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香長●
江西省奉新縣干洲鎮任重中學(330703)
?
如何在新課程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陳香長●
江西省奉新縣干洲鎮任重中學(330703)
新課程教學中提出重視學生創新型培養,培養創新型人才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必然趨勢.本文就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談幾點粗淺體會.
新課程;數學教學;創新能力
數學是一門抽象而具有邏輯思維的學科,作為數學教師應多培養學生數學氣質的形成.用數學的眼光來看世界,就是所謂的數學氣質.它對于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和“創造性”能力至關重要.作為數學教師應在教學中通過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注意事物之間的數學現象,探究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逐步形成學生的數學氣質,從而培養學生對事物濃厚的好奇心,對問題的敏感性、靈活性,這正是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所要有的典型的個性品質.
所謂“創新意識”就是學生具備推崇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的觀念和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應重視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學生有了問題,才能引起思考,才能有所發現和創新.筆者在教學中經常創設各種情景來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
例如:筆者在教學“全等三角形判定”時設計了這樣一道題.

有一塊三角形玻璃打碎成三塊(如圖所示),現在要請你到玻璃窗店配制一塊與原來一樣的玻璃,要不要將三塊都帶去,你怎樣比較省事呢?
這問題來自現實生活,于是學生們比較感興趣,各種答案層出不窮.筆者直接說帶③去較好.有很多學生問:為什么不帶①去,為什么不帶②③去等,提出了很多問題.學生通過分析和討論,對三角形六元素(三角、三邊)中,哪些元素可確定三角形的大小與形狀有了深刻的認識,這樣就把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意義、目的、方法等數學內容與實際緊密結合起來.
在教學中可根據教材內容設計出一些開放及無一標準答案的問題,讓學生思考.這容易引起學生運用想象力產生不同的回答,也容易適應個別差生,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來加強學生的創新活動和創新體驗.如在學習三角形三邊關系時,筆者設計了這樣一題:
你能否在同一平面內把3根相同大小的牙簽首尾相連地擺一個三角形?能否擺成不同的三角形?能擺成什么樣的三角形?如果是4根、5根、6根等牙簽呢?于是學生很有興趣地用牙簽擺三角形,而且擺成了不同的三角形.
在這個探究過程中,學生發現“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同時也鞏固了將按邊或按角分類的有關知識.學生從這個探究過程中得到了創新激勵,獲得了創新的喜悅和體驗.實踐證明:學生在這種探索下的學習效率比被動學習高很多.所以,筆者在教學中很重視探究性過程教學,經常讓學生主動探究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探究中得到創新激勵和創新體驗.
在新課程數學教學中還應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實踐可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思維的啟發和規律的發現,從而可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例如:在引入“等腰三角形性質”課堂教學時,筆者設計了這樣一道題:“請同學們拿一張長方形白紙,把紙沿兩邊對折,得一折線MN,在折線MN上取一點C,沿CB向右再折一次,將紙完全展開,得到△ABC.

學生在制作△ABC的過程中,得到了結論:AC=BC,AN=BN,∠AAN=∠CBN,∠ACN=∠BCN,∠CNA=∠CNB=90°.這說明實踐教學,可以給學生感性知識,開發學生創造性思維.數學雖然不是一門實驗性的學科,但從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來看,學生通過動手、動腦、親自操作,能夠獲得實際體驗,具有很強的參與性.
讓學生走出課堂,到實際生活中去體驗和調查.這種方法可使學生開闊眼界,活躍思維.在社會生活中有很多實際例子值得研究和調查.如:
1.想辦法測量你所在教學樓的高度.
2.要在河邊修建一個水泵站,分別向張村和李莊送水,修在河的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水管最短.
利用你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到現實生活中去感知、去認識和實踐,這樣便于學生理解理論知識,激活學生的創造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在數學教學實踐中,筆者體會到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在教學中多培養學生的創新個性和創新意識,注意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注重探究過程教學和實踐動手能力,并多提供機會讓學生開拓視野,使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到體驗知識的創新過程中,并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敢于突破常規,提出新穎的問題和想法、新觀點等教學活動.久而久之,必然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G632
B
1008-0333(2016)35-0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