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慧芬
摘 要: 蒙臺梭利教育思想是一種實踐性很強且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理論體系,有利于對幼兒進行素質教育和潛力開發,對世界各國的幼兒教育都產生重要影響。本文介紹了蒙臺梭利教育思想的主要特點,提出了對我國幼兒教育的啟示,以期為我國的幼兒教育注入新力量。
關鍵詞: 蒙臺梭利 幼兒教育 啟示
瑪莉亞·蒙臺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是意大利著名的幼兒教育家,是“自由教育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她潛心研究與了解幼兒的身心發展和內在需要,在幼兒教育史上留下許多重要創舉,如:主張為幼兒提供“有準備的環境”——兒童之家;把握幼兒的敏感期,遵循兒童發展的內在需要;強調感覺教育,通過感官訓練挖掘兒童的潛能等。蒙臺梭利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尊重孩子的自由發展,充分給予孩子獨立成長的空間。本文通過對蒙臺梭利教育思想的特點進行分析,提出對我國幼兒教育的啟示。
一、蒙臺梭利教育思想的主要特點
(一)“吸收性心智”
兒童的學習與成人不同,他們不是用大腦而是用心理能力直接獲取知識,通過與周圍環境的有效互動,吸收周圍環境中的知識和經驗,從而建立他們自己的精神世界[1]。吸收性心智這一潛意識學習特征決定了兒童有足夠的能力學習周圍環境中的知識和經驗,并由此適應環境,學習成人,創造自己的獨特個性。
(二)教師是“導師”
蒙氏教育強調以兒童為中心,給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教師是兒童的“導師”。教師的作用在于引導兒童的心理活動和身體發展,善于觀察兒童的活動狀況,了解兒童的發展需要,誘發兒童的活動欲望,引導兒童專心活動,支持兒童獨立活動[2]。教師應該在細致觀察的基礎上,深刻認識和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在孩子的發展過程中提供適時、適性的幫助和指導。
(三)發展的敏感期
敏感期是指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表現出對某些事物認知、探索的特別強烈的興趣,并不斷重復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后,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因此,掌握孩子各階段學習的敏感期,恰如其分地給予教育和指導,不僅能讓孩子輕松愉快、積極主動地學習,而且能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使其終身受益。
(四)“有準備的環境”
環境對兒童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蒙臺梭利提倡要為兒童創造“有準備的環境”,以保障兒童的自我活動。“有準備的環境”是激發兒童興趣、適合兒童身心發展的物質環境,也是兒童自由自主,并感到輕松愉快、溫馨安全的心理環境。在“有準備的環境中”,兒童可以真正主導、控制自己的活動,而教師更多的是觀察和指導。
(五)豐富多彩的教具
蒙臺梭利為兒童設計了豐富多彩的教具,有培養兒童生活自理能力、良好行為習慣的日常生活練習教具,有促進兒童感覺發展的感官教具,有引發兒童藝術興趣、培養藝術才能的藝術類練習教具,也有幫助兒童建立數學基礎、了解簡單運算的數學教具,等等。兒童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自由選擇教具,反復專注地練習。這些教具能夠有效地激發兒童內在的需要,讓兒童在獨立工作中獲得經驗,得以發展。
(六)“工作”
蒙氏教育中的“工作”是指兒童在“有準備的環境”中通過操作教具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活動,是兒童進行自我建構的活動。蒙臺梭利認為兒童的“工作”和成人不同,兒童的“工作”是在本能的驅使下,追求內在需要的滿足,具有創造性和建構性。這種“工作”能夠促進兒童人格和心智的良好發展。
(七)混齡編班
混齡編班是指將年齡不同的幼兒編排在一個班級,讓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在同一環境中共同學習和生活[3]。在混齡班級中,年齡層次大的孩子成為較小孩子的模仿對象,他們自身的知識和能力能在幫助年幼兒童的過程中得到提升。混齡編班能夠促進孩子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讓不同年齡的幼兒學會理解、關心,培養他們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二、蒙臺梭利教育思想對我國幼兒教育的啟示
蒙臺梭利經過長期研究和實驗探索,提出一套旨在培養兒童良好個性、健全人格的教育思想,她的教育思想對世界各國幼兒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產生深刻影響。結合我國幼兒教育的具體實施情況,提出幾點啟示,以便更好地為我國幼兒教育服務。
(一)教育要遵循兒童發展的內在需要
蒙臺梭利認為,教育要以“兒童生命”為出發點,順應兒童自然成長的規律,滿足他們的內在需要,發現兒童與生俱來的生理、心理特點,并以敏銳的觀察力深入理解兒童的內心世界,從而使兒童獲得自由。兒童與成人的本性不同,成人不能用自己的思想、要求對待兒童,不能用自己的標準衡量兒童,也不能過于干涉兒童的活動,而應該靜下心來走進兒童,了解兒童的內在需要,為他們提供發展的空間,并給予適當的幫助,發展他們的生命力和個性。
(二)注重教育中環境的重要影響
蒙氏教育中的環境分為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兩種。外部環境包括教室、教具、大自然等,蒙臺梭利提倡為兒童提供“有準備的環境”,提供的設備和用具應適合兒童的身高、比例,適合他們發展的需要。因此,要適時地為兒童提供符合他們身心發展的有準備的環境,讓兒童在環境中自由地活動、自然地表現。除了提供給兒童適宜的外部環境外,同時應該重視教師和兒童之間平等互助的內部環境的創設,在蒙臺梭利教育法中,教師是“導師”,扮演著兒童環境的提供者、觀察者、示范者和支持者的角色[4]。因此,教師要給予兒童充足的時間、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兒童,善于運用啟發式的語言引導兒童的活動,細心觀察兒童,在需要時給予適當的幫助,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
(三)重視感覺教育的作用
在蒙臺梭利看來,感覺教育是兒童智力發展的第一步,可以促進兒童的心理健康,有利于培養兒童的審美能力,為兒童健全人格奠定基礎[5]。所以,應該有針對性地對每種感覺實施個別刺激,包括視覺、觸覺、聽覺、嗅覺和味覺,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具體到抽象,鼓勵兒童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和能力與周圍環境有效互動,讓兒童的感覺能力得到不斷強化,從而促進兒童智力發展和良好個性的形成。
(四)堅持獨立性與協助學習的統一
蒙氏教育既要求做到幫助兒童獨立,又重視兒童的協作學習。蒙臺梭利認為,成人必須要幫助兒童獨立,有了獨立他們才能獲得自由,才能有選擇有興趣,才能更專注。所以,應該給兒童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從獨立探索中獲得自我成長。同時,蒙臺梭利非常重視兒童的協作學習,通過混齡編班和教具幫助兒童在合作中獲得發展,因此,成人要創造更多的協作學習機會,培養兒童的合作意識。
綜上所述,蒙臺梭利提倡教育順應兒童的內在需要、創造“有準備的環境”、注重感官訓練等教育思想對我國幼兒教育產生重要的影響,積極地吸收蒙臺梭利教育思想的精華,注重對幼兒的自由教育,促進幼兒良好個性的形成及全方位的綜合發展,為我國幼兒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注入新活力。
參考文獻:
[1]葉平枝.從蒙臺梭利的兒童觀論學前教育的重要價值[J].學前教育研究,2011(6).
[2]霍力巖,胡文娟,劉霞.論蒙臺梭利教師在兒童主動學習中的角色[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08(4).
[3]趙麗君,劉云艷.混齡教育的理論基礎及實踐價值[J].幼兒教育,2006(2).
[4]蒙臺梭利.蒙臺梭利幼兒教育科學方法[M].任代文,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5]王俊恒,朱露露.蒙氏教育在中國[M].蕪湖: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