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斌
摘要:近年來,九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得到了業內的廣泛關注,研究其相關課題有著重要意義。本文首先指出了要端正思想,滲透情感,分析了創建以學習共同體為主的合作模式,并結合相關實踐經驗,分別就擴大閱讀量,增加知識儲備,以及激發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等方面,及九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展開了研究,闡述了個人對此的幾點認識。
關鍵詞:九年級;語文;教學;認識
一、前言
作為九年級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學的關鍵地位不言而喻。該項課題的研究,將會更好地提升對九年級語文教學的分析與掌控力度,從而通過一定的措施與方法,進一步保證其整體教學效果的取得。
二、實行啟發式教學,變被動為主動
在九年級語文教學中,很多老師恨鐵不成鋼,恨不得把所有知識都放到學生的腦袋中,因此,很多具有啟發性的主動學習很容易在這樣的重壓之下變成學生的被動學習。這就要求老師和學生無論在學習的哪一個階段,都要“臨危不亂,鎮定自若”對學生實行啟發式教學。只有實行啟發式教學,學生才能更牢靠地吸收,知識才能變成自身的一部分,才能把被動的學習變成主動地學習,比如,在九年級現代文閱讀《范進中舉》一文中,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自己想讀這篇文章,并且能夠進行積極地思考,比如《范進中舉》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什么道理,作者是怎樣把這個道理通過文章的一些部分的描寫寫出來的等等。這樣子的啟發式教學方法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增強學生的閱讀語感。在平時授課時,老師還要多給學生準備和推薦一些課外刊物,這些課外讀物最好對教材進行一定程度的補充,讓學生最終培養成主動閱讀和積累的好習慣。這才是啟發式教學的最終目的和根本目標。
三、關于作文教學
1、堅持口頭練。如提供一個話題給學生,讓學生即興準備,可以商量,然后找一些學生進行當場表演。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抓住關鍵,提出對于問題的獨特見解和看法。比如提出一個問題,談“勤學”和“效率”,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理解勤奮學習的重要性,列舉自己知道的事例,進行簡單的分析,同時也可以從另外的角度談及學習的高效率。經過這樣的鍛煉,明顯感到學生對問題思維的角度在潛移默化地發生變化。
2、讓學生評作文,找到不足。首先,學生自己評自己的作文,然后學生互相評作文,找到文中明顯的不足,讓學生學會評改作文。這樣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今后再寫作文時,會時時刻刻地注意到類似的問題,大大降低類似毛病的發生率,而且在這種活動中學生可以互相學習,學習別人作文中好的語言、好的論證方法等。我認為會評改別人的文章,可能你自己就會寫文章,發現別人的優點,你能夠得以借鑒,這樣他們才能不斷成長,不斷進步。我認為這種方法對于學生的幫助很大。
3、積累名言和典型事例。針對學生論據過于少的特點,我發動了學生搜索很多的名人名言,并且讓學生進行課前的演講,談談學生對于問題的看法,當然還要聯系現實。以前學生的作文中很少出現一些名句,他們的語言總是顯得非常蒼白無力,語言顯得非常干癟。我們采取分組搜索有關話題的文字,最后找出一點時間全班進行學習和交流。在用了這種方法以后,絕大多數學生感覺在實際寫作中理論論據豐富了許多。組織學生收集論據,是重要的活動。
四、擴大閱讀量,增加知識儲備
教材中的閱讀有現代文閱讀和古代文言文閱讀,這些閱讀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都是很有幫助的。文言文閱讀可以讓學生們了解歷史,感受到時代的改變,而現代文閱讀則可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增長見識,具有更為廣闊的知識面,了解到世界的變化。閱讀還要求學生能夠理解各種各樣的修辭手法。新課程標準中也要求學生能夠定期進行一些閱讀,無論是在網上搜集一些信息,還是看書、看雜志,總而言之要有一定的閱讀量。新課程標準也規定了學生的課后閱讀量應不少于260萬字,并要求學生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然后做好讀書筆記,筆記內容可以為對生字生詞或好詞佳句的摘錄、對文章主要內容的概括、評點賞析、質疑問難等。然后教師利用課堂教學時間,或利用課外復習時間,組織學生教學交流共享讀書筆記,就某些有價值的共性問題展開討論,豐富學生的閱讀和寫作積累,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五、激發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
教師的教學方法要有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自主學習的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起來。
教學中或引用詩詞、成語、名言警句、寓言故事、對聯、俗語、名人故事等,激發興趣,豐富知識;或借教具、助領悟,如學習九年級語文下冊《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一課時,可先讓學生聽歌曲《我的祖國》,在聽歌時讓學生思考“我”對祖國的感受,悠揚的旋律會讓學生想起祖國是多么偉大的情節,感人的歌詞會在學生內心深處激起層層波瀾。聽完歌曲自然就會積極談論自己的感受。這樣,讓學生對課文有興趣,對解疑有信心,學習主動性自然會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巧妙構思,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就能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情境,把學生自然而然地引向自主學習的意識中。
教師教學方法要根據不同的課文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認知和情感反應達到頂點使師生的教與學的積極性達到最佳配合狀態。如發現法,可以讓學生主動探索,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從而品嘗到成功的喜悅;點面結合法,是找準切入點,以教師的點帶動學生的面,以學生的點帶動學生的面,從而形成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氛圍;層次法,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進行分層教學,個別輔導,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都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六、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對九年級語文教學的研究分析,對于其良好教學效果的取得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今后的九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強對其關鍵教學環節的重視程度,并注重具體教學過程的科學性。
參考文獻
[1] 金振邦.全方位開拓中學閱讀教學的空間[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0(03):88-89.
[2] 李遐.漢語閱讀教學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J].昌吉師專學報.2012(03):115-116.
[3] 張凱.閱讀教學要突出“三性”[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3(09):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