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云
摘要:作為小學生來講,入校園不久,面臨著無數新鮮與好奇,在這個認知過程中,不凡會產生個體差異,個別學生缺乏自信心,在學習的起跑線上還沒有開啟步伐就敗下了陣,就此失去了學習興趣與信心,對今后的學習帶來極大的障礙。特別是數學學習,相對語文學習要抽象地多,更難于入門,從而失去對學好數學的信心機率會更高。所以,為了學生全面發展,作為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僅要傳授學生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更要在培養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上花力氣、下功夫。現結合我的數學教學實踐交流幾點的體驗。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信心
自信心,簡單地說就是自己相信自己,具體地講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實現自己所追求的目標。它是一種穩定的個性品質或性格特征,它是一個積極自我意識的體現,是在實踐過程中逐步建立起自己對現實目標可能性的正確認識。小學階段是學生在學習中形成自信心的重要階段。而數學學習的自信心是指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對自己的數學認知能力、數學實踐能力等方面的信念,它影響著學生對數學學習任務的選擇、接受和學習狀態的準備;影響著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情緒調節和堅持。可以說,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動力,是數學學習成功的關鍵。因此,在數學課堂中,我們應以學生為本,多方面地注重建立學生的自信心。
一、培養學生自尊
自尊心是一種值得肯定的心理品質,是一種高尚的、純潔的心理品質,是人們進取的動力,向上的"能源"。因此,每一個老師都要尊重學生,以"朋友和共同學習者"的身份與學生相處,為學生創設一種民主、和諧、友愛和寬松的課堂氣氛。從而使學生處于無拘無束、心情舒暢的心理狀態中,學生的思維活動也因此能深刻地、創造性地得到展開。信任猶如一座橋,溝通了師生之間的感情,它使老師和學生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形成友好和諧的氛圍,使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的能力得到了鍛煉,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作為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合理地給學生進行定位,要給予每一位學生必要的信任。尤其是后進生,只有在得到鼓勵和平等的信任時,才會有自信的微笑,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參與其他各項事務,最終走向自信。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自主地參與學習。反之,教師如果把對學生的不信任和失望流露于言談,表現于行動,就會挫傷學生的自信。
二、創設自由、寬松、和諧的環境
數學教學中應采取少批評多鼓勵的方法,傾聽學生的心聲,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多給他們想象的空間。允許他們自由聯想、自由談論,讓他們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去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當他們的想法得到肯定時,孩子的自信心也會不知不覺地產生。我們平時經常聽到“請都坐好”、“不許東張西望”,這種命令性的語言使學生處于一種“必須聽話”的被動地位,缺乏敢于自我表現、自我發揮的機會。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一些決定,肯定學生的一些做法,平等地對待學生,為他們創設自由、寬松、和諧的環境,是培養其自信心的重要條件。
三、利用生活經驗,感受學習數學的興趣
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以此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強烈欲望,引發學生積極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如在教學“空間與圖形”一課時,在活動過程中,學生的球滾來滾去,有的甚至滾落到地上,他們有的跑到地上去追,還有的在桌底下鉆來鉆去,學生手忙腳亂。教師抓住這個契機,追問學生:“為什么球會滾到地上?而長方體、正方體卻不滾來滾去呢?”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教師又追問:“為什么家具、包裝箱都設計成長方體或圓柱體?”從問題中引出平面圖形。
本課的數學是生活中的數學,從生活中的平常物體引入,得到平面圖形的學習活動,注重讓學生以自己內心的體驗學習數學,旨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運用數學進行交流的意識,使學生初步感知這些實物的表面,獲得對平面圖形的感性認識。這樣的設計使數學活動生動活潑,學生更能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
四、進行激勵評價
喜歡聽贊美之言是人之常情,尤其是尚未成熟懂事的小孩,大人的表揚往往能夠給予他們行動的動力。在學生尤其是小學生的眼中,老師的一句褒揚之詞常常會讓學生興奮和高興很長一段時間,在以后的學習中他們也會更加努力,但是,過度表揚和隨意表揚不但沒有實際意義反而會適得其反,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是一定要掌握一個度,掌握一定的策略。如,在學習了"對統計的初步認識"后可以這樣對一個學生進行評價:"本單元我們學習了收集、整理和表達數據。你通過自己的努力,能收集、記錄數據,知道如何求平均數,了解統計圖的特點,你做的統計圖很出色,在這方面是全班最好的,但你在用自己的語言對統計結果進行解釋時還存在困難,希望能夠繼續努力。評定等級,B。"這樣評價,既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被老師肯定的喜悅,又能對自己存在的不足更加明確,既不過度又還有拓展,這里所說的拓展式評價就是我們接下來要提到的教師應給予學生恰當期待。還可以通過數學作業講評,數學作業評講課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發現學生學習數學中存在問題后的分析、糾正和解決的過程。所以評講課應對學生錯例認真分析,啟發學生找出錯誤的原因。針對學生出現的各種錯誤情況,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自評、互評或集體評等多樣化的評價。這樣讓學生積極參與糾正,再次進行信息反饋,不僅使學生主動改正錯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重要的是學生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評價中,自我教育,認識自我,發展自我,使學生更有信心地自主探究。
總之,文明的傳承,未來世界的主宰者――學生,需要呵護與培養,需要像綠葉把鮮花滋養的奉獻精神,需要心靈交融的競相開放……。“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我們不停留,日夜兼程,不懈怠,風雨同舟,讓每一位學生銳氣昂揚、信心百倍地邁進新時代。
參考文獻
[1] 葉瀾,白益民.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207.
[3] 葉瀾.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4] 陳永明.教師教育研究[M]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