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鋒
摘要:在教育體制改革的大環境下,我國的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正式展開。在建設中,受傳統教育體制的影響,體育競賽作為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開展的并不理想。本文通過對體育競賽作用與意義的分析,來談一談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開展體育競賽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體育競賽;校園體育;文化建設;青少年學生
近年來,我國教育有關部門對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越來越重視,而體育競賽作為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最重要的一環,其發展是否順利,關系到我國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成功與失敗。
一、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開展體育競賽的作用
首先,體育競賽可以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我國的學生在青少年時期,承受的學習任務和學習壓力要遠大于國外的學生。雖然教育體制改革以來,我國倡導培養德、智、體全方面人才,但是許多學生的腦力發達程度要遠大于體力,而近年來處在學生時代的青少年,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的發病率與日俱增,身體素質也越來越差,這都是缺乏體育鍛煉引起的。以競賽的形式開展體育運動,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參加體育運動的積極性,還能使得學生在體育競賽中培養團結協作的的精神。
其次,體育競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體育競賽作為一種比賽類的活動,就一定會涉及到輸贏。體育競賽的勝負欲對學生本身以及將要面對的對手來說,既是一種動力,也是一種無形的壓力。這種動力與壓力共存的心理狀況,是對學生心理素質的鍛煉,也是對學生個性心理品質的培養,為了獲取比賽最后的勝利,學生之間會展開充分的交流,這都是文化課的課堂教學中所不能給予的,也是其他體育活動所不具備的。
最后,體育競賽作為一種比賽性質的活動,就會有規則來作為約束。眾所周知,世界上知名的體育運動員擅長利用規則,為自己一方贏得有利的條件。在校園中開展體育競賽,使得學生在比賽中對于規則進行充分的思考,培養了學生的思考問題的全面性以及大局觀。
二、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開展體育競賽的意義
開展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意義就在于加強青少年學生的體育運動,培養全方面的人才,豐富青少年學生的課余生活,減輕他們的學習壓力。而體育競賽,則是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一環。它是體育文化精神的集中體現,也是人類優秀的精神文化財富之一。體育競賽中的勝負性,可以刺激起青少年學生的勝負欲和對勝利的強烈渴望,在競賽中為了勝利不斷努力,迎難而上的精神,也正是我國弘揚的傳統美德。
在體育競賽中,其形式是可以多種多樣的,其靈活性與多樣性,可以滿足不同規模的學校進行開展。學生每天進行一小時以上的體育活動,不僅可以緩解學習中帶來的壓力與疲憊,也可以增強自身的身體素質,對身體的健康發育具有很大的幫助。
三、如何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開展體育競賽
1.我國校園體育競賽開展的現狀
近些年來,我國對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我國對學校在體育課的課時安排以及體育競賽的要求上都做了明確的規定。但是,在具體的操作中,依然存在著很多弊端。總的來說,就是各大學校在開展體育競賽的過程中,比賽安排簡單、比賽項目少、參賽人數不足、缺乏趣味性等。更有的學校,為了應付教育部門的檢查,只在將要檢查的時候開展所謂的體育競賽,檢查結束后,又開始按部就班的學習。提高學生成績必然是學校最重要的任務,但是并不是學校教學任務的全部,要對學生展開德、智、體的全面性教育,才是新教育體制下的教學方向。
2.對體育競賽制度的改革與思考
針對現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現狀來說,必須要加大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力度,對現有體育競賽的制度進行改革。具體如下:
首先,要轉變傳統教育的思想觀念。在傳統教育中的成績優先論應該得到改善,在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也要注重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學校要在教育工作中,應該根據學生的喜好,積極開展體育競賽活動,本著“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原則,使學生在身體素質和默契協作的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其次,要制定和建立相應的政策法規,增強對學校體育競賽的重視,把體育競賽開展的程度,以及競賽的成績納入學校優良的考核范圍,提高各大學校開展體育競賽的積極性。
最后,加大科研投資力度,完善學校體育競賽的體系。加強對體育文化事業的宣傳,將體育競賽活動的思想性、知識性、娛樂性以及健身性廣泛的融為一體,使得體育競賽活動的好處深入人心。并且,學校要加大對體育競賽活動資金投入的力度,對于一應體育器材一定要做到有損壞,要及時更換,以免青少年學生在進行體育競賽的時候,因為體育器材的問題而受到傷害,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要嚴格規定競賽的規則,培養學生遵守規則的好習慣,對學生品德素質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
四、總結:
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開展體育競賽,即是學生們的渴望,也是教育體制改革發展到今天的必然趨勢。體育競賽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還緩解了學生沉重的學習壓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馬景寶.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五個策略[J].寧夏教育,2011(05).
[2] 陳功.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廣西教育a:小教版,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