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利平+程愛紅
【摘 要】 稀土行業造成的環境問題已成為社會公眾的焦點,對其環境績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管理就有評價,企業環境績效評價是企業進行環境績效管理的一種有效工具。文章以國內外企業環境績效評價的相關研究成果為基礎,以國內稀土行業相關標準為依據,結合我國稀土企業現有環境保護和評價方面的要求等構建了一套稀土企業環境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分別從資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環境治理、環境財務和環境管理五個方面對稀土企業環境績效進行評價,并構建了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后以中國鋁業為例,驗證了已構建指標體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以期將稀土企業對環境的作用進行量化,引導稀土企業主動披露更多環境信息,進行環境績效管理,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稀土企業; 環境績效; 評價指標
【中圖分類號】 F27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16)24-0084-05
一、引言
稀土作為一種戰略資源,在國民經濟中起著重要作用。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稀土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的同時,其快速無序開采也造成了嚴重的環境問題。稀土資源從開采到冶煉的整個過程中不僅排放有害廢水、廢氣和廢渣,造成環境污染,而且開采可能帶來山體松動、滑坡、水土流失等生態問題[1]。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將綠色發展的理念體現在整個‘十三五規劃中”,這指明了我國新階段經濟發展的方向。在此背景下,稀土產業必須轉變原來以巨大資源、能源和環境為代價的傳統生產方式,重視環境管理和可持續發展。近年來,我國已有部分相關組織和學者陸續對稀土行業提出了一系列環境保護政策。如何了解稀土企業的環保政策執行度和環境管理水平,環境績效評價就是其有效工具。
針對我國企業環境績效評價體系和評價方法,不少學者進行了研究。其中陳靜等[2]對我國企業環境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進行初步構建研究。張素蓉等[3]探討了鋼鐵企業環境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及其構建,并提出了綜合指數評價方法。陳靜等[2]、劉麗敏和底萌妍[4]提出采用模糊綜合評價對企業環境績效進行綜合評價,陳浩和薛聲家[5]提出采用多級模糊綜合評價方法。但就針對稀土企業環境績效評價的研究較為缺乏。故本文以稀土企業為對象,參考現有企業環境績效評價相關研究文獻,分別從資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環境治理、環境財務和環境管理五個方面研究構建稀土企業環境績效評價體系及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并以中國鋁業為例,驗證了所構建稀土企業環境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合理性與可行性,以期對稀土企業的環境績效評價及其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二、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一)整體構建思路
我國不同學者對于環境績效內涵的認識有不同的觀點。其中楊東寧和周長輝[6]等把企業的環境績效評價分為兩個方面:一是企業行為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二是企業環境行為對企業自身能力的影響。本文嘗試從這兩個維度入手,考慮稀土企業資源能源消耗大、“三廢”排放對環境影響大等特點,從以下五個方面構建稀土企業環境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資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環境治理、環境財務及環境管理。將這五方面有機結合構建稀土企業環境績效評價指標,實現稀土企業環境績效評價量化并確定其環境管理水平。
(二)指標體系設計
環境績效評價指標的選取應遵循可比性、代表性、可操作性,與國家相關政策進行對接,同時還應遵循數據可獲取的原則。基于此,本文評價指標選取主要參考以下標準,一是國際具有影響力的環境績效指標標準或體系,如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發布的ISO14031[7]、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BCSD)[8]制定的有關生態效率的指南等相關標準;二是國內稀土行業標準,如《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稀土冶煉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9]等相關文件;三是稀土企業涉及環境信息的相關資料,如稀土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報告、年報等。
故本文將稀土企業環境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設置為5個一級指標和若干個二級指標(見表1)。
(三)評價指標的權重確定
利用模糊層次分析法中的相對重要性排序[10]對各指標標度取值,文中采用1—9標度及其倒數的標度方法(本文選擇8位環境績效評價相關研究方面的專家對各指標的相對重要程度進行評價),建立判斷矩陣,計算每個判斷矩陣的乘積Mi,采用方根法求出Wi,利用公式Wi=對向量W進行歸一化處理,即求出的特征向量為各個指標權重(見表1),且均通過一致性檢驗。
三、稀土企業環境績效評價模型的構建
模糊綜合評價是運用模糊數學的隸屬度理論將一些邊界不清、不宜定量的因素定量化,即利用模糊數學對受到多種因素制約的事物或對象做出綜合性評價的一種方法。該方法的特點在于,數學模型簡單、易掌握,隸屬度用[0,1]之間的實數表示,不再局限于“是”與“否”的問題。鑒于已構建的稀土企業環境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本文采用二級模糊綜合評價模型。
(一)評價因素和評判集的建立
1.根據前文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兩層評判對象因素
第一層:A=A(A1,A2,A3,A4,A5);
第二層:Ai=(Ai1,…,Aij)(i=1,…,5;j=1,…,7)。
2.評判集為V={v1,v2,v3,v4}={優,良,中,差},相應的評分值為{100,80,60,40}
3.評價指標分級標準
本文評價指標分級主要依據《稀土冶煉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國家環境友好企業”評比標準等相關文件,并以鋼鐵企業、資源類企業環境績效評價分級標準[11,12]進行補充。故建立的稀土企業環境績效分級標準如表2所示。
(二)確定指標隸屬度
模糊綜合評價的特點是評價結果不是絕對的肯定或否定,而是以一個模糊集合來表示的,其模糊集合的求取就需要建立隸屬度函數。在模糊綜合評價中,確定隸屬度和隸屬度函數是最關鍵的問題。故本文引入三角模糊函數對相關隸屬度進行確定。各等級的隸屬函數關系如下:
其中vi代表評判集所對應的分值,x代表各專家評分,uvi代表各指標隸屬度。
四、案例分析
從目前可獲取的資料來看,稀土上市公司披露的環境信息以定性化的文字描述為主,且存在自利性傾向,相關數據表述模糊,量化數據較少。其中發現中國鋁業在2008—2015年連續八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環境數據較完善。故本文選取中國鋁業環境績效作為實證評價對象。
邀請八位環境績效評價相關研究方面的專家以中國鋁業2015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和年報為基礎,以等級評分標準為依據,對各項指標分別進行打分,從而實現將定性指標轉換成數值化的定量指標。故根據得分和前文所確定的隸屬函數計算各指標隸屬度,結果見表3。
通過對中國鋁業20個分指標隸屬度的計算可以看出,中國鋁業的資源綜合利用率(A11)指標的隸屬度為(0.4625,0.5375,0,0),表明該企業資源綜合利用率被評為優良的比率約為100%,這說明該企業資源綜合綜合利用度高、浪費較少。同理,中國鋁業另19個分指標隸屬度代表其各自隸屬于各評判等級的概率,表明其對環境的作用和反作用效果的評價。
(一)單因素模糊評價
單因素模糊評價是單獨從一個因素出發進行評價,以確定評價對象對評價集V的隸屬度,其是進行綜合評價的關鍵步驟。故應用模糊綜合評價方法,根據權重向量(表1所得權重)和單因素評判矩陣(表2所得隸屬度構成),可得到各第一級綜合評判:
其中Ai表示二級指標的權重構成的權重向量,Ri表示根據中國鋁業數據算出的二級指標隸屬度構成的單因素評判矩陣,Bi表示中國鋁業一級指標綜合隸屬度向量。
通過對中國鋁業一級綜合評判可以看出,中國鋁業資源能源消耗指標(B1)趨于良好,且被評為優良的比率約為100%,說明該企業資源能源利用率高。同理可以看出,該企業的污染物排放指標(B2)、環境治理指標(B3)、環境財務指標(B4)及環境管理指標(B5)被評為優良的比率依次約為93%、68%、81%及98%,說明該企業有關環境的五個方面工作比較到位,但環境治理方面稍差,有待提高。
(二)綜合評價
其中,VT表示評判集的轉置,T表示中國鋁業環境績效評價最后綜合得分。
根據T的計算及結果,中國鋁業的資源能源消耗環境績效評價得分為85.624分,介于模糊集V2上與V1之間,判定為良好。
根據綜合評價計算原理,同理可得2015年中國鋁業各一級指標的最終得分(見表4)。
從表4可以看出,從綜合評價結果來看,中國鋁業在環境績效評價的表現為良好。就分指標資源能源消耗指標、污染物排放指標、環境財務指標及環境管理指標方面得分均在80分以上,介于模糊集V2與V1之間,這四個指標均在良好以上。只有環境治理指標得分為73.5分,介于模糊集V3與V2之間,其被評判為中等以上。根據案例分析結果,中國鋁業應該減少固體廢棄物產生量和提高固體廢棄物的再利用率。
五、結語
本文為稀土企業環境績效評價提供了一套有效的細化指標體系和量化方法,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方法,不僅考慮了較為重要的影響因素,還保留了各級評價的全部信息。其中運用層次分析法對各指標配以不同的權重系數,突出了對績效狀況有重要影響的因素,使企業能有針對性地采取改善措施。而后將稀土企業中的中國鋁業環境績效評價的最終量化結果表示為具體的分數,這樣不僅可以用于企業內部不同時期績效狀況的縱向比較,也可以用于企業與同行其他企業的橫向比較。研究得出“中國鋁業”的環境績效綜合評價結果為良好,但其環境治理水平仍有待提高,污染物排放仍需有效控制。
未來研究中,可以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財務指標,將財務指標與環境指標進行更好的融合,評判標準的臨界值的界定會更加科學化,同時未來仍需重點關注稀土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
【參考文獻】
[1] 李文琴.稀土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J].財會通訊,2014(8):18.
[2] 陳靜,林逢春,曾智超.企業環境績效模糊綜合評價[J].環境污染與防治,2006(1):37-40.
[3] 張素蓉,孫海軍,王守俊.鋼鐵企業環境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與方法的構建[J].會計之友,2014(24):41-44.
[4] 劉麗敏,底萌妍.企業環境績效評價方法的拓展:模糊綜合評價[J].統計與決策,2007(9):150-151.
[5] 陳浩,薛聲家.企業環境管理績效的多級模糊綜合評價[J].科技管理研究,2006(4):56-58.
[6] 楊東寧,周長輝.企業環境績效與經濟績效前動態關系模型[J].中國工業經濟,2004(4):43-50.
[7] ISO.ISO14031: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Guideline[S].Geneva ISO,2013:5-10.
[8] VERFAILLIE H A,et al. Measuring Eco-efficiency: A Guide to Reporting Company Performance[Z].2001.
[9]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環境保護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稀土冶煉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S].2015.
[10] 杜棟,龐慶龍,吳炎.現代綜合評價方法與案例精選[M].2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14-50.
[11] 祝源,王偉.基于模糊數學方法的資源類企業環境績效評價——以蘭花科創為例[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2(6):181-186.
[12] 李達,肖彥.低碳經濟背景下鋼鐵企業環境績效評價[J].會計之友,2011(26):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