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生
中等職業教育是就業教育,其培養目標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識,熟練某一類專業技能和必備的通用技能和一定的其他專業技能,有較強的應崗能力和一定的跨職業、跨崗能力,使學生畢業后能適應一定的職業,謀得一份工作。因此,技能的培養在職業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技能教學質量是職業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志。
多年來職校的教學模式,即以傳授系統的理論知識為主要教學任務,實踐教學是為理論教學服務的,是為了驗證說明理論而存在的,縱觀諸多職業學校,實踐教學是在整個理論教學完成后進行的。學生畢業時往往是理論一知半解,實踐又無法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使得實踐能力不強。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全方位采取措施。
一、統一思想認識,全員重視技能
提高中等職業教育技能教學質量,需要學校領導、任課教師、教輔人員、班主任、學生全員重視技能訓練,提高對實踐教學重要性的認識。領導重視才能推動技能訓練,教師教輔人員重視才能實施好技能訓練,班主任重視才能督促學生,學生重視才能認真用功參加技能訓練。制訂規章制度,引起各方重視,調動各方的積極性,是提高技能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
二、調整教學計劃,突出技能教學
要使學生成為社會應用型人才,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改變舊有的以理論教學為主導的教學模式,確立以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互聯系、相互交叉、彼此滲透、有機結合、同步發展的教學模式。要提高職業技能教學質量,需要在進行大量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圍繞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技能水平,對學校各專業的教學計劃進行調整。相應在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上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實踐。根據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狀況和基本要求,分析和確定本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職業能力和基本技能目標。圍繞所確定的職業能力要求設置課程模塊,并結合職業技能鑒定考核大綱,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開發出校本課程。
三、圍繞技能教學,安排教學時間
職業學校各專業的教學存在普教模式的影子,只注重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而對實踐重視不夠,技能訓練的時間很少,且安排不合理,與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要求不相適應。要提高職業技能教學質量,需要圍繞實踐教學,安排教學時間,理論與實習課的教學組織形式采取周倒或輪倒制。在學校實習設備不足的情況下,可利用中午、晚自習、星期天、寒暑假時間,提高設備的利用率。
四、改變教學模式,加強過程控制
專業課和技能訓練采用“一體化”教學模式,實施項目教學法,加強過程控制,采用“課題過關制”。將技能訓練分為三個階段,即基本課題訓練階段、復合作業訓練階段和強化技能訓練階段,每個階段都制訂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前兩個階段教學在校內實習車間進行,后一個階段結合生產實際,在學校綜合生產車間或校外實習基地完成。
五、努力加大投入,改善實訓條件
良好的實習條件是實行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職業技能的重要保證。重視學校實習工廠的建設,加大資金投入,改善實習條件,才能為提高技能教學質量創造條件。
六、加強校企聯合,利用社會資源
加強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教學與生產的結合,校企雙方互相支持、互相滲透、雙向介入、優勢互補、資源互用、利益共享,是職業學校謀求自身發展、實現與市場接軌、提高育人質量、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培養一線實用型技術人才的重要舉措。
目前職業學校大多采用頂崗實習即在學校學習訓練兩年,第三年到企業實習的校企聯合模式,學生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和企業的生產實踐相結合,在企業當一次真正的工人,培養了他們獨立處事的能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提高了他們的實際操作技能,為畢業后走向社會提供了良好的思想準備,為進入企業工作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同時學生也獲得了一定的勞動報酬,學校也節省了大量的實訓資金,企業短期用工的困難也得到了緩解,實現了校企優勢互補、學校、學生和企業互惠互利的良好效果。但是這種模式下學校的培養目標和企業人才需求很難匹配。加強校企聯合,根據企業所需求的培養目標、人才規格,制訂教學計劃,安排教學內容。學校按照企業“訂單”的要求培養學生,使得學生的能力針對性更強,更受企業歡迎,促進校企的長期合作,提高職業學校技能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劉來泉.發揚成績 努力做好學會工作——在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第二屆理事會第三次會議上的報告[A].職業教育為“三農”服務的新思路新模式——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
[2]余祖光.關于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組織建設的有關情況匯報[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六合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