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才
摘要:物理概念來源于物理實踐、物理事實,它是由實踐得來的感性認識而上升成的理論認識,再回到實踐中去,用來指導實踐,并予以檢驗和深化。若學生只知道物理事實,而不能上升到物理概念,就不能說學到了物理知識;若學生對物理概念不理解或理解片面,就談不上對物理概念的認識掌握;若學生對物理概念理解不透、混淆不清,就難以進行判斷、推理等抽象活動,更不能正確地應用定理、公式來解決實際問題。
關鍵詞:高中;物理;創新思維
高中物理教學在整個物理學科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一時期的物理學習是對初中物理知識的承接,也是大學物理知識的基礎。縱觀物理的發展過程,從東漢張衡發明的第一臺地動儀到牛頓經典力學,又從經典力學到量子論學,物理教學實踐中無疑應該自始至終都貫穿著創新思維能力。本文重點對高中物理教學實踐中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培養方法加以淺析。
一、創新思維能力的現狀以及重要性
高中物理課堂重視理論教學內容遠遠超過物理教學中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更忽視了在教學中如何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不僅扼殺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也阻礙了學生創造力的發展,也不利于物理教學方法的前進和探索。要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將創新能力與授課合為一體的物理課堂授課方法本身就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方法。還要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創新思維,更有利于學生實現知識的轉移和銜接,讓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方法中能夠有所發現,如很多結論以及實驗方法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學生可以在教學中得到思維的啟發和開拓,有助于其他物理知識的探究和理解。另外,物理學科領域的學習,本就是一門具有創新性的學科,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這樣的思維習慣,有利于學生更深入地對物理知識進行實驗探究和創新,為物理領域的開辟,進行了人才儲備。
二、改革演示實驗教學模式
傳統的課堂演示實驗一般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僅僅是旁觀者,沒有直接參與,不能更好地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必須改革這種模式,建立“引導,探索一實驗一掌握”的教學模式。教師不必拘泥于教材或教參的安排,創新性的進行一些實驗過程問題設計,將學生推向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主體地位。例如,在研究感應電流的方向時,教師不是把感應線圈的繞向、電流表指針偏轉方向與電流方向之間的關系的結論簡單地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通過實驗、思考,自己弄清線圈繞向與電流方向之間的關系。再引導學生思考:既然感應電流是由磁通量變化引起的,那么,感應電流的方向和磁場方向及磁通量的變化的情況有關嗎?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相互討論,進而再讓學生通過試驗進行探索和研究,得出結論。
三、實行以學生為核心機制
傳統教學機制中過度強調“教師為核心,學生為輔助”,即常見的滿堂灌教學方式,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得不到提升,影響教學質量。在新課改中,針對人教版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實行“裸講”制度,即只抓思想結構,由學生自由提問,在把握課堂總體知識形式的同時,以學生為核心,實行素質教育為核心的教育,對課堂上學生出現的疑問當堂解決或進行學生間探討,進一步推行“生主師輔”的教學理念,確立學生在教學工作中的主體地位,深入貫徹落實學生自主的思想教育。
四、造適當的情景
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當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營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圍,為學生的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一種寬松的環境”。學生的興趣能夠促進他們積極主動地去觀察世界,展開創造性思維,是他們最好的老師。教師通過教學情境的設置可以充分把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到物理學科上來。這種好奇心便會升華為一種求知欲,不斷的促進學生觀察,思考和研究,加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能夠幫助學生沖破舊思想和知識的束縛,進行新的思考和探索,從而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
比如,老師在講運動學和能量學結合的時候,可以在課堂的開始播放一段摩托車騰躍特技表演的視頻給學生觀看。這時大部分學生就會被你的視頻所吸引,然后你再一步步的通過這個視頻把里面設計的物理相關知識(功能原理和平拋運動)不知不覺中教授給學生掌握。這種教學方式就是通過問題引發了學生的好奇心,然后在老師的引導下一步步掃除障礙,最終解決問題,獲得了心理上的滿足,完全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
五、鼓勵學生大膽聯想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鼓勵學生針對面臨問題,開闊思路,廣泛聯想,以己有的知識經驗及感知到的問題信息為依據,由研究對象的部分信息推測它所具有的全部信息。既要重視思維的邏輯性和嚴謹性,又要重視思維的探索性和發現性,重視直覺猜側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注意直覺思維與邏輯思維的有機結合和協調統一。在物理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條件,讓學生發生聯想,使他們進入豐富的現象思維活動之中,例如教師在講了人造衛星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衛星處于完全失重狀態,提問:“那么地球繞太陽作近似的勻速圓周運動,地球是否也處于完全失重狀態呢?同學們想一想,你們能不能舉起地球呢?”學生們立即想到如果存在一個立足點,我們就能將地球舉起來。接著又問:“我們還需要阿基米德的杠桿嗎?”學生異口同聲道:“不需要了”。或許此時學生己經獲得了一種愉快的體驗,他們意識到豐富的想象并非是科學家所獨有的,只要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積極聯想,凡人也會成功的。這也極大地增強了學生敢于想象的勇氣和自信心。
高中物理教學與創新精神培養相結合,是一個學生始終保持積極學習態度的內在需要,也是一節物理課堂生動高效的動力,更是時代逐步發展的需要。而在物理學科方面創新能力的培養,則是高中物理教學目標的終點。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創新熱情,這需要所有師生共同持久的努力,不斷改進創新的方法,提升創新的能力及水平。
參考文獻
[1] 羅均.高中物理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互動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3(28).
[2] 周中森.新課程下高中物理課程教學高效模式的探究與實踐[J].高中物理,2012(06).
[3] 朱良宏.新課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學反思[J].中國校外教育,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