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宇
摘要:高中學生面臨著極大的升學壓力,面對著網絡和社會中的不良誘惑,難免會產生一定的心理問題和素質問題,大力開展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對他們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間既有緊密的聯系,也有一定的區別,將二者進行有效整合,能夠提升教育效果。本文就將圍繞這一論點展開論述。
關鍵詞:高中;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素質教育要求的提出使得新時期的學校教育在關注文化課教學的同時,也加強了對學生心理健康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德育教育有助于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觀念,養成良好的品德習慣,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幫助他們擺脫成長的煩惱和壓力,這正是處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所需要的。教師應總結出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方法,提升教育力度,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一、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區別和聯系
(一)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區別
從學術領域的角度來看,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德育教育以馬克思理論為基礎,而心理教育則屬于心理學的范疇之內。德育教育對學生的評價標準為行為習慣、思想品德,而心理健康教育的評價標準為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另外,德育教育可以融入到任何學科的日常教學當中,甚至可以體現于日常生活,教師的每一句教導都可以視作德育教育。但心理健康教育相對來說就更具專業性,需要由具備一定心理健康知識的專業人員開展。
(二)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聯系
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聯系體現在共同促進學生發展等方面。二者的目的都是為了健全學生的人格,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同時,兩者還遵循共同的規律,如由淺入深、先易后難,重視學生自我意見的表達,尊重人格,維護人權等[1]。
二、高中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方法
(一)與家長聯手開展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和家庭在學生成長中起著重要作用。高中生屬于社會的一份子,他們的健康成長需要全社會的關心、愛護和支持。高中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單純的依靠學校教育要想在這一方面取得顯著的成效,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學校在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系,通過家訪、電話互訪、家長會、家長委員會等,與家長進行交流和溝通,向家長傳遞有關學生的信息,使家長了解學生的行為動向,積極配合學校做好學生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為學生健康成長保駕護航[2]。
(二)開設校園心理輔導站
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評判標準和側重點方面存在差異,但兩者所遵循的教育規律相同,都是通過講授、感知、引導等方式來進行的,即結合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實際需求選取恰當的方式,尊重學生的發展意愿。在我國,高中生的德育教育開展較早,但思想健康教育開展較晚。所以,高中學校可以在德育教育的基礎上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并將兩者進行有機結合,相互補充、相互滲透。與此同時,學校應不斷豐富德育教育和思想健康教育形式,構建良好的校園人文環境,為高中生的思想發展提供有利條件。例如,教師在開展德育工作時,應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重點,了解每一位學生,深入挖掘學生在思想及道德方面的不足,結合普遍存在的問題,開設專門的心理教育課程,并設置心理咨詢室或心理輔導站,對心理狀態不佳或心理困惑的學生及時進行心理疏導,通過聊天、咨詢、郵件等方式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另外,還可以利用校園黑板報、校園新聞、報刊專欄等方式宣揚心理健康和心理衛生知識,弘揚正確的思想道德理念,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緩解學生身心壓力,促使其身心全面發展[2]。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社團活動,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課內外實踐,例如,開展義工活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明白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三)開展實踐教育活動
無論是德育教育還是心理健康教育,都不能單純的停留于理論層面上,否則只能是紙上談兵,收效甚微。學校在開展文化課教育之余,也應利用一定的課下時間開展一些實踐性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們在這樣的平臺中獲得一次深刻的體驗和心靈上的洗禮,使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發揮效用。不妨與一些社會團體強化合作,大力配合,如教育行政部、社區委員會以及社會公益團體等,借助社會力量促進德育與心理教育工作的開展,例如邀請社會道德模范、心理專家等,開展座談會,通過道德模范講述真實案例,向學生灌輸道德情操,專家心理輔導,化解學生心理矛盾等。社區委員會承辦志愿者活動,如關愛留守兒童、探望孤寡老人等公益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慢慢養成高尚的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另外,家校雙方要主動溝通,加深雙方對學生心理情況的了解。例如采用家訪、話訪、家長座談會等方式,家校雙方協力配合,有利于教師全面了解每個學生實際情況和心理特點,促進高中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3]。
(四)設新教育模式
要實現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還可以從二者的聯系出發,創新出全新的教育模式,實現學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質的同時培養。首先,可以將心理咨詢和德育廣播節目結合起來,開設德育心理廣播節目,在節目中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解答,同時分析闡述其中涉及到的道德理念,讓學生聽眾能夠從中領悟到德育思想和心理內涵,提升自身的綜合水平。其次,可以創設基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比如野外生存游戲、困境模擬游戲等等。這些實踐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相互合作、彼此信任的思想道德,還可以讓學生在困境與困難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增強信心和勇氣,從而實現自身綜合素質的有效提高。
三、結語
對高中生進行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活動發展進步的必然要求,二者雖然存在一定區別,但是也具有諸多聯系。鑒于當前心理健康教育落實不到位的情況,可以將其和德育教育融合起來,實現教育效果的提升。因此教育工作者可以從二者的相互引入以及創設新的教育模式著手,實現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層次深度融合,確保學生在思想水平和心理水平兩個方面都能夠實現逐步提高。
參考文獻:
[1]馮頻.淺談心理疏導在高中德育工作中的應用[J].新校園(中旬),2016,(03):12.
[2]陳杰.論如何將高中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6,(14):64.
[3]張楓.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德育工作中的應用實踐探究[J].新課程導學,2016,(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