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維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課的作業設計是教材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一環,是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的重要參照,所以,它是思想品德課中的一個重要問題。但在教學活動中,眾多教師對于作業的設計存在較大的隨意性、策略很不科學等,這些行為很不符合新課改的要求。然而,我們對問題的研究不能僅停留在指出問題所在,更為重要的是應該去解決問題。所以,本文針對初中思想品德課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作業設計
一、當前存在的問題
思想品德作業與課堂教學密切相關,它是鞏固課堂知識、提升學生能力的重要手段,運用得好就會發揮積極作用,但如果沒有根據課標的要求及學生的需求、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作業就只是個形式,不僅對學生沒有幫助,反而會讓學生厭惡,增加他們的負擔,帶來的都是消極后果。
據調查:只有10%左右的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會考慮學生實際及課標要求,進行較合理的設計;約50%的教師布置作業只會考慮與考試相對應的題型;約30%的教師布置作業會照搬教材,不能靈活多變;約10%的教師布置作業帶有盲目性、隨機性。相應的,帶來的結果是:只有20%的優等生能認真完成作業,但他們的理由也很簡單——為了考個好成績而已;大約20%的學生表示討厭寫作業,所以完成作業情況大打折扣;60%的學生是在敷衍作業,結果作業錯誤率極高。思想品德作業設計的種種弊端,影響到了思想品德課教學的質量,所以思想品德課的作業優化設計非常重要。
二、優化初中思想品德課作業設計的意義
優化品德作業設計可以減輕學生負擔,改變學生對學習的態度,提高他們完成作業的興趣,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將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熏陶有機結合,可以增強教學輔助作用,使教師更好地完成課堂教學。
三、新課改下優化作業設計的對策
1、優化作業設計的主體應體現多樣性。思想品德課的作業設計主體可以打破傳統的教師權威,不必局限于思品老師。教師可以在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的基礎上激勵學生參與作業設計,如學生供題教師擇題、學生自主出題、學生互編作業等,從而激發他們的興趣,讓他們及時完成作業,并培養他們發現問題的能力。另外也可以讓家長參與到作業設計中來,這樣既有利于促進家校相互配合,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良好互動,又有利于家長督促學生完成作業,促進學生的發展。
2、優化作業設計的內容。
(1)作業設計要以課程標準中的三維目標為依據,即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如果不能依據三維目標設計,作業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2)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所面對的學生水平有差異、能力有高低,所以在作業設計的時候要有層次、有梯度,要因材施教。作業設計可設基礎題與能力提升題,也可設必做題、選做題和挑戰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選擇。
(3)材料的選用范圍廣,可用時政、社會熱點、教材本身提供的素材等。
(4)作業設計在材料的形式上也可多樣化,如可用詩句、名言警句、漫畫、表格等,以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與讀圖能力,即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優化作業的形式上,根據學生的興趣和三維目標選擇多種形式。作業設計的形式多種多樣。有口頭式、文字式,也有反思式、調研式、實踐式,還可以有心得體會、社會調查、模擬實驗等等。
現實生活中,教師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多數是通過書面形式進行的,其實教師還可以設計各種實踐類的作業,將兩種形式有機結合,兩者并用。通過書面作業來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通過實踐作業來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例如:在學習八年級思想品德《孝敬父母》這一課時,本節課的目標是讓學生體會父母的辛勞,引導學生理解孝敬父母的原因,讓學生樹立孝敬父母的意識,讓學生懂得孝敬父母、感恩父母。教師在設置作業時,如果僅僅是做習題作業,學習效果不一定很好。學生僅僅是死記硬背。因此,教師不妨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觀看一部謳歌父母之愛的影片,如:《媽媽再愛我一次》《母親》等,然后讓大家交流自己的感受,或者寫觀后感,或者讓學生學會唱一首歌如《父親》,或者讓學生回家幫父母做家務,或者幫父母洗一次腳等。學生通過這樣的實踐作業,不僅能理解父母的艱辛和父母的關愛,更懂得應該怎樣去孝敬父母。學生的收獲遠比只做練習題來得深刻。
4、作業設置的題型要多樣化。在思想品德教學活動中,作業設計的題型一般都與中考題型接軌,主要包括單項選擇題和主觀題部分。但在平時練習中,作業設計是可以靈活多樣的。如:對于基礎知識的識記可以采用填空題、單項選擇題或知識框架的完善;對于選擇題部分,可以是簡單的四選一、也可以是組合型的,內容可以考查基礎知識,也可以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對知識的運用能力;而主觀題部分,有簡答題、實踐探究題、辨析題等。我們還可以將這些題型轉化在對問題的設置上,如“是什么、為什么(理由、意義等)、怎么做、評價人物的言行、啟示”等。
5、作業的評價標準要相對寬松和多元。對于評價方式,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完善。
(1)教師可以采用短語的評價方式來取代傳統的分數評價或等級評價。如用贊揚、期盼、鼓勵、惋惜等帶有感情的語言來激勵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2)傳統的作業評價標準都是由教師說了算,現在可采用多元參與評價來進行,讓學生和家長都參與到評價過程中來,其中包括小組評價、教師評價、自我評價等。
(3)還可用交流型、展示型、匯報型等評估作業的方式來補充單純的檢查式評估作業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