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平
【摘 要】新課程改革理念中明確指出教師要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和發展。心理學研究也表明: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求而產生的一系列心理體驗。人們對于未知事物很容易表現出一種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這種情感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一種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利用教材;深化情感;教學策略
隨著數學課程改革強調了對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小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自然與社會現象有了一定的探究欲望,此時需要教育者進行有目的的啟發與引導。在數學教學中,就是要通過數學學習活動,使學生形成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度,這同樣是學生學習、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
一、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教材,巧用多媒體工具
教材簡單地可以說就是我們使用的課本,是依據課標編寫出來的可以供我們教學時候使用的一種教學材料,這種教學材料是我們教學內容的一個最重要的載體之一,因此我們在進行情感教育的時候,我們要立足于教材,但是我們更要在擺脫教材的束縛下,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更加靈活地運用教材。通過翻閱教材,我們不難發現,教材中其實有很多有利于開展情感教育的教育因素,如教材中有統計不同時間段我國擁有計算機的家庭統計,通過這些統計對比,再加上多媒體播放改革開放前后的社會經濟現象對比, 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生活方面的進步,進而激發他們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熱情。
二、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的學習樂趣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和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如果在沒有精神壓力、心理負擔,心情舒暢、精神飽滿的情境下活動,大腦皮層容易形成興奮中心,思維最活躍,實踐能力最強。在課堂上教師不能只站在三尺講臺上喋喋不休的講解,應該走下講臺到孩子中去,敞開心扉和學生交流,成為孩子們的朋友,讓學生感受課堂的生機與快樂,給孩子一個展現自我,釋放自己智慧的機會,這樣的課堂就會成為孩子們靈感涌動的空間。不僅課堂上,課余時間教師也要放下架子,尊重學生,以和藹的態度、互換的角度、平等的相處、家常式的交流,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作為教師要學會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差異和選擇,要以飽滿的熱情、十二分的耐心及時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讓他們能感到你的親切。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學習要求,積極參人到學生的活動中去,互相交流,和學生一起分享與感受學習的快樂。
三、以課堂為載體,深化情感體悟
通過課本和教師的直接灌輸可以初步讓學生形成情感體驗。而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領悟到情感的重要性,并且形成根深蒂固的理念,加深情感教育內容的理解,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課堂的廣闊空間,組織開展各式各樣的活動,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加深理解和運用。在課堂上,除了和諧的師生關系,小學生最重要的關系是與同學之間的合作與和諧相處,因此教師可以小組分工的活動施展教學。例如,教師在教學“平移與旋轉”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原始的長方形或者正方形圖案,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的平移、旋轉的知識,做出不同風格的圖形。完成之后,進行評比。這樣學生在圖形設計中消化課堂知識,同時也鍛煉了合作精神,而小組間的學生代表互評更是發散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和諧寬松的氛圍,既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也促進了學生自信表達的養成。
四、以生活為延伸,澆灌情感之花
任何知識的掌握必將回歸到生活,并且要學會理論結合實踐,將所學運用到生活當中去。因此教師要積極圍繞生活,用貼近學生實際情況的例子或者創設學生熟知的生活環境,進行情境教學,感悟數學在生活中的魅力。讓學生的情感之花徹底變得更加的豐碩,進而成長為道德和涵養的果實。例如,教師可以舉辦數學園地,或者針對每一周或者單元學習的數學主題舉辦手抄報比賽,還可以搜集自己了解的數學趣味小故事,讓學生把自己在生活中感悟到的、耳聞目見的數學現象用簡短的文字、 圖畫記錄下來, 寫出關于數學的學習心得體會、表達自己的想法等。這樣教師可以與學生形成良好的溝通,學生也有了更多的情感表達的“窗口”,還可以落到生活實處,如學習了“貨幣”知識后,可以啟發學生自己思考五元錢能買到什么?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數學運用的樂趣,數學素養就會慢慢得到提升。
五、教師自身良好素質的培養,引誘學生快樂發展
新課程的教師觀中曾提到,“面對燦爛的生命而不會微笑的人請離開教師隊伍。”首先,我們要做快樂的、熱愛生活的教師。教師該以怎樣的姿態面對教學,面對學生呢?我認為教師應時刻帶著善意、真誠的微笑注視著學生。當學生回答提問時,教師報以親切、贊許的點點頭,或者是面帶微笑的糾正學生回答中的偏差,這會給學生精神上的鼓舞和安慰,增進師生之間的了解和感清,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樂趣。其次,教師的自身素養、調控課堂教學的的能力等無不引誘著學生學習的精神力量。教學是一門藝術,一個好的教師,他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無不體現著智慧的光芒。教師的語言動作幽默風趣,不僅可以激活課堂氣氛,調節學生情緒,而且可以開啟學生的智慧,提高學生思維的質量。一個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聲音太小,于是我做出一個屈身、側耳細聽的樣子,并將手貼在耳背上。這種姿勢逗笑了同學們,那個同學在回答問題時聲音也提高了八度。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不僅能幫助學生培養自身的優良品質,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還能讓他們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有利于實施素質教育。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教師增加情感投入,同時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在平時的考試測試中用適當的語言評價學生來激發他們的情感,讓學生愛上數學,愛上學習,不斷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對教學效果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做到真正的教書育人。
【參考文獻】
[1]王永斌,馮海英,王海林.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魅力中國,2014(02):89
[2]慎齡,楊光.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經濟研究導刊,2012(01):336
[3]傅小娟.如何在試卷中體現數學情感目標[J].數學大世界(教師適用),2012(04)
[4]汪玉成.小學生數學情感培養的重要性及其途徑[J].快樂閱讀,2012(33)
[5]莊慧云.小學生數學情感體驗之我見[J].學園(教育科研),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