而以。如新人教一年級上冊準備課的主題圖,圖中借助“美麗的校園”情境圖,不但幫助學生了解了學校的生活,初步懂得小學生的行為規范-----遵守紀律、按時到校、尊敬老師、關愛同學、好好學習、鍛煉身體等基本的知識,而且讓孩子們通過觀察從中會計數,并且學會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掌握數數的方法,同時幫助孩子們感受數與生活的關系,保持對數的好奇心,保留對學習的新奇感。
二、正確引導觀察,獲得有效信息
當然,在使用主題圖的過程中,我們還要正確引導學生進行觀察。首先要了解主題圖,根據其不同的呈現方式,可以把主題圖分為自然情境類、活動方式類、對話形式類三種。呈現方式不同,蘊藏的內涵也有所側重。有的側重于引入問題,有的側重于如何解決問題,有的側重于數學方法的強調突出,有的側重于數學活動的過程展示,等等。現了一種固定的模式:出示主題圖(從圖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找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鞏固練習。這樣就機械的使用主題圖,對于有些圖來說還有作用,可對于一些活動方式類的主題圖恐怕就不適合了。因此我們要合理運用主題圖,體現價值我認為要做好以下幾點:
1、合理把握主題圖的呈現方式。“主題圖”蘊含的數學理念,并不僅僅在于“主題圖”的表現形式,更在于主題情景的呈現過程。教材主題圖作為一個包含豐富的數學信息場景,教師的呈現方式對“主題圖”的教育教學價值的體現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
2、恰當選擇“主題圖”的呈現時機。數學知識以“主題圖”的形式編寫,通過畫面場景來呈現教學內容,這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對于“主題圖”的呈現時機的把握,成為我們課堂教學的問題之一。
四、創造性使用主題圖,發揮功能
1、依據主題圖挖掘學生身邊的資源。數學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必須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教學時可依據主題圖充分挖掘身邊的課程資源,將地方資源、校本資源合理整合,以利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例如人教版第五冊第十四頁“生活中的數學”,主題圖出示了四種常見的重量單位和長度單位在生活中的運用。根據這一主題圖的啟示,教師可以在新課前一天給學生交待任務,讓他們自己或在家長帶領下到附近觀察、訪問,看一看哪些地方用到了重量單位和長度單位。第二天上課讓學生把自己的收獲進行組內匯報、小組交流,期間涌現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老師沒想到的精彩片段,使學生深切地感受到測量在我們生活中的運用。這樣的設計擴大了學生主動參與和親身實踐的時間與空間,能全面地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精神。
2、依據主題圖創設學生學習數學的問題情境。《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
新教材較好地體現了新課標的主要精神,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選取學生身邊喜聞樂見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內容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27頁設計了兩幅有聯系的買東西的情景圖:①媽媽買了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付出200元。②售貨員找給媽媽17元。這個買東西的過程就包含了一個加法問題(買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一共要多少元?)和一個減法問題(應該找給媽媽多少錢?)。由孩子提出的“找的錢對不對呢?”提出檢驗計算結果的問題,從而引入驗算的教學。在教學中,我依據主題圖提供的素材,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設計成動態化的課件,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把數學內容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在情境中更好了理解了“驗算的意義”。
3、依據主題圖培養學生獨立探究的能力。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實驗教材恰恰把握住了學生的心理特征,為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機會。
五、有效使用主題圖,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主題圖利用好了使用好了,不但會讓學生能很好地學到知識,更能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特別某一主題圖聯系到了孩子的生活實際時,他們會更加有興趣,如教學一年級“認識鐘表”時,所有的孩子都熟悉鐘表但不一定會正確認識時間。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主題圖作為數學教學資源的一個主要載體,不僅承載著知識,更滲透著數學思想方法。因此我們在主題圖的使用過程中只有用心領會,正確引導,靈活應用,創造開發,有效使用,才能正真發揮主題圖的功能價值,為我們的教學提供服務,為我們的課堂增添靈溢和智慧。
參考文獻
[1] 柏凌.也談對主題圖的認識與運用.小學數學教師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3).
[2] 韓洪剛.讓主題圖真正成為教學的有效載體.浙江省上虞市華維文瀾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