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榮環
摘 要:如今的英語教學改變了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出現了許多新的變化。教師對教材的處理更加大膽,實現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根據需要補充新的內容。在授課方式上,教師表現得也更為靈活,開始走下講臺和學生一起學習,課堂更加民主、活潑。不僅如此,英語教師還能夠充分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讓課堂有聲有色。
關鍵詞: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5-015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5.098
新課程改革歷時已久,各級學校都傾盡全力做出種種嘗試,取得了一定的課改成果。英語課程的改變亦是追隨了新課程改革的大潮,更注重教學的過程性,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態度和表現,整個課堂圍繞學生展開,并創造各種條件讓學生自我實現、相互協作,在輕松、民主的課堂氛圍中,盡情釋放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角色不知不覺地發生了變化,所使用的教學策略和方法也在發生著變化,教學的長遠目標也更加明晰,不再是為了學會具體的某些詞句,而是為了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和素質。這些轉變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一、更大膽的教材處理
教材,對于一個成熟的教師來說就是教授知識的素材,怎么用,如何取舍,是否刪加,都會根據教學目的靈活掌握。傳統觀念主導下的英語教師把教材奉為不可更改的定律, 教師的任務簡單化為教教材,這種教條主義恰恰沒有真實地貫徹新課程理念和方法。對此,新版教材做出了改變性的嘗試,教材設計更加突出以學習為中心,為學生的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提供了支撐。
比如,模塊一Unit ?3中第一課節日,介紹了我國三個傳統節日The Mid-Autumn Festival、The Lantern Festival、The Dragon Boat Festival,這三個節日是中國的大型節日,每名學生都熟知,本課的教學重點就是讓學生能夠用簡單的英語介紹,以此為契機,對西方的大型節日進行初步的了解。
一位教在這節課上就很大膽地對教材進行了靈活處理。他先用幾首流行歌曲作為引子,來渲染節日氣氛,導出這節課學習的重點,并提出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的問題,幫助學生抓住問題的關鍵:
1.What food do people like to eat in such festival?
2.What kind of activity do people like to do in celebration of the festival?
3.When does the festival fall on?
4.What is the meaning of the festivals?
教師提示了學生閱讀重點,學生基本上都能流利地回答這些問題。待學生做了回答之后,教師進行總結和概括,對這幾個節日的時間、傳統美食和相關活動做了明確回答,并用適當的英文描述了其來歷和給予的價值觀念、意義。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沒有以詞匯和語法教學為重點,而是引導學生用口語來表達、討論,在學生實際運用這些英語詞匯的過程中,學生逐漸掌握了這些詞匯的用法,也提高了表達能力。這就做到了“用教材教”。
然而,該教師并沒有局限于教材,而是進一步設計了三個歐美節日April Fools Day、Christmas、 Halloween,讓學生分組討論,說出對這三個節日的看法,小組內進行交流,取長補短,不斷豐富學生對這三個節日的認識。這節課并沒有照本宣科花大力氣來解釋課本中的內容,然而全部的教學內容又都圍繞本課的教學重點,教學內容的材料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富有青春號召力和時代感,使學生既熟悉又感興趣。
二、更靈活的授課方式
隨著新課程理念的不斷貫徹和落實,英語教師課堂教學的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模式受到了挑戰,逐步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和“以學習為中心”。教師成了課堂的幕后導演,其作用和意義則是充分調動學生的情緒,讓他們入戲,讓他們進行創作。課堂成了學生的舞臺。教師由臺前走到幕后不僅僅是角色的轉變,更是許多具體的授課方式的變化。
首先,課堂更加民主。民主在這里的具體表現就是教師放棄一言堂,放棄對話語權的壟斷,而充分調動學生來表現自己,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讓學生更多地表現自己。這樣的課堂是開放性的,允許學生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在一般問題上盡量避免做出絕對化的判斷,讓課堂里充滿學生的聲音。
其次,教師更具親和性。教師不僅是課堂的主宰,更應該做學生的朋友,和學生一起進行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剛才的例課中,教師整堂課都保持著微笑,表現了很強的親和力,這讓學生放松,更有學習的積極性。整個過程學生毫無顧慮,暢所欲言,課堂氣氛極其活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最后,增強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動起來,這是有違于傳統的課堂模式的。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認真嚴肅地講,學生坐得板正,乖乖聽講。其實,就算是現在,在小學階段,教師喜歡的仍然是上課規矩坐好,那些坐得正、不亂動的學生受到表揚,而坐不住的學生往往就受到懲罰。由此看來,課程改革是一個體系改革,是從小到大,從上到下,整個教育體系的變革,而不是某一個課堂,某一學校,某一個教學階段的事情。
三、更豐富的教學資源
如今的時代已經是信息爆炸的時代,也是每個人都可以便利地獲得信息、發布信息的時代。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網絡的日益發展,教師可以很便利地獲取各種教學資源,這些豐富的教學資源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教師要注意甄別和篩選,充分利用資源。英語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一是插入合適的音頻資料,讓應景的歌曲來渲染氣氛,讓學生聽到原滋原味的歐美英語。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講I Have a Dream,無論教師和學生怎樣有情感的朗讀,都比不上真實錄音更滲透入學生的靈魂;二是合理融入圖片信息,給學生做更形象的展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同時,也可以大大節約課上板書的時間。除此之外,還可以積極地搜集生活中和教材有關的教學素材,在源于課本的基礎上利用身邊最新的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敢說、有話說。
作為新時期的英語教師,閉門造車、埋頭苦干、照本宣科已經不能適應當前教育教學的形式,要想在英語課堂上應對自如,達到某種可退可進的自由狀態還要不斷加強學習,不斷擴充新知,及時掌握最新的動態。因為只有基本功扎實,知識量豐富,又不斷充實新信息的教師,才能在課堂上實現靈活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