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蓮
【摘 要】初中生受到自身年齡、閱歷等因素的制約,雖然在作文寫作的過程中與小學生相比有了較大進步,但是在結構方面仍舊存在一定的問題,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不僅需要恰到好處的措辭,還需要嚴謹?shù)慕Y構,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對初中生進行作文結構能力的強化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以初中生的寫作現(xiàn)狀為背景,運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式,為教師如何提升學生的作文結構安排能力提出了相關策略,供廣大語文教師參考。
【關鍵詞】課堂教學;強化;初中語文作文結構安排
通過對初中生所寫的作文進行閱讀可以發(fā)現(xiàn),由于沒有明確結構導致內容雜亂的文章在作文總數(shù)中占據(jù)一定的比例,也就是說現(xiàn)階段仍舊有部分初中生無法根據(jù)文章的主題對內容進行合理安排,為了將這一問題加以解決,需要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對教材課文的合理運用,使學生充分了解結構對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對作文的結構進行安排,在對教材內容進行高度掌握的同時,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
一、確定教學目標
現(xiàn)階段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由最初的教材到最終的實踐之間缺乏完整的體系,作文作為初中生語文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想要對作文結構安排的相關技巧進行講解并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夠有完成的,因此,教師需要在開展教學活動前,對一學期或是其他特定時間內的教學目標進行確定,若是以結構教學為中心,那么接下來的教學內容就應當圍繞著作文結構展開,以結構帶動語言和思維,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重點,從而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和訓練,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合理運用教材
隨著新課改的大力推行,初中語文教材的內容劃分也隨之進行了改動,傳統(tǒng)教材內容的劃分標準為文章的結構,也就是說記敘文為一個單元,散文為一個單元,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通過對教材的學習增強學生對不同文體的理解,可以達到在進行作文寫作時對文體進行準確選擇的效果。但是現(xiàn)階段的初中語文教材是按照文章的主題對其進行劃分的,例如以“童年”為主題的單元中,不僅包括記敘文,還包括詩歌、散文甚至文言文等,這種劃分方式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對文體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導致學生在對作文進行寫作時無法根據(jù)文體形式選擇相應的結構模式,想要避免上述情況的發(fā)生,就需要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對作文寫作需要運用到的主要文體形式進行重點講解,例如:議論文、記敘文等。以初一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的內容為例,在對《紀念白求恩》一課進行學習時,由于這篇文章是特點鮮明的議論文,因此,教師在對其進行講解的過程中需要對文章所表現(xiàn)出的議論文三要素以及三者間的關系進行詳細分析,即論點、論據(jù)和論證,使學生能夠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了解一篇議論文需要具備哪些要素,而在對《皇帝的新裝》等記敘文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也應當將記敘文必須具備的時間、地點、人物、時間起因、經過和結果六個要素作為講解的主要內容,讓學生在對課文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逐漸了解一篇文章能夠對讀者產生強大吸引力的原因不僅是因為其內容風趣,更重要的是文章的結構清晰,教師在此基礎上開展寫作訓練就可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結構安排能力的目的。
三、開展閱讀教學
由于初中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紀,對自身缺乏應有的自制能力,這就決定了教師在初中生學習的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現(xiàn)階段雖然大多數(shù)的語文教師都明確閱讀與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但是在對學生所進行的閱讀活動進行關注的過程中卻又缺乏必要的重視,這對于強化學生作文結構安排的能力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想要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結構安排的能力進行快速提高,調整教師開展閱讀教學時所運用的策略迫在眉睫。在對教材中的文章進行教學時,教師除了對文章背景、作者感情等方面進行講解外,還應當引導學生通過對文章的反復閱讀和思考,將作者所運用的詞匯進行揣摩,從而提高學生在作文寫作過程中的詞匯量,除此之外對文章內容進行適當?shù)膶哟蝿澐忠彩呛苡斜匾?,這樣做的好處在于可以使學生通過對文章進行層次劃分的方式對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結構進行更為深入的理解,將其靈活的運用到作文寫作的過程中。所以,只有在閱讀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以及對結構的掌控能力,才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實現(xiàn)將閱讀訓練向提高學生結構安排能力進行轉換的目的。
四、進行語段訓練
作為構成一篇文章的基本單位,語段在作文寫作的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現(xiàn)階段仍舊有部分的教師沒有對語段訓練的作用加以重視,導致學生無法從源頭處對作文的結構安排進行學習。在進行語段訓練的過程中,需要教師收集大量具有清晰結構的語段在課堂上進行展示,然后引導學生在對語段進行閱讀和思考的基礎上進行仿寫練習,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學生仿寫的結構必須與教師提供的語段相同,但是內容可以讓學生自行選擇,通過大量的實踐表明,對語段進行仿寫是提高初中生作文結構安排能力最為有效的途徑之一,學生可以通過對語段進行仿寫的方式,在短時間內對作文的結構安排進行相對全面的掌握。
五、結論
綜上所述,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始終堅持兩個原則:第一,通過對大量相關材料進行有效整合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作文寫作過程中應用頻率較高的結構安排模式,在此基礎上進行練習可以加深學生的掌握程度;其二,將作文教學與教材內容進行有機結合,讓學生通過對文章的背景、作者的感情等因素進行了解,明確不同文體需要運用的結構,避免學生出現(xiàn)對結構模式進行機械模仿的情況。
【參考文獻】
[1]李皎.活動作文對做好中小學作文教學的實踐與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
[2]趙琳.過程寫作教學法在初中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
[3]陳晨.基于讀寫結合理論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調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