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教育類型。高職畢業生就業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于畢業生的擇業觀取向,同時擇業觀教育亦可成為高職就業管理部門重要的工作抓手。擇業觀是畢業生就業時的初始動機,是擇業時的根本觀點和態度。高職學校應從畢業生擇業觀現狀入手,分析擇業觀產生的內在動機,促進高職畢業生形成正確擇業觀,提高就業質量。
關鍵詞:就業 擇業觀 高職大學生 途徑
一、擇業觀的涵義
擇業觀就是人們在面對職業選擇時的根本觀點和態度。它作為一種思想觀念,不僅受社會存在決定,而且與擇業主體自身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社會經歷等主觀因素密切相關,它會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人們在實踐的過程中會形成各種不盡相同的擇業觀。它具有主觀性、社會性、實踐性、歷史性、發展性等特點。擇業主體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會制約和支配其擇業觀,同時社會的需要、職業的社會地位、薪資待遇、單位性質等也是其選擇職業時要考慮的因素。擇業觀是一個相對寬泛的概念,根據擇業主體的性質不同,擇業觀也會不同。大學生具有其特有的擇業觀,農民工、軍人也具有不同的擇業觀。
二、當代大學生的擇業觀類型
1.奉獻型
主要是指擇業主體進行職業選擇過程中,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將個人興趣、愛好以及能力與社會需求相結合,當個人意愿與社會需求相沖突時,個人意愿必須服從社會需求,堅持社會需求第一性、個人滿足第二性的擇業觀。
2.興趣愛好型
主要是指擇業主體進行擇業選擇時,以個人興趣愛好為出發點,將能夠實現個人興趣愛好的充分發揮、職業自由空間大小、職業熱度持久性等因素作為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擇業標準,以期最大程度上實現職業崗位與興趣愛好相匹配。
3.物質利益型
主要是指擇業主體進行擇業選擇時,以物質利益為重要甚至唯一的考量標準。
4.自我實現型
主要是指擇業主體進行擇業選擇時,更加看重自身能力和價值實現,與單位社會聲譽和薪資待遇相比,擇業者更加強調職業發展前景和未來職場晉升空間,以及單位文化與自身性格的匹配度。
三、高職大學生擇業觀現狀
高職大學生擇業觀可概括為:多數人畢業后會就業,創業的學生會逐年增多,并且做好了就業的準備,大部分人會在遼寧省內就業,就業面向的行業呈多元化,在旅游服務行業內就業的人不多,多數同學要求的薪酬標準也較切合實際,仍有一部分人不能正確估算自身的價值,提出較高的薪酬要求。在就業時他們希望能有更多晉升機會,工作穩定,薪酬高、待遇好。
四、加強高職畢業生擇業觀教育對策探究
轉變就業觀念、建立促進高職生就業創業的有效機制,需要上述各方聯動,協同配合,內部機制復雜。在此僅就企業和高校如何就高職生就業創業和擇業觀教育提出應對策略。
(一)將頂崗實習打造成高素質員工的招聘平臺
頂崗實習能使校企雙贏。但對企業而言,頂崗實習的功能還沒得到有效開發。仍以酒店為例,許多星級酒店接收高職院校實習生,使企業的用人壓力得到暫時緩解,目前看頂崗實習給企業帶來的收益也僅僅如此。如果轉變思路,將頂崗實習當成是招聘的一個環節,在實習過程中精心設計、努力向實習生呈現諸如“良好的企業形象、良好的工作環境、和諧的人際關系、對實習生生活和工作無微不至的關照、合理的薪酬”的話,就會潛移默化地改變實習生的擇業觀,成為酒店未來的新員工。反之,將實習生當做是廉價勞動力,施之以“高勞動強度、低工資待遇、產生糾紛時偏袒企業一方、老員工欺負實習生”的話,實習生就業對這家酒店甚至整個行業產生負面認知,將來極有可能不在酒店行業就業。
(二)重視新員工的入職培訓
培訓不僅使員工職業技能得到提升,也是幫助員工定向職業崗位、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逐漸認同并接受旅游企業文化,最終留下來工作的重要手段。
以酒店業為例,有些酒店新員工在短期內 (甚至幾天內) 流失率高達 30%,當然有員工自身的原因,但更多的是酒店培訓環節沒有做好。一些酒店為減少培訓開支,縮短了培訓周期,減少了培訓項目,或只進行必要的技能培訓,不做或忽視了新員工職業心態和情緒的調整,員工不能從“心理”上入職,離職就在所難免了。新員工入職培訓,要把職業定向作為主要內容。所謂定向,就是幫助新員工適應崗位的工作環境和人際關系的過程。在定向的過程中,新員工會不斷調整個人的職業心理預期,去除不切實際的想法,慢慢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成為酒店大家庭中的一員,他才可能留下來、干下去。
(三)優化酒店的薪酬體系
薪酬是一項重要的激勵措施,是企業留人的必要條件。尤其是一線服務人員工資很低,常此下去,使員工流失率居高不下。根據我國酒店行業現狀,大幅提升薪酬不太現實,但酒店仍有薪酬體系優化提升空間,比如高頻率小幅漲薪,提高工齡工資比例,在薪酬結構中加入學歷津貼和外語津貼等。
(四)樹立文化留人的理念
所謂企業文化, 就是企業的經營理念、價值體系、歷史傳統和工作作風所形成的一種經營管理文化。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的上層建筑和意識形態, 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靈魂。酒店要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共同的企業文化能激發員工的使命感、歸屬感、責任感,一旦員工從價值觀念方面認同了企業,就會愿意在企業里努力工作,有所發展,有所作為。
總之,就業事關國計民生,要轉變高職畢業生的擇業觀念,提高就業質量,促進畢業生在旅游服務行業內就業,需要各級政府、旅游行業主管部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高職學校,充分發揮各自的職能和作用,制定有益于畢業生就業、創業的優惠政策,營造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為畢業生就業、創業提供各種有利條件。需要社會大眾、學生和家長轉變對旅游服務業的傳統認識,營造“行行出狀員,勞動光榮”的輿論環境,支持高職生在旅游服務行業內就業。需要旅游服務企業在招聘、用人、留人、晉升、薪酬各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使高職畢業生成為行業企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作者簡介:鄒學家(1967—),男,漢族,遼寧遼陽人,遼寧建筑職業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