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偉海
摘要: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長對教育的重視,農村中條件稍好的人都想方設法把自己的子女送進城里學校就讀。留在農村學校就讀的學生大多數是家庭條件不好或學習比較差的學生。因此,農村學校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相對城里學校差。
關鍵詞:農村;小學;效率
一、“備課”即時
即時備課,是指教師課前對所要開展教學活動進行熟悉、調整、內化的一個過程,它是個好優秀課的一大保證。教師充分、即時地備課,對所要進行的課堂活動了然于心,這樣教學時才能抓住要點,有的放矢。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提前所備的課,時間長了就變得比較生疏,上課前就不得不去溫課;另一方面,隨著時間推移。實際情況也發生了變化,我們也就不可能完全照本宣科,必須根據實際情況變化加以調整,否則就上不出精彩課堂,更別談效率課堂了。所以我們在每節課開展前要對所開展教學活動作充分的調整、再準備,這樣即時備課,教師對所要開展的教學活動才能了然于心,操作起來才會游刃有余,效果更佳。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據我個人教學觀察,農村學校中多數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存在許多不良的學習習慣。比如:課堂隨意性很大,回答問題想都不想就舉手發言;在其他同學在發言時,不會認真傾聽;做作業時不認真看題目;小組合作時不主動參與,發表自己觀點或與同座交流等。要改變學生這些不良習慣,我認為,首先應當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滲透在學校教育、學科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其次,要有明確的目標、具體細致的訓練方法且通過持之以恒教育,培養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只有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會主動的去學,愿意學,教師課堂的實效才能提高。
三、善于激發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在教上下工夫
1、及早提出教學目標,引導學生自學。上課一開始,開門見山,簡要提出這堂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明確這堂課的學習內容。學生知道了學習目標,有了注意方向,就應盡快讓學生打開課本,引導學生自學,讓學生通過自學課本,從課本中初步獲取知識。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主動參與。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很多教師也要求學生自學課本, 只是在教師講完新課以后,再讓學生翻開課本看一看。到這時,教師已經什么都講清楚了,學生已經沒有興趣再看了。學生并沒有做到自主學習。
2、激發學習興趣,創設情境活躍課堂氣氛。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學習數學”。數學情境的創設,一、目的明確;二、要從學生的生活和現實背景中提出;三、情境形式要有所變化。如教圓的認識,一開始就問學生你們見過的車輪是什么形狀的?有其他形狀的嗎?為什么?另外,營造愉快、和諧、民主的教學氣氛,增強師生互動才能活躍課堂氣氛。師生關系是一種平等、互尊、互愛的關系,課堂教學氣氛是愉快、和諧、民主的,才能使學生敢于參與,主動參與。為了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要盡量減少對學生的限制。對學生的限制太多,不能說,不能笑,不能動,這個不準,那個不行,把學生的手腳都捆綁起來,學生如何主動參與?!課堂上應允許學生搶答,允許提出問題,主動上黑板板演,可以走出座位去幫助有困難的同學。但是,一定要注意,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并不是放任自流,讓學生隨意走動,說一些或做一些與課堂學習無關的事,要把握一個度。總之,要把學生當成平等的活生生的人,尊重他們,信任他們,擺正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3、鼓勵學生提問,組織學生討論,增強合作意識。學生能夠提出問題,是學生主動參與的表現,是他們積極思維的結果。首先要給他們提問的機會,并鼓勵他們敢于提出問題,養成不懂就問的勇氣和習慣。
組織學生討論,給學生創造主動參與的機會,既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發揮學生之間的互補作用,又能改變教師一言堂,活躍課堂氣氛。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發表意見,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表現。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各自發表意見,互相取長補短,可以增強合作意識。
四、重視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只有正確地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才能提高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以往課堂上經常聽學生在評價他人朗讀時總是非常單調的幾句:“有感情”、“讀出重音”等等,缺乏聆聽他人朗讀后自我內心真實感受的正確抒發,或是缺乏在聽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文章理解后的深一層次的表達。所以,課堂朗讀導向意識非常重要。小學生朗讀水平還不高,但是他們能進行一些初步的評讀。如:教學《荷葉圓圓》一課,當一名學生讀完第一自然段時,授課老師讓其他學生當小老師,評一評這位同學讀得怎么樣。有個學生站起來說; “他讀課文聲音很大,也很流利,但是沒有感情。”這時老師追問一句:“你能有感情地把這一自然段讀給大家聽嗎?”這位同學欣然同意了,當她讀完后,其他同學點評,有位學生說:“老師,她讀得非常有感情,聲音響亮,還加上了動作,我覺得很好。”然后,這位老師再讓其他同學模仿這位學生的語氣讀,效果很好。由此可見,如果將評價訓練到位,相信在讀與點評中學生們已初步掌握了朗讀技巧,朗讀能力會不斷提高,理解能力也會相應的提高。
五、觀念扎實
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還在于學生思維在課堂中的自由及其全身心的投入。我想,長此以往,學生各方面能力是會得到極大提升。我們要讓學生樹立這樣的觀念: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不求摘取人生“最大的麥穗”,但把握住眼前的這一“穗”。課堂思考、習題訓練、答問、想象發言等都是機會。我們只有抓住了每一個“訓練”機會,我們的能力才會提高。我想,這對于整個班級學生的學習水平都是極為有益的;或許,那些同學將受益終生。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新教材的整合,閱讀教學又給語文教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任重道遠,我們不能墨守成規,不能停留在原有水平上,要積極參與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把握好新教材的要求,根據教學的內容和教學對象,優選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 王志富.淺談農村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的適應性[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
[2] 王燕.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師應關注的幾個問題[J].中國校外教育,2010.15.
[3] 姚愛萍.淺議農村教師如何適應新課改[N].伊犁日報(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