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瑞
摘要: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努力解決各種疑問、困難、障礙和矛盾,從而展示自身的聰明才智,形成獨特個性和新的成果。因此,新課程強調學生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這樣,舊的課堂組織形式必然會被新的課堂組織形式所代替。新課堂以它靈活多樣、注重學生“動”的特點,代替了原來那種死板的“一、二、三我坐端”的舊教學思想。新課堂組織不僅強調交流、合作、自主;而且強調學習方法;強調和諧、民主氛圍。
關鍵詞:探究;合作;自主學習
新課程改革中指出:“教學是對話、交流與知識建構的活動,是以師生雙向互動、平等參與、共同合作為基礎探究知識的過程。”教師應時時處處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課堂,把學生真正當作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自始自終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去探究學習。
一、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營造民主的學習氛圍
教學實踐充分表明,只有對學生熱愛、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引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教師應在實際教學中切實放下“架子”,以學生中的“大哥哥”身份參與教學。用真誠的童心和愛心去感染每位學生,師生之間互相尊重、互相學習、共同探究、平等合作。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應常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來縮短師生心間的差距,使學生得到精神上的滿足。當學生回答問題正確時,常用“你真棒!”“你真了不起!”“很好,老師同意。”“真不簡單,老師非常佩服你!”“你真像個小作家”“老師以你為榮”等鼓勵性語句;學生回答錯誤時,用“沒關系,再想想,老師相信你。”“剛才回答的很好,但還能不能再補充”等商量的語言。在安排學生質疑問難環節,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見解,允許學生發言不正確,允許學生給老師指錯誤,把自己置身于學生之間,與學生“平起平坐”,相信學生、鼓勵學生。只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才能使學生的思維最大限度地活躍起來,才能使學生的創造精神得到充分發揮,才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和學。
二、培養學生科學學習方法
課程改革特別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因此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無疑是給學生終身學習的“一把金鑰匙”。如果說學習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那么思維則是這個過程的核心部分。要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首先要交給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讓學生明確思維的起點,把握思維的方向,能夠有根據有條理地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得到“橫看成嶺冊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結果。培養學生逆向思維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從事物的反面思考,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無疑是有益的。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強化訓練,以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良好習慣,課前布置自主學習提綱,提示主動學習的重點。課中留給學生主動參與,課后組織學生成立自主學習小組,結合教材內容推薦合適的課外活動。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對學生的不同想法及時給予贊許。學生有了強的想象力,就能更好的去理解課文,去滲透課文大意。
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合適自己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努力讓學生做到樂學。主動自覺學習,學有所得,學有所長。教師授課前應先確立目標,每節授課前應清楚地提出本課的教學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去學習,盡快進入學習狀態,由于目的細化,指向明確,因而學生注意力集中,積極參與的興趣也濃。其次、指導學生自我設疑,在學生無疑問時主動提出疑問,在學生有疑問時給與加強。如在教《可愛的草塘》一文時,講了由不知草塘到深知草堂的過程,刻畫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當讀到課文描寫草堂的語句時,學生會產生各種疑問,為什么原先不喜歡,難道僅僅只因為草堂景色又讓作者喜歡上了嗎?作者到底喜歡的是什么?等等一系列問題就會提出。可見,學生產生了疑問,為求理解就會產生爭論,有了矛盾爭論,學生就會自主的介入討論,積極求解。最后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對學生的自我解答正確評價,利用學生成功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每位學生都能不斷地體驗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增強主動參與的信心和勇氣。
四、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每位學生在群體中學習,都能受到集體教育力量的熏染,在以合作形式學習的同時,也實現者個體與群體、個體與個體間的相互作用,這樣便架起了生生之間心靈互動的橋梁,正好滿足新課堂的“交互性”特點。教師在引導合作活動時,優等生和后進生度應參與,人人都應有開口表現的機會。而采用小組學習的教學方式,更能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互相啟發、互相幫助、對不同智力水平,認知結構、思維方式、認知風格不同學生實現“互補”以達到共同提高。
課前可根據學習內容,綜合學生的學習能力、特長、性別等因素,把學生編成小組,每小組的學生輪流當小組長。在小組中討論學習,共同朗讀交流,共同評議,共同游戲,鄰組之間相互切磋。討論結束后,每小組可推舉本組“代言人”向全班學生展示小組的討論結果,這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傾聽、綜合并歸納發言學生的意見,對學生輔導,提高學習效率,鼓勵學生發言,檢查學生成果。這樣不但使課堂充滿活力,煥發生機,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創新精神,學生由單調的自學,變成自主自由的合作交流,互動求知,學生積極性主動參與學習,學習欲望就會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
[1] 馬蘭.合作學習的價值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04(04).
[2] 曾琦.合作學習的基本要素[J].學科教育.2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