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敏鳳
摘 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以學定教”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小學語文教師除了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及心理特征,精確把握每一堂課的教學內容與目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還要注重教師自身引領與指導作用的發揮與體現,滲透學習方法,滿足學生的學習欲望與需求,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和諧發展以及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
“以學定教”,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與活動策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充分了解不同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學習能力,正確利用“以學定教”教學模式,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更精彩。
一、定準學情,“以學定教”
在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中,無論教師的教學計劃多么完美,但都只是預設而已。“以學定教”的方式是依據學生已有經驗與實際情況而進行的教學設計。
例如,在執教《青蛙看海》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好奇心強、愛發問等心理特征,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井底之蛙的成語嗎?你們對青蛙的印象又是怎樣的呢?”與學生進行討論與交流,讓學生對“青蛙”的特征有一個大致了解。緊接著,教師可以通過“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認識一只特別的青蛙,看看它的故事”激起學生對課文學習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自主閱讀,鼓勵其提出疑問,如“為什么說這是一種特別的青蛙?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特別?”然后針對這一系列問題,自主思考,與同學交流,或與老師討論,通過逐步討論與交流,讓學生懂得“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同時,這種教學方式也豐富了課堂教學活動,能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更精彩。
二、注重差異,因材施教
小學生在情商、智商諸多方面難免會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差異,對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理解與重視不同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的差異性,并積極引導,關注學生,多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了解他們的最近發展區以及認知能力,并因勢利導、循循善誘,挖掘學生的獨特之處,發展他們的個性,做到因材施教,充分體現“以學定教”的教學原則,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更精彩。
例如,在教學《登鸛雀樓》一文時,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對這首詩細細品讀,讓他們對這首詩有一個初步的了解與感受。然后,利用學生特長,讓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古詩所勾勒出的畫面,讓擅長繪畫的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以及對這首詩的理解進行一個簡單的繪畫創作,使學生在語言表達與繪畫創作中感受到黃河奔流遠去,眼前仿佛出現了它注入大海的雄偉景象,這樣將學生的直觀視覺感受與抽象思維緊密結合,加深他們對這首古詩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領悟與體會。這種教學方式能使課堂教學氛圍更加生動活潑,營造一種和諧、愉悅的學習環境,同時,這種教學方式充分發揮了不同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做到了因材施教,有益于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
三、師生互動,合作學習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要注重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思想上進行一個碰撞與交流,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例如,在執教《狐貍和烏鴉》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分小組進行角色朗讀與扮演,并組織學生之間進行合作交流學習,理解烏鴉上當受騙的經過與原因,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在旁邊進行指導,幫助學生理解與掌握法理,這種“以學定教”的教學方式能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縮小師生之間的差距,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學習,促進其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了解學生實際情況,注重學生個性差異是進行“以學定教”的根本與前提。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將“以學定教”教學模式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環節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從而也有益于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劉毓波.“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模式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 課程教育研究,2015,(8):47—48.
[2]程 麗. 以學定教 順學而導——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更精彩[J]. 小學教學參考,2012,(25):34.
(作者單位:江蘇省沭陽縣扎下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