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玲
摘要:《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小學數學教師應緊密聯系現實生活,開展生活化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從根本上落實素質教育。將生活化教學模式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現了從知識世界向現實生活世界的過渡,這對于小學生而言無疑是一座實踐的橋梁。筆者就此探討了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希望有所指導和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存在問題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發展的大背景之下,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發生了顯著的改變,教師應該及時的改革其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一個適合他們自身健康發展的高效數學課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改變過去課堂教學和生活聯系不緊密的現狀,努力將生活中的各種經驗和方法融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是新課程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體現。小學的數學教師積極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能夠切實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消除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數學學習的壓力,保證學生還能夠將課堂中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并且不斷鞏固已經學習到的理論知識。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就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意義和存在問題進行了必要分析,并提出了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對策,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更好的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提升,有一定幫助。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符合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1、教學現狀決定小學數學生活化的發展。縱觀國內小學數學課堂,從教學內容的設計到教學方法的選擇都存在著很大的問題,要么就是內容過于空洞乏味,要么就是方法過于落后。這使得課堂教學氛圍死氣沉沉,缺乏趣味。講臺上老師唱著獨角戲,很多學生跟不上節奏,長此以往其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就會受到很大的打擊。面對這種狀況,必須將小學數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提高數學教學的生活化程度,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2、現有教材要求小學數學教學實現生活化。現階段,教育部門已經著手調整教學教材的內容,著力于生活化的融入,緊隨社會發展的步伐,切實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然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改革效果并不明顯。在這種情況下,一線數學老師必須在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的基礎之上,增加與學生的交流,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班的情況進行刪減增改,做到與時俱進,拓展學生思維。
3、現在的數學課堂效果欠佳,要求實行小學數學生活化。在目前的教學活動中,仍然有一部分老師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法太過落后。雖然他們的理論推理能力比較強,但是實際的操作性卻比較弱,所以在教學活動中增加了學生理解上的難度。有的老師一味地實行題海戰略,嚴重地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加了學生數學學習中的壓力,甚至導致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形成恐懼的心理。所以,必須加大力度對數學教學活動進行改革。
二、數學課堂堅持生活導向
讓小學數學課堂回歸于生活構建、回歸生活世界,不是簡單地將教學內容與生活相聯系,而是在教學中堅持生活化的價值取向,立足于小學生的現實生活,從小學生的生活出發,利用生活世界中的各種資源、經驗、手段和方法來處理教學中的問題。同時在課堂中凸現以人為本的思想,體現教學的生動性、開放性和主體之間的交互性。
三、在教學中樹立數學生活化的意識
教師的教學意識決定著教師的教學行為,要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生活化教學,教師首先要樹立生活化的教學理念,數學來源于生活,在教學過程中應讓課堂教學回歸生活,從小培養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隨著基礎課程的改革,新教材改變了傳統的知識結構,更加生動形象,也更貼近于學生生活,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的生活化教學內涵,積極開發課堂教學資源,設計教學情境,激活數學課堂的生活化元素,幫助學生積累生活圖景,并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相關知識進行生活化教學,讓小學數學真正回歸于生活。
四、開展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提高應用數學的能力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其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應用數學知識為社會生活服務,因此,要想在教學中實現真正的教學生活化,僅僅靠樹立生活化的教學意識和創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是不夠的,還要積極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不僅“學有用的數學”,還能在生活中“會用數學”,既強化了對抽象數學知識的理解,又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真正實現學以致用。小學數學比初中和高中數學更容易開展生活化教學,大部分知識點都能較容易地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為學生安排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真正實現數學教學生活化。例如,在學習了五年級上冊的《植樹問題》后,我安排學生為校園設計植樹方案,可以隨意選擇操場、教學樓旁、過道等,要求測量數據真實,設計方案具體到植樹棵樹、間距、行距等,并畫出設計圖。該實踐活動不僅加深了對于本節課知識點的掌握,更鍛煉了學生的測量、觀察、思考、實踐能力,有效將課內學習與課外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五、教學評價生活化,提高教學效率
評價作為小學數學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對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評價的目的是診斷學生的學習狀況,促進學生發展。應特別重視評價的發展性功能,淡化評價的選拔性功能,將評價作為改進教學的依據。”因此,在我們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應用數學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評價時,要積極的到過程中去考察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是否樂意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良好的數學意識,探索精神如何?數學思考的過程又怎樣等多方面內容。合理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模式,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科學合理地評價每一位學生,使我們的評價和生活化的教學模式相結合,促使學生不斷的提高和發展,促使生活化教學模式有效的落實實施,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易增加.對話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13;
[2] 夏方平.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引導”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4(12):86-87;
[3] 劉明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模型思想的探討[J].教育探索,2013(9):50-51;
[4] 蓋維秀.基于分組學習的思維對話式小學數學教學[J].當代教育科學,2015(18):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