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興燕
摘要:近年來,農村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存在問題得到了業內的廣泛關注,研究其相關內容,并提出合理化的策略有著重要意義。本文首先對農村初中歷史教學相關內容做了概述,分析了農村初中歷史教學中遇到的諸多問題,并結合相關實踐經驗,分別從多措并舉增強師資隊伍建設,以及主動積極開展歷史教學研究等多方面,研究了如何突破當前農村初中歷史教學的困境。
關鍵詞:農村;初中歷史;教學問題;策略
一、前言
作為農村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方面,教學過程中的存在問題至關重要。該項課題的研究,將會更好地提升對該項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分析與掌控力度,從而通過合理化的措施與途徑, 進一步優化初中歷史教學的整體效果。
二、農村初中歷史教學概述
從城市和農村的角度進行分析,農村較城市比較而言隸屬于經濟不發達地帶,其教育資源和師資力量和城市都有一定的差距性。因此,導致了其教學效果和城市的教學效果也有著很大的差異性。就此,本論文著重從農村歷史教學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合理的建議,以期能從總體上改變農村初中歷史教學所存在的不足,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一些較為偏遠地區的農村,因為經濟發展比城市經濟發展落后,導致了教學資源和師資隊伍呈現著不良的現象。甚至很多農村都沒有博物館以及圖書館等硬性的教學資源,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僅依附于書本上的知識這對于學生的知識面的擴展產生了消極影響。因此,農村孩子在學習歷史學科的過程中,對歷史了解甚少并且在初中學習期間才開展歷史教學課堂,這一系列的不良因素造就了農村歷史教學的特點。
三、農村初中歷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1、教師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形成的問題。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大部分地區的歷史教材也隨之換成了新課標版的歷史教材,與之前的歷史教材存在著諸多方面的差異,教材換了新的,但是教師卻沒有換,與其說換教師,但不如說更新教師的知識儲備或者教學思維。教師的知識儲備還是以前歷史課本的內容,教師的教學模式也還只是局限于教師讀課本,學生畫課本的機械學習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已經不適用于新課本,因為新課本在內容上做了刪減,與原來的內容相比有了很多的縮減,所以教師不可能再在課本上找到更豐富的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存在很多的歷史知識儲備。而現實卻是教師習慣了原來照著課本上課的輕松,腦中的知識儲備根本沒剩下多少,這就形成教師上課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學生聽課聽得云里霧里,前后銜接都困難的局面。這就是歷史教師一大片,好的歷史教師卻寥寥無幾。
2、忽視歷史課的重要性。歷史課是一門非常重要的社會性科目,在小學社會學中稍有接觸,初中歷史從人類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歷史等三個方面對全球人類幾個重要的歷史階段加以收錄形成一門比較全面的歷史科目。學好歷史,不僅能在學業水平測試中奪得有意的成績,更重要的是陶冶情操、修身養性,使一個人變得才華橫溢,積極樂觀,出口成章。但是,有些人卻覺得歷史車輪滾滾向前,再回過頭學習以前的歷史對我們的進步毫無用處。并且在中學升學考試中歷史所占比重較之前有所下降,這更成為一個人忽視歷史的借口所在。
3、教師使用的歷史教學方法有待改進。綜上所述,教師和學生在思想上和行動上不重視歷史科目,自然也就不會花心思去研究歷史教學,歷史教學方法也就逐漸去向單一化、模板化。這樣形成的一個惡性循環,無疑會將歷史教學推向絕境。對大多數歷史教師而言,教歷史課沒有方法可言,大都是讀讀課文,畫畫重點,背背內容。
四、如何突破當前農村初中歷史教學的困境
1、多措并舉增強師資隊伍建設。首先,要保證有一定數量的專任教師、骨干教師,歷史專業出身的教師原則上應當專門從事歷史教學,還要培養一批在歷史知識方面較為豐富、歷史教學研究方面比較深入的骨干教師,形成以專業出身的教師和骨干教師為龍頭,帶動其他教師共同發展的優質師資隊伍。其次,要重視歷史教師崗位培訓工作,在業務能力培養方面積極鼓勵教師參加上級組織的脫產培訓、跟班學習、教學觀摩等,培養一批在本校、本區域有影響力的教學能手,并在本校范圍內開展培訓。另外,還要重視專業師資力量的引進。
2、主動積極開展歷史教學研究。在歷史教學中,廣大農村初中歷史教師一定要主動深入研究教學經驗和方法,要主動汲取外地外校在歷史教學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將他人經驗技巧加以消化吸收,為己所用,這也是提高歷史教學成效的重要方面。學校應當鼓勵教師通過網絡學習、訂閱教學刊物、瀏覽教學網站等多種方式,積極搜集歷史教學經驗,將先進的經驗與本校教學聯系起來,加以消化吸收和運用,讓每一位教師都能夠養成博采眾長的良好習慣,這對于提高歷史教學效率有較大幫助。
3、豐富載體推進校內教研活動。校內教研最為直接有效也更加形象直觀,是提高歷史教學成效的有效抓手。每一位歷史教師都要積極參與學校教研組的教研活動,學校也應當通過校長室、教導處、教研組、備課組等扎實有效組織開展、監督校內教研。首先,教研活動計劃要更加具體、更具可操作性。要結合歷史教學內容、歷史教師能力制訂切實可行的教研計劃,計劃要細化到時間節點,細化到活動方式、內容,細化到責任人員,體現教研項目化、項目節點化、節點責任化。其次,要對教研活動的形式、內容進行豐富。教研形式既可以通過座談會、研討會、教師沙龍業務學習等方式進行,也可以通過實踐課、觀摩課、微型課、說課等方式進行,努力為廣大教師提供更加生動的教研教改活動,讓教師在這樣的活動中得到提高。
4、與時俱進開展課堂教學改革。教師在教學中不能采取一言堂的灌輸模式,要讓學生在歷史學習中始終處于積極活躍的思維狀態,讓他們主動參與學習研究,踴躍發言、拓展思維,保護他們在歷史學習中創新的智慧火花。教師還要通過現代信息手段演示設置情境,以及組織研討專題活動等方式,賦予初中歷史課堂更多的活力,使歷史教學呈現出更加活潑的良好狀態。課堂教學改革是對學生積極性的激發和主體性的體現,教師一定要以此為目標和抓手,扎實有效推動教學深入進行。
五、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對農村初中歷史教學問題與策略的研究分析,對于其良好教學效果的取得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生活實際舉例,適度降低起點,分散難點,兼顧后進生。例如第二學期,在講解構詞法時,可以采用與實例相結合的方法,教師展示單詞:如worker,teacher, manager, 讓后進生簡單歸納: v+er n. 而其他表人的后綴則由A, B層歸納。(2)合理分層編組。合作學習是分層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以學生的個人意愿作參考,在分層的基礎上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指定 5 至 6 人為一組,保證分組后各小組總體水平相對均衡。各小組成員確定以后,選定一名學生擔任組長,組長主要起到組織與協調的作用, 負責代表發言,并讓小組成員為本組取名,如 tiger 組、dragon 組、FBI 組、UFO 組等。可以采取小組間互相競爭的形式,如優勝則同組組員都能加分,這樣榮辱與共的競爭機制能激勵組內成員合作學習、互助互進,從而到達配合前進的目的。 (3)分層學習任務。任務分層是指教師在具體組織教學活動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按照其既定的目標來確定對應的任務。在教學實踐中要根據學生水平和能力的層次制定不同的任務層次要求。(4)分層教學活動。在教學的每個環節都要設計可選擇的活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選擇難度相當的活動, 確定他們在活動中的角色。如“單詞記憶王大比拼”可以選擇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單詞拼寫比賽,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頭腦風暴”則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每個組員都可以自由發言爭取在有限的時間內說出最多的詞匯。(5)分層設置遞進式問答 。教師在分層課堂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教材內容,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整堂課提問的主體是中等生,問題可按易、中、難三層布局,提問方式分為由易到難和由難到易兩種。
由易到難:例如在“Lets do some shopping!”的新課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先提問后進生簡單、有趣的問題:“Do you like shopping? What do youlike to buy?”當后進生回答有困難時,可以轉向提問中等生。稍難一些的問題讓中等生回答:“Whom do you often go shopping with? How often do you go shopping?”
由難到易:比如在做現在進行時的練習時,先讓優等生作答,Look,the horses are eating (eat) grass in the field.有了優等生的示范性回答,再鼓勵中等生作模仿性回答。
4、分層課后作業,學生各取所需。為了鞏固新知,落實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應分層提供適當的課后作業。作業可分為:基礎鞏固性作業、拓展延伸性作業、綜合運用性作業。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由組長委派任務,小組成員各盡其職:后進生完成基礎鞏固性作業例如抄寫單詞、重點句型;中等生完成拓展延伸性作業例如課后的配套習題,由優等生檢查;優等生完成綜合運用性作業如做值日報告、背誦經典語句等。
5、內外兼顧,分層輔導。教師應通過課內和課外兩條渠道來分層輔導,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加深對基本知識的理解,再進行綜合知識運用能力的訓練。對于優等生少講多練,注重培養其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對于中等生著重在掌握基礎知識和訓練基本技能上下工夫。對于后進生淺講多練,盡量讓他們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自我控制的能力。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層反饋和指導,做到統籌兼顧。
6、面向差異,分層測試。分層測試是衡量分層教學效果的主要依據。隱性分層測試是在采用統一試題的前提下,在每一個大題中按基礎題、提高題和綜合能力發展題的順序合理安排每小題,整張考卷應以基礎題做主打。基礎題的難度較低,可以后進生建立學習信心,容易過關;提高題能讓中等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解題能力;綜合能力發展題讓優等生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發展創造能力。分層測試面向全體,能夠考查各層次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幫助教師優化教學過程,及時反思和改進教學,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7、分層評價,體驗成功。分層評價就是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用不同的標準來衡量不同層次的學生,并對他們進行不同的評價,實現分層評價的個性化。 (1)課堂分層評價。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層次的提問、練習、作業等及時做出有效的、鼓勵性的評價。它的要點是對后進生以表揚為主,使其得到成功的激勵,對中等生以鼓勵為主,對優等生則可用評價提高其競爭意識。(2)測試分層評價。以分層測試成績作為分層評價基本依據,參考學生平時的表現,結合學生自身每次分層測試成績做縱向比較,注重學生自身水平的提高,形成發展性的學生評價。對各層次達標學生給予表揚,讓有進步的學生及時遞進到高一層次,鼓勵低層次學生向更高的層次邁進。
四、隱性分層教學的實際意義
中職英語隱性分層教學法適應當前中職學校生源素質變化的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突出創新教育。它充分體現了面向全體、分層優化、因材施教、主體參與的教學特點,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進身心健康發展;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構建全方位的隱性分層教學模式,對于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有十分重大的意義,也是提高中職英語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
五、結語
綜上所述,隱性分層教學是將學生的個體差異視為一種可開發利用的教育資源,在不打破班集體教學組織形式的前提下,融入個性化教學、多元化教學的理念,將學生隱性分層,為學生創造多種嘗試、選擇、發展機會,不斷鼓勵學生進步,使全體學生得到最優發展。誠然,隱性分層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組織形式,還需要經歷實踐的反復檢驗,這就要求我們中職的英語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努力探索,大膽創新,不斷對隱性分層教學模式進行充實和完善,使此項教學改革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沈杰.面對學生實際實施“分層教學”[J].北京教育,1997,(6).
[2] 李保榮.“分層教學”的誤區[J].河南教育,1999,(2).
[3] 楊文堯.中等職業學校開展分層教學的幾種嘗試[J].北京: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2,(23).
[4] 吳麗云,金筱艷,熊媛.班內隱性分層教學模式探討[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05,(24).
[5] 華國棟.差異教學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6] 陳璐璐.實施隱性分層教學,促進中職學生最優發展[J].大眾科技,2010,(7).
[7] 10394童成財分層教學在中專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及其效果[D]福建:福建師范大學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