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琴
摘要:我們在實踐探索中發現,開展有效的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做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加強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誠實守信,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團隊精神、共事能力、交往藝術等品質。但如何讓合作學習從形式走向實質,扭轉操作中出現的“時機不當、形式不活、組織不力”等不良傾向,讓新理念收到實效,是我們研究的重要內容和目標。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優化措施;提高效率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的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機會去發展自己的數學思想,去傾聽別人的想法,去學會進行數學交流,以增強整體合作意識。那么,如何優化小組合作學習,提高數學課堂效率呢?
一、創設情境,營造合作氛圍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心情舒暢的狀態下學習工作,才能思路開闊,思維活躍。同樣,學生也只有在寬松、和諧、自主的環境中學習?,才能敢想、敢說、敢做、敢懷疑、敢標新立異。羅杰斯說過:“有利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無拘無束地展開討論,必須轉變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建立平等和諧、民主友好的師生關系,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學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就要因題而異,通過巧妙的誘導,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例如學習“平行線”時,首先利用生動的電視畫面把兒童帶進這樣的故事畫面:一條前寬后窄的道路上飛馳著汽車,一會兒路就堵塞了。這是提問:路為什么會堵,如果你是設計師如何設計道路?這樣導入新課,既能激發興趣,又能創設懸念。
二、合作學習前一定要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空間
例:書店出售故事書3本12元,童話書4本20元,科技書5本40元,老師現有50元,請你幫助設計一種購買方案。老師呈現問題情境后,立即讓學生分組討論。老師隨機觀察了幾組:有的一個優秀生在發言,其他學生當聽眾;有的是你一言我一語,沒有圍繞主題;有的對問題還不清楚,無從做起……
思考:上述例中,教師呈現問題情境后,不留給學生片刻思考時間,就開始小組合作學習。學生(特別是中下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問題,更談不上有自己的獨立方案,很容易造成組內優生一言堂,其他學生人云亦云,或你一言我一語,沒有圍繞主題,使討論流于形式,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假如老師先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去明確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思考我準備怎么辦,再組織合作學習,才會是有效的,才能使每個學生能真正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來。
三、引導討論,提高合作效率
小組討論是合作學習的核心,小組討論質量的高低直接反映和決定合作學習效果的優劣。在教學設計和實踐中,教師要善于把握好討論的契機,選擇好討論的內容,使討論成為深化課堂教學、促進合作交流、參與互動、發展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1、在規律歸納中,引導學生討論。數學學科本身存在著許多有趣的規律和誘人的奧妙。當要概括學習內容、發現規律、提取思維精華時,引導學生討論,使學生積極地去發現,主動地去探求,自覺地去運用。從而不僅理解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了方法,鍛煉了思維,培養了能力。
2、在出現重點、難點,學生思維受阻時,引導學生討論。當知識出現難點、疑點,而使學生思維受阻,或優秀學生提出新見解而其他大部分學生不理解時,教師不能把現成的答案告訴學生,而應當及時抓住學生憤悱心理,組織小組討論,促使學生思考探究,合作交流,活躍課堂氣氛,有效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例如:在教學循環小數時,課一開始,教師說:我們已經掌握了小數除法的計算法則,下面我們進行計算比賽,看誰做得又對又快:①0.75÷0.5 ②20÷6③58.6÷11。當學生發現②、③題永遠除不盡,而感到束手無策時,教師抓住?時機引入課題,并組織小組討論。這時學生會爭先恐后地積極發言,從而懷著強烈的求知欲望投入到創新學習的活動中去。
3、解答“開放型”問題時組織合作學習。為了促進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在教學中教師常常會安排一些開放性問題。當學生給出的答案可能會五花八門,這時可以安排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自己把自己的結論根據展示出來,每個同學都從別的同學那里看到解決問題的另外一些角度,培養了學生全面考慮問題和善于從別人身上取長補短的好習慣。
四、重視學習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心理學認為: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識和力量。因此,恰當、有效地評價,讓學生品嘗成功的快樂,能激起學生參與者合作的愿望和興趣。
1、課堂評價。“你的想法真了不起”,“這個小組辦法多,合作好”。許多教師能針對小組合作學習的閃光點、成功點,及時給予以肯定和鼓勵。有的教師用“比一比,看哪個小組先完成任務,就可奪得紅旗”來激勵;有的教師在黑板右邊畫一個統計表,對討論交流積極,獨立思考用心,匯報正確有代表性等,采取記紅星、記對號來評價和鼓勵。
2、定期評價。在兩周或一個單元教學后,進行“個人與小組”評價活動。先小組內評價個人,后組間互評,最后教師綜合評價。如“愛動腦筋的學生樂于助人的同學;紅星最多小組、進步最快小組、最團結小組”等均會產生出來。有的教師在開展“評價”前后,利用實踐活動、開放題等,現場組織一次小組合作研討,讓學生體會合作優勢,同時加強合作意識、習慣培養。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教學方法,不能讓合作學習形式化,手段化,標簽化,看似熱熱鬧鬧,實為擺架子、走過場,”合作學習”往往流于形式或作用不大。因此怎樣更深入地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真正達到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在每一堂課上都能看到熱情與交流、合作與理解、成功與創造,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作進一步的探索。
參考文獻
[1] 尹美霞.“小組合作學習”再認識: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J].考試周刊,2011(40).
[2] 董惠平.新課程概念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山東教育,2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