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良云
摘要:本文就如何用溫情關愛學生,如何走進孩子的心靈以及如何做好小學生班級管理等相關工作做了探討。
關鍵詞:童心;溫情;感化;管理;探討
岳西方言稱特別調皮的孩子為“搞老”,意為老是不消停,不斷折騰。我所帶203班的小諾就是一個這樣的“搞老”,如何轉化、矯正小諾,促其健康成長?兩年來我的心得體會是“溫情感化,呵護童心”,收獲是“喜看小苗漸成長”。現將轉化班級“搞老”小諾的手記輯錄如下。
一、初識小諾印象
小諾剛來到我班,給我印象很好:聰明、帥氣、膽大,表現欲和集體榮譽感強。但僅僅過了一個星期,他就露出了狐貍尾巴:過于任性、倔強,性子急,愛出風頭,自控力弱,易喜易悲。課堂上自由散漫,廢話多,經常擾亂課堂紀律。與同學交往時,常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及別人感受,愛欺負同伴,甚至向外班同學挑釁,小諾近乎放蕩不羈,是一個典型的“搞老”。
片段1:剛入學不久的小諾,總是把班上的板擦弄得七零八落,找他談話,很難親近,甚至不理不睬徑自跑走;班里同學匯報有人被欺負了,大多準是小諾惹的禍。
片段2:男女生答題比賽進行中,當比分顯示為1:2時,小諾突然冒一句“男生是菜鳥,女生是辣醬”,引起全班同學呵呵笑。
片段3:下課同學們剛喊“老師再見”,趁我轉身擦黑板的一剎那,小諾將因做題比賽失誤導致他們組沒獲優(yōu)勝組的小臻同學偷偷扇了一耳光,然后跑出教室。小臻大哭。
片段4:運動會前夕,我班和鄰班進行傳球訓練模擬比賽,我班因兩名同學掉球,速度遠遠落后于鄰班,球傳到小諾那兒,他只顧低頭生氣地哭,干脆不接不傳了。
······
二、思考轉化策略
據我調查了解和知情人透露,小諾入學前主要由爺爺、奶奶帶養(yǎng),兩位老人對孫子過于遷就、溺愛有加。入學后由爸爸負責管養(yǎng),媽媽開店無暇顧及,據說他爸從小到大一直頑劣,害怕兒子重蹈覆轍,望子成龍之心迫切,管教方法簡單粗暴,孩子稍不合自己意愿時,就拳腳相加,甚至在教室里背著老師上演過這一幕。
我的思考:小諾的一些行為舉止與同伴相比,的確有些讓人匪夷所思,但畢竟他還是一個年幼的孩子,不能過早地將他定性。其實,他的“古怪”無不宣泄著情感,透露著本真,我們沒必要那么恐慌,我要從他的家教——先過于遷就、溺愛,后過于嚴厲、高壓失敗中汲取教訓,嘗試著走“溫情感化”路線,以愛心溫暖其稚嫩的心靈,讓這個本性聰明的孩子能在老師的真誠感召下,心靈有所觸動,事事有所感悟,從而引導他端正自己的品行,走健康成長之路。
三、具體轉化措施
1、說服家長,尊重孩子人格和個性。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我很反感小諾爸爸對他的粗暴專橫,多次與他進行溝通,勸說對孩子的教育行為不能過激和偏執(zhí),要講求方法和耐心,多陪伴和平等交流,當好孩子的玩伴和學習伴侶;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善于傾聽和了解孩子的心聲,尊重孩子人格和個性,多一些鼓勵和表揚,讓孩子感受親情的溫暖與幸福。
2、贊賞的語言,讓孩子沐浴愛的陽光。蘇霍姆林斯基說:“對人的熱情,對人的尊重,形像點說,是愛撫、溫存的翅膀賴以飛翔的空氣”。 學生是一棵小苗,給他們一點陽光,他們可能實現最大限度地燦爛。為了能親近小諾,我這樣招呼他:聰明的小諾、可愛的小諾,砸卡高手小諾······與他拉家常、談趣聞、聊游戲、做游戲、化解與同伴間的矛盾。在參與游戲活動和實踐活動中,讓他學會站在不同角度換位思考問題,規(guī)范自己的言和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并感受生活的樂趣。
3、寬容諒解,機智處理,讓孩子知錯能改。小諾弄壞板檫之事,我沒認定他故意破壞,更沒在班上點名批評,而是私下找他談話,自編“板檫的煩惱”故事講給他聽,并征得同意指定他管理板檫。從那以后,板檫經常被換了新面孔,有膠帶粘合,有線繩捆綁,還穿上了板檫外套。
那次比賽時,小諾說“男生是菜鳥,女生是辣醬”。這話源自網絡語言, 我沉思片刻后繼續(xù)進行比賽,請小諾選出下一個參賽的女生選手,只見他不好意思了,緘默不語,在男生的共同建議下終推成績稍差的小力同學,而小力同學就是爭氣,又為女生贏得了1分,男女比分為1:3,我問小諾想不想贏回比分,他點了點頭,接著,我請他參加比賽,他雖為男隊贏得了1分,但男隊最終以微弱差距暫敗給了女隊,我從小諾的眼神中讀懂了他的尷尬和為自己的冒失而后悔,也讓他和同學們意識到鄙視任何一個同學的行為是不對的,公平競爭讓他心服口服。
4、取其之長,擦亮小諾閃光點。 小諾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頭腦聰明,膽大,速度快。因而,課堂上,讓他當我的小助手是最合適的了,他會自告奮勇上臺批改同伴板演的作業(yè),下位指點和檢查同伴的動手操作······這樣,讓他的精力基本集中在學習上,集中在與老師和同學的交往互動中,同時也獲得了成就感和愉悅感。鑒于他班級集體榮譽感強,我會編造一些善意的謊言,達到一定的約束和激勵效果。如:上公開課前,我會告訴他:“校長、老師們來我班聽課,是給老師和同學們打分的,表現好就能得滿分,想不想我們班得第一名?” 課后有老師問:“你班的‘搞老咱變得這樣安分守紀呢?有什么妙招?”
5、榜樣引領,潤物于多種活動。品德與生活、心理健康教育、行為養(yǎng)成教育主題課及解讀小學生行為規(guī)范等活動, 給同學們提供了廣闊的交流與學習平臺,我要求他們在家長的幫助下,收集有關行為習慣方面的名人故事、兒童故事、童話故事,給小諾充分表現和交流的機會,讓他在談一談、議一議、演一演、畫一畫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讓他觀察和記錄身邊的優(yōu)秀榜樣,受到近距離的熏陶;讓他成為班級公約的倡導者和監(jiān)督者之一,產生動力和提升文明行為素養(yǎng)。
可喜的變化是:現在的小諾與一年級相比,行為規(guī)范了很多,語言變得文明、幽默了,懂得贊美老師和同伴,大家也愿意與他同桌和交朋友,還能主動幫老師開、關上課用的電腦。小妍同學由衷感嘆:“我班如果沒有小諾,我們的樂趣就會少了一些!”
四、反思與感悟
美國著名哲學家羅索說過:“人生幸福在于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現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也這樣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教育的核心是培養(yǎng)人的健康人格,而培養(yǎng)健康人格應從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入手,因為行為形成習慣,習慣決定品質,品質決定命運。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關鍵期,像小諾這樣的“搞老”,即行為特殊生更應成為關注的焦點,需老師花費更多的精力和心力,對癥下藥,從細節(jié)入手,走“溫情感化”路線,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品質,促進他們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小諾的點滴進步令我欣喜,或許是我有些偏愛,也許是我過于寬容,小諾的行為有時出現反復,但我堅信:在老師的愛心教誨下,在同伴的真誠相伴下,聰明的小諾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進步,直至長成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