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摘 要:誦讀教學是我國傳統的語文學習方法,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方法看似枯燥乏味,實則效果顯著,近年來越來越受到教育界人士的認可,大有回歸之勢。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誦讀教學的重要價值,在教學中進行相關的實踐,讓學生領悟到誦讀的妙處,養成熱愛誦讀的好習慣。
關鍵詞:小學語文;誦讀教學;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5-018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5.117
自現代漢語獨立設科以來,雖然有語文學家屢屢提倡,但上至小學教師下至小學生對誦讀重要性的認識程度和喜好程度仍顯乏力,誦讀狀況令人擔憂。要想改變這一現狀,將誦讀教學落到實處,廣大語文教師必須在實際的教學中積極轉變觀念,探索有效方法,為學生的誦讀鋪平道路。
一、教師要提高自身修養,熱愛誦讀
誦讀法在一些經典詩詞歌賦的教學中經常用到,當然,在近現代的一些課文的學習中同樣適用。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每一遍讀都會有一些新的感觸,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是一個喜愛誦讀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熱愛閱讀,自然就會有更多的體會和感悟。書讀得多了,人的氣質便會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漸漸地,學生對老師的喜愛也會遷移到對誦讀的喜愛之上。然而,教師文化修養的提高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既需要教師本人的自覺自愿,也需要一定的寬松鼓勵的氛圍。所以,學校應該形成一股教師間誦讀的風氣,多舉辦一些誦讀比賽之類的活動,吸引各科教師參與其中。當然,作為語文教師,應該發揮帶頭的作用,積極籌備相關活動,為整個校園的文化氛圍的構建發揮積極作用。相反,如果教師本身不喜歡誦讀,那么在教導學生誦讀的行為上會很缺乏說服力,無法對學生形成持久和有力的影響。
二、通過古詩文誦讀開發學生的智力
兒童時期是開發記憶力的最佳時期,錯過了這個最佳開發期,永遠無法彌補。那么,怎樣通過錘煉兒童的記憶力而開發其智力呢?實踐證明,讓孩子在兒童時期大量誦讀千古美文,做到熟讀成誦、爛熟于心,是最佳的方式之一。鑒于此,教師可以從誦讀的好處入手,讓學生產生熱愛誦讀的動力。沒有一個孩子喜歡自己智力平平,在這種目標的激勵下,他們就會自覺自愿地參與其中,一旦嘗到誦讀的甜頭,誦讀就會成為一種興趣。為了讓這種興趣保持下去,教師要充分發揮小學語文的優勢,借助一些經典的詩詞讓學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鍛煉,也可以結合校本課程,讓學生每天都能有固定的時間進行經典誦讀,長此以往,必會有顯著效果。
三、給學生充裕的在校誦讀時間
在校誦讀有著很多優點。首先,在學校大家一起誦讀,有氣氛,有樂趣,學生更愿意參與;其次,學校里不像家里會受到很多干擾,注意力更容易集中,誦讀的效果更好;再次,在學校誦讀,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制定誦讀的計劃,并監督計劃的落實。
如今,很多學校都有了經典誦讀的校本教材,這是非常好的基礎材料,給語文教師省去了很多的精力,只要按照教材的進度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誦讀即可。到了學期末,也可以舉辦一些測驗達標活動,讓學生和家長都能直觀地感受到進步。當然,教師也要適當留一些家庭誦讀作業,讓家長與孩子一起誦讀,這對于增進親子之間的關系是大有好處的。
四、要注重中國傳統文化陶冶,促進好習慣的養成
經典誦讀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每天堅持讀,時間久了之后,人的氣質和文化修養自然會發生變化。所以,經典誦讀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文化陶冶,追求的是長遠價值的實現。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必須制定長期的誦讀教學計劃,有條不紊地施行下去,同時調動多元評價主體,開發多元評價方式進行評價,在評價中還要將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以及家長評價結合起來,及時進行誦讀反饋。另外,教師要注意多給學生以鼓勵和肯定,讓他們在自信的心理狀態中進行經典誦讀,同時加強班級傳統文化和校園傳統文化建設,多舉辦相關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從小喜歡經典文化,喜歡誦讀,從而養成一生都喜愛誦讀和閱讀的好習慣。
五、在古詩文誦讀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是人們千百年來形成的一種對祖國的最深厚的感情,是一個國家人民道德品質的重要特征,也是學生發奮學習的推動力量。因此,我們必須教育學生把自己的學習、生活與祖國命運前途聯系起來,在學生的心里播下愛國主義的種子。在我國的經典詩詞中,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比比皆是,這些資源能夠讓學生從小建立起對祖國的深情、對民族的忠誠,樹立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復興的責任感。因此,在誦讀的基礎上,語文教師也要適時、適度地加以升華,讓學生從中體會作者的愛國深情。
總之,我們要充分認識和重視誦讀的重要價值,從自身做起,將誦讀教學長期可持續地進行下去,給予學生充足的誦讀時間和空間,合理選擇誦讀方式,優化誦讀評價,使學生逐漸領悟到誦讀的妙處并愛上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