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東
摘要: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教師不應以自己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一定要把讀書、思考的時間還原給學生。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多讀讀書,讓學生通過眼前所讀到的文字自己去體會。閱讀僅停留在學生的自悟自得上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該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有重點,有目的地給予點撥、引導。
關鍵詞:朗讀;感知;領悟;表達
語文,何物也?語者,語言也,文,文字也。從某種層次上說臺灣的“國文”似乎更符合語文這門課程本身的含義,因為這是我們中國國內的語言文字課程,但無疑二者的課程目的是一致的就是教國人標準使用本國的語言和文字,既然是語言,自然是要說的,因為只有交流才能體現出語言的意義,否則它就是一種類似甲骨文的符號,只能看不能說,瘋狂英語的教學方法就是張開口吼出英語,它的成功正是開口言語教學法的成功典范,啞巴英語不是真正的學英語,同樣不開口的語文也不是真正的語文,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因此,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是十分必要的。
一、自讀中感知,要有“量”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會意,欣欣然。”讀書貴在自悟自得,“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講的就是這個道理。然而我們教師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孩子,認為與其讓學生自己讀,不如教師多講些。于是,沒有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教師就對文章的遣詞造句,布局謀篇大加分析,由于學生自主讀課文的時間太少,學生對課文的認識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強烈。因此教師不應以自己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一定要把讀書、思考的時間還原給學生。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多讀讀書,讓學生通過眼前所讀到的文字自己去體會,去領悟,而老師只要退至后臺充當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
二、精讀中領悟,重在“巧”
閱讀僅停留在學生的自悟自得上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該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有重點,有目的地給予點撥、引導。引導他們細細品味好詞佳句的絕妙之處,揣摩布局謀篇、立意構思的獨到之處,深入探究領悟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當然教師的點撥應以學生的讀為根本,以學生自己的領悟為主。教師的“點”必須“點”在關鍵之處,“撥”必須“撥”在疑難之處,無疑而“點”則不如不“點”。
如教學《小鹿的玫瑰花》時在初步分析了課文后,我問道小鹿的玫瑰是不是白栽了,學生一致回答沒有白栽,但當問到為什么沒有白栽時,大多數學生的回答卻僅僅是因為玫瑰花很美。我沒有馬上對課文加以分析而是以"讀"為主,讓學生找找描寫玫瑰花很美的句子,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微風、黃鶯的話,并展開想象,想象微風、黃鶯當時還會說些什么?還有那些動物?他們還會說些什么?再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分角色表演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充分進入角色,從小動物的角度深深感受到玫瑰花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從而深刻地體會到“為別人創造幸福,自己從中也能得到快樂。”這種感受顯然是教師的分析和講解所不能達到的。
三、誦讀中表達,在于“情”
“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真正的閱讀,是與文本作者心靈的溝通與對話。在教師講解、分析基礎上獲得的感悟往往缺少深切的體驗和情感的共鳴。因此教師要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才能讀出其中的味道,讀出其中的深層含義,感悟文章的真諦,達到"情自心中來,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
《紙船和風箏》是一篇真摯感人的文章,我在引導學生在反復推敲的基礎上,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并引導他們根據自己的理解確定朗讀的重音、停頓、音調和情感,把朗讀的自主權完全交給學生,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為了渲染氣氛,我特地為課文配上了音樂,松鼠和小熊成為好朋友的經過,配上輕松歡快的音樂,兩個人吵架后各自的感受,則配上憂傷的音樂,松鼠和小熊化解矛盾的過程則又配上了歡快的樂曲,優美的音樂一下子感染了學生的情緒,使他們很快進入了文中兩個小動物的情感世界,讀得極富感情,直到課文讀完了有好多學生還沉浸在兩個小動物純潔的友誼之中,我發現有幾個小朋友在偷偷地擦眼淚。這是感動的淚水,是讀者與作者的心產生共鳴的結果。
四、細讀中體會,在于“品”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他們當做外在的附加任務,應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比如《鳥的天堂》一課中講到榕樹的“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臥在水面上”時,我作了這樣的嘗試,抓住“垂”和“臥”字,請學生反復誦讀前后的語句,品味出巴金先生用字的精妙:一個“垂”字既展現出榕樹的枝繁葉茂,郁郁蔥蔥,又呈現出榕樹姿態的優雅;“臥”字表現出大樹的優美與有趣,從而引導學生學會審美。課后又請學生觀察四周所見的樹木、花草有什么與眾不同之處,講給大家聽或寫出來。有個學生細心觀察,發現了校園中一株美似新娘房的外形獨特的三角梅,寫出了《花的新娘房》的優秀習作。
參考文獻
[1] 李章華.淺談朗讀教學訓練[J]. 教育革新. 2009(12).
[2] 薛志華.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問題及其對策[J]. 科普童話.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