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斌



摘 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提升中等職業學校教育質量的關鍵要素和前提條件。從廈門市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現狀出發,結合國家相關文件要求,分析當前教師隊伍建設取得的成績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師資建設;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7836(2016)12-0025-03
長期以來,師資隊伍建設一直都是各地市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育質量提升的關鍵要素和前提條件。雖然已有不少研究人員對師資隊伍的建設做過深入的研究,研究成果也相對成熟,但由于區域師資隊伍建設本身所具有的獨特的情境性和復雜性,如何將現有研究成果運用于地方的師資隊伍建設政策中,仍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值得去探索的問題。為此,2015年由市教育局牽頭對廈門市17所中等職業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了當前師資隊伍建設的現狀,指出了區域中等職業學校師資隊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為教育主管部門加強職業學校師資隊伍建設提供借鑒和參考。
一、廈門市中等職業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現狀
1教師年齡、職稱結構日趨合理
根據廈門市2013年教育年鑒的統計,截至2013年,廈門市中等職業學校共有教職工1 800人,其中專職教師①1 411人,在校生33 837人。專任教師從年齡結構上看,30歲及以下396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28.08%,31—35歲218人,占15.45%,36—40歲202人,占14.32%,41—45歲239人,占16.94%,45歲以下教師共有1 055名,占專任教師總數的74.77%。
表1顯示,從職稱結構上看,專任教師中中級職稱805人,占比57.05%;初級職稱399名,占比28.28%;還有207名計14.67%的教師未定級,表明廈門市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年齡、職稱結構相對合理。
2專任教師素質不斷提高,學歷合格率達91.56%
表2顯示,從學歷結構上看,在1 411名專任教師中碩士及以上學歷的教師141名,占比9.99%,本科學歷1 151名,占比81.57%,專科及以下學歷8.43%,學歷合格率達91.56%。
3中等職業教育蓬勃發展,在校生數逐年增加,但全市職業學校的教師總量不足
表3顯示,全市從事中職教育教學工作的專任教師從2011年的1 161名到2013年的1 411名,生師比長期處于23—25之間。與2013年教育部公布[1]的全國中等職業教育學校生師比22.97∶1基本持平,表明廈門市中等職業教育教師配置與全國平均水平相當,但與教育部要求[2]的20∶1還有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與福建省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規定[3]的1∶12.5的員生比相比,廈門中等職業學校仍存在師資沒有配備到位的問題。
4“雙師型”教師②比例低,大多缺乏企業經驗且學校間發展不均衡
在教育部發布的(2010—2020年) 發展規劃[4]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5]中將建設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作為職業學校師資建設的重中之重。根據本次調查(如表4所示),截至2015年廈門市雙師型教師占比為41.76%,雖然較2013年的35%有所提高,但仍遠低于教育部在文件[2]中規定的“到2010年,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課教師中,‘雙師型教師達到50%”的要求。
此外,從表5可以看出,“雙師型”教師中有37.61%從師范類院校畢業直接任教,而從其他院校畢業直接任教的有50%,也就是說,有87.61%的教師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任教,基本上都是通過入職后的培訓進修成長為“雙師型”教師,而來自企業有長期企業經驗的只有38名僅占5.74%。另外,根據調查,學校間存在發展不均衡問題,“雙師型”教師比例最高的學校達到64.44%,較低的4個學校“雙師型”教師的比例僅為13.95%、10.00%、4.35%、2.44%,遠遠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廈門市中等職業學校師資隊伍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主觀上講,由于職業學校存在專業調整、升級問題,導致學校故意留下編制空缺。曾經的熱門專業可能過幾年會成為冷門專業,所以學校在進入時會盡量控制專業課教師的人數或聘任兼職教師來解決。客觀上講,由于目前中等職業學校采用“2+1”的學制體系,最后一年學生出去頂崗實習,如果頂崗實習管理和指導沒有投入太多精力,現有的教師人數基本上可以滿足學校的正常教學需求。
2雖然國家在多個場合要求加強職業學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統一的“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使得“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難以實現規范化的操作。其次,由于現有人事制度的限制,中等職業學校短期內還較難解決學校發展急需的有一技之長的技能人才的編制問題,只能通過大量招收高等院校的應屆畢業生來充實教師隊伍。
3教師缺乏參加培訓提高素質的動力。一方面,專任教師不僅要完成教學任務、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等大量的日常性工作,還要指導學生技能實踐和技能競賽、擔任班主任管理工作及自身參加各級各類技能競賽,所以平時的工作壓力已經很大。另一方面,由于“雙師型”教師在職稱評定、晉級方面并沒有優惠政策,因此教師缺乏通過培訓、學習成長為“雙師型”教師的積極性。
三、廈門市中等職業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策略分析
1制定相關鼓勵政策,加強骨干專業教師和專業帶頭人隊伍的建設
在表6中,40歲以下的“雙師型”教師有315名,占“雙師型”教師總數的47.58%,中青年“雙師型”已經成為中職教育的骨干力量。這些教師較剛畢業的教師具有較為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和較強的專業技能,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有必要定期對他們進行新技術、新工藝的培訓并要求他們定期到企業實踐。但到目前為止,全市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課教師中通過培訓獲得“市級骨干教師” 稱號的“雙師型”教師只有89名,僅占14.8%,無1名“市級學科帶頭人”。因此,當務之急是加強對年青教師的培養,通過建立職業學校骨干教師赴職業教育先進地區甚至發達國家培訓的制度,拓寬職業學校教師的視野,努力打造出一批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學科帶頭人,促進廈門市中等職業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
2改革中等職業學校師資培訓方式,提高“雙師型”教師實踐培訓比例
表7顯示,有42.45%的雙師型教師單純從事專業理論課教學,有14.5%的“雙師型”教師從事實訓教學,只有43.05%的“雙師型”教師既從事專業理論課教學又從事實訓教學。為此,我們一方面要根據社會需求改革專業教學計劃,另一方面,在教師的培訓中應加大實踐教學比例,強化對教師實踐能力的培訓和考核。
3進一步優化專業教師招考模式,吸引優秀技能型人才加盟職業教育
近年來,廈門市在教師公開招考上實施了一系列的改革,引進了一批優秀技能人才,優化了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師隊伍的結構,但還是無法完全滿足現代職業教育對教師的需求。為此,我們應該進一步優化教師招考模式,在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下,降低對報考人員全日制學歷的要求,確保有長期企業經驗且有一技之長的技能型人才能夠加入到競爭中來。其次,招聘前應對考生進行一段時間的技能培訓,避免因為設備不熟悉而影響其技能水平的正常發揮。第三,為避免重理論輕實踐,招聘時應該先進行技能水平的測試然后再進行理論考核,優先保證技能水平高的人員進入第二輪的考核。第四,加大技能測試的難度和增加測試的時間,讓招進來的教師具有較高的技能水平和一定的理論水平,滿足職業學校對教師的要求。
4完善特聘兼職教師聘用和管理機制,加強專兼結合師資隊伍建設
為滿足正常教學需要,每年都要聘用一些校外兼職教師,但從上圖可知,由于現有待遇及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聘用的兼職教師大多為初級及以下職稱。所以,首先應該根據教育部文件[2,6]的要求,結合廈門中等職業教育的實際情況,完善特聘兼職教師聘用和管理機制,嘗試在中等職業學校中推行雙導師制, 促進校企雙方密切合作。其次, 積極為高技能人才兼職教師引進爭取編制、申報專業技術資格,盡量做到“同工同酬”。第三,在全市中等職業學校大力推行“特聘教師、特崗教師”制度,加大從企事業單位聘請教師和兼職教師的力度,進一步加強職業學校師資隊伍的建設。
注釋:
①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的規定,專任教師是指具有教師資格、專門從事教學工作的人員。除專門指明出處之外,本文數據均來源于廈門市教育局發展規劃處編制的相應年度的《廈門教育統計年鑒》。
②本文所指的“雙師型教師”采用教育部在《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方案》中提到的“雙師素質”的定義。
參考文獻:
[1]教育部.2013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EB/OL].中國教育部2014-07-04.
[2]教育部.關于“十二五”期間加強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教職成[2011]17號)[EB/OL].中國教育部,2011-12-24.
[3]中共福建省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福建省教育廳,福建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福建省財政廳.關于印發《福建省中等職業學校編制標準等問題的暫行意見》的通知(閩委編辦[2007]210號)[EB/OL].
[4]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中國教育部,2010-08.
[5]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的通知(教師[2013]12號)[EB/OL].中國教育部,2013-09-20.
[6]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EB/OL].中國教育部,2014-08-25.
(責任編輯:朱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