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瀟慧 王龍
【摘要】閱讀能力的培養對于人們學習水平的提升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小學階段是孩子們正式接受閱讀訓練培養的啟蒙階段。為了有效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導讀式閱讀教學模式得以提出并運用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導讀式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閱讀是當代人們需要具備的一項基礎的學習技能。閱讀能力的培養也一直滲透在各個學科的學習過程中,尤其是在語文課程的學習中,閱讀技能的掌握一直被視為重中之重的內容。為了有效提升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們的閱讀能力,導學閱讀教育模式逐漸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運用并得以推廣。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在本文中具體分析了導讀式教學模式的相關內容。
一、導讀式閱讀教學的內涵
導讀式閱讀教學顧名思義就是老師進行引導,學生循導學讀。在接觸文本內容時,老師依照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學生在老師的啟發誘導下對文本內容進行逐漸深入的解讀和理解。導讀式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就在于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其中包括略讀、精讀等形式不一的閱讀方法。在導讀式閱讀的引導下,學生首先要明確自身的閱讀目的。學生針對不同類型的文本采取不同的閱讀模式,或是針對同一篇閱讀文本采用先略讀后精讀的模式,其目的也是為了更高效的完成閱讀,實現自身最初的閱讀目的。
二、導讀式閱讀教學的基本原則
(一)語思統一原則
在開展導讀式教學時,既要讓學生進行閱讀又要讓學生進行思考,這就是語思統一原則的內涵。一篇文章一定有其想要轉達的內容,學生們應當在閱讀對中其中所傳達的內容有所感悟或了解。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就需要堅持語思統一的原則,老師們在引導學生閱讀時需要更注重喚起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一邊閱讀一邊思考。
(二)學生主體原則
學生主體原則是導學式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原則。在引導學生開展閱讀時,老師們一定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不論是閱讀的過程還是學生思考的過程,老師們切忌以灌輸的方式來取代學生自身的思考。
(三)以讀為本原則
以讀為本也是導讀式教學需要遵守的重要原則。導讀的開展目的就是為了引導學生更有效進行閱讀。一些老師在開展導讀式閱讀時將過多的時間放置于引導的過程,這使得留給學生自發閱讀的時間大大縮減,實際上這就成了一種本末倒置的不良教學現象。
三、導讀式閱讀教學的具體運用
(一)引導預讀
導學式閱讀在開展的過程中是按照一定的步驟展開的。引導學生預讀課文即為導讀式教學的第一步。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可以結合即將要開展學習的文本給學生們布置相應的思考任務。首先在一篇文本當中學生們總會碰到不懂的字詞或是成語等,針對這些問題老師們要培養起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們在預讀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字典以及網上檢索等方式解決這類問題。其次在閱讀的過程中,老師們需要引導學生一邊閱讀一邊進行思考,即了解文章大意,學會給文章劃分大致的段落,對文章整體的框架以及脈絡都能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最后部分學生可能在閱讀完文本后會對文本的部分內容產生一定的疑惑,學生們可以就這些問題做一個初步的探討,在不能理解的基礎上,學生可以對這些問題進行梳理和總結。在老師進行課堂講解時學生們可以提出這些問題與大家共同探討。
(二)指導細讀
指導細讀是導讀式閱讀教學中相對重要的一個環節。這個環節的有效開展對于提升學生對閱讀的深度理解以及掌握都起到了重要的影響作用。在指導細讀的過程中,老師們應當循序漸進的開展教學工作。同時指導細讀這一步驟通常是在寶貴的課堂時間進行完成,這就對老師對于課堂時間的安排以及課堂時間的把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一篇學生已經大略了解的課文,首先,老師可以讓學生再仔細通讀一遍,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增強學生對于文章的熟悉度,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增強對于課文自發的思考。接著,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分層次對文章進行解讀,例如在一篇敘述的文本中,通常都會有事情的發展經過,同時作者的情感也會有一個不同層次的遞進。結合不同的文本內容學生需要做到對故事以及情感的發展做到較好的理解和把控。引導學生分層次進行理解學習的目的也就在此。最后,對于文本的解讀應當細化到段落當中運用得當的詞句,通過對于詞句的精讀一方面學生能夠從字眼中體味到筆者包含的真情實感,另一方面詞句的推敲也能夠引導學生積累好詞好句,這對于日后提高學生的寫作也起到積極的影響作用。文本中的好詞好句或是對于事物有一個細致入微的刻畫或是在點滴之中滲入了筆者自身的情感,因而字詞的解讀對于文章的把握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三)組織議讀
組織議讀也是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一種重要導讀的教學模式。在經過了略讀以及精讀的學習過程后,學生們對文章內容都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此基礎上,老師可以就學習的文本組織議讀。對待同一件事物一百個人眼中就會產生一百種不同的看法。課文的理解也是同樣的道理。因而展開議讀即等同于全體同學共同對文章進行解剖探討,各自不同的觀點得以提出并加以探討。這樣的導讀方式好處頗多:學生們可以在議讀的過程中結合其他人的觀點能夠對文章的內容有一個更為全面的思考;議讀的模式遵循了學生主體的課堂教學,活躍的課堂氛圍對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起到促進作用。完善課堂秩序對于議讀起到重要的作用。老師需要做到掌控好全局,有序的引導學生開展議讀。同時在議讀的結尾,老師可以對于大家的觀點進行綜合的梳理,并針對所學的文本進行總結和回顧。這在潛移默化中也幫助學生復習了所學的知識要點。
四、總結
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幫助學生掌握相應的閱讀技巧對于日后學生自主閱讀學習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在小學階段,學生們大多容易受興趣的影響,因而這就需要老師充分掌握科學的方法,有效利用導讀式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
參考文獻
[1]章珊珊.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5.
[2]馬英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延安:延安大學,2014.
[3]余勝泉,陳莉.信息技術與課程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5(4).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