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選明
摘要:《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讀”是閱讀教學的精髓;讀是閱讀教學的生命線。本文對如何進行有效的閱讀教學進行了相關探討。
關鍵詞:語文教學;有效閱讀;方法;探討
我們盤水一小在實施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教育部規劃課題《小學實效性閱讀策略研究》的實驗中,學校課題組強調,每一位實驗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要注重“閱讀”教學的過程設計,如何讓學生理解地讀,傳情地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從讀中真正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要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讀中悟意,讀中悟情。我在實施“有效性閱讀教學”過程中是這樣做的。
一、把“學生”放在教學過程的主體地位
在閱讀教學實驗研究過程中,改變課堂教學觀念,要樹立“以人為本”的閱讀教學理念,為學生個性的彰顯和思想的解放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要把學生擺在閱讀的主體地位,教師要清楚的認識到教學的中心是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我們教師。教師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我發現,自我建構起來的,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會閱讀。所以要從各方面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閱讀教學中師生間應指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地解決問題。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
二、重視朗讀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
我們都知道朗讀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教學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時注意力穩定性大多較差,而大聲朗讀能使他們保持注意力的穩定,有利于對課文內容的思維、理解和記憶。朗讀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包括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兩種。無論哪種表達,都要求做到用詞準確、生動,語句通順、連貫,句式靈活、多樣,內容具體、清楚等。朗讀可以使學生對讀過的文字印象深刻。因此,通過朗讀課文,學生可以積累語言材料,把握各種句式,學到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將會促進說話、作文能力的提高。給學生創設意境,給他們提供閱讀的背景,也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學生很好地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因此,在講授新課文之前,都要充分準備與之相適應的意境和讀的環境,使學生在各種特定的環境中反復讀文本,既是一種欣賞,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三、注重激發創新閱讀思維
讀是閱讀教學的生命線。從閱讀心理看,閱讀是期待的產生,期待的實現,同時產生新的期待這樣一個不斷推進的心理矛盾運動過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從接受到讀物的第一個信息時,他的閱讀思維活動就啟動了。他要對這個信息進行詢問、作出猜測、產生期待。正是這種詢問、猜測、期待,成為閱讀活動得以自主、自由進行的內驅力。教師有熱情,學生才會被感動。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的煽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欲望,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帶頭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同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倍加珍視和把握學生情感活動的脈搏,使其隨著閱讀過程的推進得到強化。小學生還處于兒童時期,其感情總是處于運動的狀態,他們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開始轉向課文本身的語言,老師應從學生的面部表情、朗讀的聲調、發言的措辭,敏銳地覺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學生心頭涌動。教師要適時牽住學生的情感紐帶,引導他們去感受、去體驗,學生情感的波紋必然會漸漸地涌動起來。如教學《月光曲》中描寫《月光曲》的內容時,通過圖片、音樂引導學生進入《月光曲》的意境,從而進行感悟、欣賞,再從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走進茅屋彈奏——即興創作的情感變化中找出貝多芬創作的靈感和激情,使學生用整個心靈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馳而神往,激起孩子極大的興趣,撥動他們的心弦。
四、著力培養學生的閱讀遷移能力
閱讀表達既是對閱讀吸收程度的檢驗,又是對閱讀遷移能力的訓練。由于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個性心理品質和獲得信息的多少,取決于他們認識水平的深淺程度,也決定了他們質疑問難的水平。如果不加以引導,學生的提問往往會停留在字、詞、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節上,得不到深入,起不到加深理解培養思維能力、擴大知識面的作用,所以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捕捉質疑點,把問題問到“點子”上,這個“點子”就是課文的重點、難點、知識點和語言文字的訓練點等,同時還要教會學生質疑的方法和途徑。一是從課題入手,抓住題眼發問。如我教學《草船借箭》一課時,抓住“借” 字發問,為什么用“借”而不用“騙”。二是抓住矛盾,把課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來。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中,“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一棵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可抓住“焦急”和“耐心”提問,這兩個詞用在一起是不是矛盾的?為什么?三是比較優劣,對教材的重點字詞或重點句,通過比較認識為什么要這樣寫而不那樣寫,為什么要用這個字詞而不用那個字詞。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中,“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在這可提問為什么用“抽”字而不用“生”或“長”字?
總之,閱讀教學已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心;同時又燃起我強烈的愿望,必須把“新概念閱讀”的理念和技法深入到小學閱讀教學中去。對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非常重要,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小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幫助,對豐富小學生的思維內涵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小學時期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黃金時期,小學生能在此期間養成獨立、自主的閱讀習慣,將會對其終身有益。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學生進行閱讀,多給學生想象的空間,要從多角度啟發學生進行閱讀等都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