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水清
新課程標準提出“有效的學習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它應當是建立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基礎之上”。該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有效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更是突破傳統教學模式、改革數學教學的有效教學形式之一。
初中數學合作教學學習小組一、合理組織學習小組
新課程改革倡導的合作學習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學習好的帶動學習困難的;二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三是為學生提供討論交流的機會,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培養思維能力。為了能真正起到這些作用,要重視學生學習小組的組織。小組內成員的搭配應該做到科學、合理,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在組內把性格活潑的和性格內向的、善于表達的和不善于表達的、能力強的和能力差的學生組合在一起,可以實現優勢互補;而組與組之間的學習水平相對平衡,有利于開展組間競爭和學習評價,促進全體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提高。
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而建立有效的合作學習小組是達到這一要求的主要途徑之一,它將傳統教學中師生之間的單向交流變為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效率,又促進了學生之間良好人際關系的發展。在合作學習的課堂上,教師要選擇確定適當的小組合作學習內容,要組織學生進行分工,讓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責任,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并在一段時間后進行角色轉換,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融洽、民主、開放的學習氛圍里積極主動地進行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效應。
二、教師要精心組織好合作學習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不能依賴學生自己完成,必須在教師的引導和鼓勵下逐步完成。剛開始進行合作學習時,學習對于小組內的每一個角色,分別承擔什么任務,如何組織,如何記錄,如何匯報,如何補充等并不十分清楚,需要教師適時地指導,使學生逐步形成一種習慣。在進入實質問題的指導階段時,要先搜集各組匯報的疑惑,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學生可以解決的問題就不用去指導,學生沒有解決的問題,要做到有效的指導。尤其應注意的是,當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時,教師不能站在一旁無所事事,須知此時是捕捉學生發言中有價值的東西的良機。此時,教師應以聽、看為主,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上,在此基礎上,迅速地思考下一步的教學應作哪些調整,哪些問題值得全班討論,哪些問題需要教師講解。教師只有明確了合作學習的目的、意義,才能去創設合作學習的氛圍,精心組織合作學習的內容。三、建立有效的合作學習教學指導及評價、考核體系
首先,應當注意合作學習的考核重點在于組別而非個人,因為小組學習的成效好壞直接地體現了個人在其過程中的學習,因而我們需要以小組考核為重點來進行有效的評判,從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有力地加強了合作學習的產生條件。
其次,要注意教學結果的及時反饋。合作學習是一個具有長期時效的教學模式,要通過合作學習來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教師需要及時地對學生小組學習的實效進行檢驗,并通過考核和測評對各小組在教學過程中取得的成就給予鼓勵,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只有這樣才能通過教學循環,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拓展學生數學學習的思維,推動學生數學合作學習模式的積極進展。
四、為學生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
教師要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為學生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充分保護和尊重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首先,初中數學教師在設計教學時,應當認識到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習基礎、學習能力等,要估算到課堂上可能會出現的問題,然后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為他們提供一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貼近生活,以及具有啟發性、開放性的學習活動,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合作學習。其次,數學教師要采用多種方法鼓勵和引導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因為每個小組的成員學習水平和能力各不相同,有的思維活躍、善于表達,有的反應遲鈍、不善言談,久而久之,小組合作學習就起不到學生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效果。因此,在課前,數學教師可以囑咐小組長安排不善言談的學生表達本組的觀點,其他學生補充說明,逐步提高學習困難的學生的表達能力。此外,數學教師要主動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及時對各個合作小組的討論進行引導和幫助,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合作學習的樂趣。
總之,有效的教學組織與實施在初中數學合作學習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教師應當在不斷豐富合作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更加注重其教學組織的具體實施策略,從教學源頭上努力提高合作學習的成效,為初中數學合作學習的繼續發展提供有力的借鑒。
參考文獻:
[1]張金生.新課改視野下初中數學教學的創新[J].中國新通信,2016,(18).
[2]宋文愛.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