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艷桃+莫濤濤+陳英
【摘 要】本文基于傳統教學模式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分析,針對Photoshop課程翻轉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闡述混合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hotoshop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優勢,提出混合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hotoshop課程教學的應用措施。
【關鍵詞】混合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Photoshop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0B-0055-03
“信息技術+教學”的深度融合是“互聯網+學校教育”時代背景下學校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對于職業教育來講,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創新教學才能有更好的發展。微課、翻轉課堂成為信息化教學的名片。在國家教育信息化發展過程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必將對我國的教學改革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本文試基于傳統教學模式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分析,針對Photoshop課程(以下稱“PS課程”)翻轉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闡述混合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S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優勢,提出混合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S課程教學的應用措施,從而探索適合PS課程的課堂教學模式,切實提高學生PS操作技能。
一、傳統教學模式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課堂上講課,布置家庭作業,讓學生回家練習。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同,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在家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是師生之間及生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翻轉課堂具有教學視頻短小精悍、教學信息清晰明確、重新建構學習流程、復習檢測方便快捷等特點。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計算機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變得可行。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優質的教育資源進行學習,不再單純依賴教師授課的知識。而學生和教師的角色發生轉變,教師更多的責任是去理解學生的問題和引導學生去運用知識。然而,由于受現有的教學條件的限制,要實施完全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還面臨一定的問題。
二、PS課程翻轉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學習參與度不高
翻轉課堂教學過程:課前,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預留的學習視頻并完成相應的練習;課中,教師引導下共同解決自主學習遇到的疑難問題;課后,通過在網上完成相應的練習,鞏固學習知識點。顯然,翻轉課堂學生學習過程強調自主性和主動性,而中職生一般都是15-18歲,他們身心發育還不夠成熟,大多是中考的失敗者,他們大多存在自卑、自信不足等學習心理。甚至有部分中職生沒有正確的道德觀和人生價值觀,不思進取,不遵守紀律,強調自我,沒有自我約束等,因此,在學習過程中他們自主性和主動性較差,在課堂教學中他們的參與度不高,影響課堂教學進度及課堂教學效率。
(二)大數據分析的缺失使教師無法掌控學習過程
大數據分析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狀態、學習過程,也可以幫助進行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大數據分析源于網絡教學環境和學習平臺的應用,但目前教學條件只能通過社交軟件進行簡單的任務發放和師生互動,無法精確地將學生學習過程形成完整的數據鏈,以便及時將學生學習過程反饋給教師。
(三)網絡環境影響翻轉課堂教學流程實施
翻轉課堂教學橫跨課前、課中、課后三大時間段,不管哪個時間段的學習都離不開網絡的支撐,而目前中職學校對手機使用管理規定是以“堵”為主,限制學生在校使用手機及使用學校公共網絡,學生只能自費使用網絡,對于學生來說費用是比較昂貴的,而翻轉課堂教學卻必須具備良好的網絡環境。
綜上所述,PS課程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存在諸多問題,課堂教學效果不佳。為了使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適合當前教學環境,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應改良原有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形成適合當前教學條件的教學模式,即混合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三、混合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S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混合式翻轉課堂是指以課堂面授教學為基礎,將傳統教學模式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相融合,利用計算機技術來實現教學流程重組的一種較為獨特的教學組織形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在課堂有限的時間里,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專注基于項目的學習,同時與教師之間進行提問答疑,討論交流,共同研究和解決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從而獲得對教學內容更深層次的理解。PS課程教學中應用混合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具有以下方面的優勢。
(一)應用混合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可以加強PS課程教學引導,提高教學效率
混合式翻轉課堂構架是“教師引導+微課+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網絡應用”。混合式翻轉課堂構架使教師與學生角色發生轉變,是“學、做、教”的充分體現,它實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轉變,加強教師引導的力度,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以微課和網絡作為教學的載體,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和時代性,促進了PS課程教學成效的提升。例如,在“唇彩海報制作——漸變工具”一課中,教師引導學生收集素材、了解唇彩海報構成、唇彩海報制作涉及知識點、作品評價、答疑解惑、拓展訓練等。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作為學習主體,分別完成收集素材、唇彩海報制作、作品評價、提出問題、拓展任務等任務。在教學過程中,以“唇彩海報制作”引領教學,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唇彩海報制作,學習過程中涉及一個新的知識點,即漸變工具。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主、探究學習,學習過程中積極思考,主動與教師溝通交流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促使學生提高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微課和網絡的介入,使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有了更為廣泛的學習形式,迎合數字原住民的特征,更易于促使他們產生學習興趣。顯而易見,混合式翻轉課堂注重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實現中職學校教育教學的目標。
(二)應用混合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可以打破Photoshop課程教學傳統,順應信息化教學改革的潮流
傳統的教學是三尺講臺、一支粉筆和一塊黑板,學生在教師灌輸下進行學習,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差,能力培養缺失,更多的是說教式教學模式。而隨著教育教學新理念不斷涌現,任務驅動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先進教學模式也隨之產生。這些先進教學模式的特點是在“做中學,做中教”,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并不是降低教師的主導作用,而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據現代教育理念的原則,要真正體現在學生這個主體上,其突破點是教師教學觀的轉變。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從單純傳授知識轉變為指導學生學習,從課堂專制式轉變為平等、討論式,從填鴨注入式轉變為啟發誘導式,從單向傳播式轉變為雙向互動式。實際上就是從“學會式”向“會學式”轉變。
近年,微課、翻轉課堂和慕課是教育信息化領域內討論最多的話題。在行動導向教學思潮下,任務驅動教學法和項目教學法等教學法出現并逐漸趨于成熟。受教學信息化改革風潮的影響,各種形式的網絡教學開始成為一種輔助性教學方法,進而衍生了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即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借助面授與網絡兩種學習模式來重新組織教學資源、實施教學活動,以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標。它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教師不再占用課堂的時間來講授信息,信息需要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實現方式,一是課前觀看PPT、視頻、網絡資源。二是同學間互動等方式。課中教師與學生進行個別化的交流。課后,通過教師答疑等方式來滿足學生的需要,其目標是讓學生通過實踐獲得更真實的學習。翻轉課堂打破常規的教學法,以微課和網絡為載體,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它是學與教、課內與課外、講授與自學等組織形式的轉變。
(三)應用混合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PS教學課程的興趣,提高學生PS能力
美國哈佛大學的網絡社會研究中心和瑞士圣加侖大學的信息法研究中心正在從另一個角度協作研究網絡化生存的問題,他們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Digital Natives,數字原住民,意為“80后”甚至再年輕些的這代人,一出生就面臨著一個無所不在的網絡世界,對于他們而言,網絡就是他們的生活,數字化生存是他們從小就開始的生存方式。
四、混合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S課程教學的具體應用
以下以“唇彩海報制作——漸變工具”項目為例具體闡述混合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hotoshop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措施,“唇彩海報制作——漸變工具”的教學流程如圖1所示:
課前,以任務的形式通過Q群發放,要求學生學習相應的微課,即“炫彩之漸變工具”和“唇彩海報制作”。學生運用碎片時間進行課前學習,掌握“漸變工具”命令的理論知識,進而了解“漸變工具”的使用方法,同時理順即將學習“漸變工具”應用項目的內容,為課中學習“唇彩海報制作”項目奠定知識的基礎。
課中,以“唇彩海報制作——漸變工具”項目引領,將項目分割成若干個子任務,即收集素材、學習“炫彩之漸變工具”微課、唇彩海報制作、學習“唇彩海報制作”微課等。課堂教學流程分為導、探、做、評、練。其中,導是教師通過典型應用實例導入本次課的主題,即《唇彩海報制作——漸變工具》。通過展示具有視覺沖擊的圖片,吸引學生眼球,激發學生求知欲,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探是教師引導學生收集素材和了解制作唇彩海報相關知識。首先,教師引導學生收集素材,并提供微視頻指導學習。其次,教師運用PPT剖析唇彩海報構成、布局及涉及的知識點,并運用“炫彩之漸變工具”微課呈現知識點,即“漸變工具”。做是教師指引和“唇彩海報制作”微課指導下,學生小組自主探究、合作和實踐學習唇彩海報的制作。評是采用自評、互評、師評三方評價方式,將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評價結果充分體現學生的綜合能力。作品評價之后進行提問解疑,通過師生互動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同時也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的能力。練是項目學習結束,為學生預留相關練習。此環節可以讓學生做到舉一反三,鞏固學習的知識點,提升學生對知識的駕馭能力。
人的記憶保持在時間上是不同的,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研究并繪制了非常有名的揭示遺忘規律的曲線。遺忘規律表明,學習要勤于復習,而且記憶的理解效果越好,遺忘得也越慢。常言道:溫故而知新。因此,課后,學生應通過“炫彩之漸變工具”和“唇彩海報制作”微課等形式進行復習,以提升學習知識的效用。
總之,翻轉課堂以微課和網絡為載體,它通過各種形式呈現教學內容。“90后”的學生作為數字原住民,他們喜歡透過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上網,觀看電視、報紙及雜志等,習慣了自由共享信息的文化,他們有借助網絡功能快速創新的實際需求。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即微課、仿真軟件、網絡資源,能夠幫助教師創造生動有趣的課堂。微課為不同層次學生學習提供學習資源,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翻轉課堂組織形式更符合學生的邏輯思維,激發他們探索和學習的欲望。經過項目引領、教師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增強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法玉.大數據時代下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實踐與探索[J].中國信息化教育,2016(1)
[2]約翰·帕爾弗里.網絡原住民[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
[3]尼葛洛龐帝.數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
[4]喬納森·伯格曼.翻轉課堂與慕課教學:一場正在到來的教育變革[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藍艷桃(1979— ),女,瑤族,廣西都安人,河池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高級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