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慧
隨著我國教育理念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不斷更新,職業教育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服務行業對于從業人員的能力要求也逐年提升,除了專業技能,外語也作為一項硬性指標來衡量一個從業人員是否適合從事高端服務工作,然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材對于職業教育來說似乎不太適合,相比之下,它更適用于應試教育。而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讓學生能夠學到最實用的知識和技能。提出了分組合作學習模式在高職專業英語中的應用實踐,并詳述了實踐過程和效果,實踐表明,分組合作學習是非常適合高職英語教學的,并值得繼續深入研究和應用。
分組合作學習高職專業英語教學教學改革一、研究分組合作學習的意義
各個行業對職業大專院校學生英語水平要求逐年提高,而高職學生的英語基礎兩極分化嚴重,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堂缺乏學習氛圍,教學模式也非常單一,所以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因此,必須找到適用于高職學生學習外語的有效方法,給學生更多的機會運用英語進行溝通交流,不斷提升實際運用能力。筆者認為,教學模式的改革應朝著合作化學習方向發展。
二、什么是分組合作學習
目前,“學會與他人合作”已經成為全球教育改革四大支柱之一,而且“合作-討論-對話”也非常符合英語教學的規律,讓學生在合作中充分練習,大量運用英語交流,取長補短。學生之間同在一個年齡段,同一個班級的學生知識水平相當,而他們之間的情感因素使他們更加容易互相傳遞分享信息,學生間的合作交流也容易激勵學生的參與意識。因此,筆者在查閱大量資料及結合本校的學情后,于本學期開始,在14級西餐班進行了課堂教學改革,采用了分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
什么是分組合作學習?分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形式,它是指幾位異質性的學生組合在一起,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進行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分組合作學習在20世紀70年代初興起于美國,是通過學生的分工合作以共同達成學習目標的一種學習方式。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也可以采用分組合作學習,即教師分配學習任務,控制教學進程。教師可以將課堂分成若干分組,由教師指導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分組合作學習通過分組合作交流探討,協同完成分組任務,共同提高學習成績。合作學習分為組內合作、組間合作和師生合作。通過合作學習師生間和學生之間都能有效的交際,使得英語課堂不再以教師為主導,而是以學生為主體,平等和諧地交流,自由地發表看法,極大地活躍了英語課堂學習氛圍,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和集體觀念,提高了學生英語學習成績,也促進了學生非智力因素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三、分組合作學習的研究現狀
1.國外研究現狀
在西方,對分組合作學習的研究和實踐都有相當久遠的歷史淵源。追溯到公元一世紀,古羅馬昆體良學派就指出,學生可以從分組合作式的學習過程中受益。1806年分組合作學習的觀念從英國傳入美國,受到教育家帕克、杜威(Dewey)等人的推崇并被廣為應用,最終于世紀年代初在美國興起了現代的分組合作學習熱潮。18世紀初,英國牧師貝爾和蘭卡斯特在英國開始了分組合作學習方式的探索和實踐。世紀初,合作學習理論受到教育家帕克和杜威的積極倡導和運用,使之在美國教育中逐漸占據了主流地位,產生了較大影響。
2.國內研究現狀
在我國,合作學習思想早在多年前就已經產生。在《詩經衛風》中有“有匪君子,如切如嗟,如孫如磨”的描述;《學記》中也有關于“相觀而善謂之摩”“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的記載,提出學習要通過學生之間彼此交流和探討,實現共同提高。
從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研究上看,杭州大學教育系的合作學習分組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進行的教學試驗中,試著把合作學習的模式運用到了課堂教學之中。馬蘭研究了合作學習中的合作分組、分組建設、目標任務以及合作學習的具體方式等。
分組合作學習在國外的研究歷史雖然較長,成果也頗為豐富,但在我國研究和實踐的并不多。所以,如果我們想在高職教學中有效地開展這種教學模式,就需要我們對分組學習理論和內涵進行更加深入和科學的研究,理解和把握。
四、分組合作學習的具體實施原則及準備
1.分組劃分的原則
學習分組的組織構建是分組合作學習最關鍵的一步。組員結構是否合理關系到這種學習模式的成敗。分組的基本原則是“組間同質,組內異質”,這樣既能保證分組間的公平競爭,又能保證組內成員從性別、性格、學習能力等互相補充,取長補短,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分組的方法可以由老師根據學生平時的表現,成績,性格特點分配;也可隨機抽簽,按概率算,每組的成員應該有男生有女生,有成績突出者,也有成績平平甚至較差者、性格更是各異的。筆者采取的分組方式就是后者,這樣避免了同學會認為教師的分組安排是一種主觀行為,有失偏頗,并且也符合“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要求。
2.分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原則
(1)學生主體原則:在教學過程中堅持“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教學的重心和立足點要從傳授知識點轉為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實現教學目標。
(2)分層原則:“組內異質”本身就是一種分層教學,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程度的問題,并要求分組成員共同解決,什么層次的問題由相對應的層次的學生來呈現,這樣既體現了分組成員互助,又隱形地進行了分層教學。
(3)合作原則。在分組合作學習模式中,不僅僅是把握好“分”,還要讓學生學會“合”,要培養異質學生同組間的相互協作,讓學生通過分工協作,取長補短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3.分組合作學習所需要的準備
(1)教師備課:教師在備課的時候突出層次,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因材施教,“抓兩頭,帶中間”,注意知識點和問題提出的梯度。
(2)教室桌椅擺放:根據班型大小,班級人數,把桌椅按分組擺放,如我現在教的14級西餐4個班,平均人數30人,就按六組,每組五個人擺放桌椅,每組四個桌子擺中心位置,周圍擺五把椅子圍成半圈,保證學生的正面或者側面對著講臺,方便他們看到黑板和多媒體。不允許學生背對講臺就坐,這樣方便老師及時觀察學生聽課情況。組與組之間要留出一定的空隙,足夠教師在講課時穿梭于各組之間即可。
五、分組合作學習的實踐情況及效果
本學期初,筆者大膽地對所教授的14級西餐專業的專業英語課程進行了課堂教學改革,采取了分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從最初制定方案,分組,在實踐中調整分組結構,不斷根據新的上課模式豐富課堂活動,到現在,大半個學期已經過去了,在這期間,筆者邊實踐邊繼續研究該模式的理論依據,并且大量研讀了各位專家和同行的研修成果,受益匪淺,隨著理論知識的不斷提高,我的課堂教學模式也不斷豐富。比如,在學習了馬源老師發表在《海外英語》的一篇文章“分組合作學習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之后,我的課堂教學活動更加豐富了,他在文中提到了多種分組活動,如分組游戲競賽式分組合作學習,切塊拼接式分組合作學習,分組調查式分組合作學習。例如,有一次練習課,我準備了5份英文菜譜,讓每組的一號同學學習RECIPE ONE,每組的二號同學學習RECIPE TWO,以此類推,全班共分6組,每個組共有5名學生,每人學習1份。那么怎么體現分組合作學習呢?我采用了切塊拼接式分組合作學習,并針對我的課程進行了適當的改造。我讓每個組的一號同學臨時組成一號分組,共同研究RECIPE ONE,每組的二號同學臨時組成二號分組,共同學習RECIPE TWO。每組原來的成員是5名,一共6個組,采用切塊拼接式分組后,新的臨時組則為5個組,每組6名成員。各成員既是新的合作搭檔,又肩負著原來分組的任務,共同討論菜譜上的原料制作方法,句型,知識點,我作為教師穿梭其中,對一些疑難問題及時指點,學習還是以學生為主。當他們把RECIPE研究透徹以后,帶著自己學習的那份RECIPE回到原來的分組,那么原來的分組5個成員就湊成了五個完全不同的英文菜譜。接下來,是互為老師的時間,我在課件上依次打出相應的菜譜,每組由對應的組員作為老師,為該組同學解答問題。這樣,在有限的時間內,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最后的評價由老師隨機對這五個菜譜所包含的內容進行提問,在各組內隨機抽取同學進行回答,分數計入該組總成績。
這只是其中一堂課的小例子,其他方法則不一一贅述。通過十幾周的教學實踐,獲得了學生們的一致認可和好評,他們認為,這樣的課堂比原來傳統的課堂更有意思,上課的時候既緊張又興奮,不敢掉以輕心,生怕拖了其他組員的后腿,這樣也提高了學生的凝聚力和責任心。而且,作為教師,也能夠明顯地感覺到學生的變化,從單詞掌握情況來看,比上學期要扎實得多,一些基礎較差不愿意學習的同學也開始積極地投入學習了。這說明本學期的課堂改革還是有一定效果的,這種分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也比較適合高職英語教學,當然,更加準確的數據還有待更長一些時間的教學實踐的累積和研究才能取得,筆者在短短的半個學期的教學實踐中受到了鼓舞,并且會繼續深入研究,使這種教學模式更加成熟,使更加廣大的學生和老師受益。
參考文獻:
[1]馬源.分組合作學習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海外英語, 2015,(04).
[2]劉晶瑩.“分層合作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成人教育,2005,(11).
[3]鄒俊.分組合作學習在中止英語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華中師大教育學院,2012,10.
[4]Robert E.Slavin.Learning to cooperate,Cooperating to learn [M].New York:Plenum press,1985.
[5]曾仙娃.分組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有效實施[D].華中師大教育學院,2013,10.
[6]陳惠.分組合作學習在高職英語中的具體運用[J].考試周刊,20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