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參決
摘要:數學學科對學生思維嚴謹性和學生的科學精神、實踐能力發展都具有積極意義,因此當前的小學教育階段我們很重視數學學科教學有效性提升。小學數學是學生接受數學啟蒙的重要階段,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正確認識數學學科的重要性,并積極反思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解決措施。這也是本文的基本研究思路,希望下文研究內容具有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數學;存在問題;解決方法
引言:
就目前的小學數學學科教學質量來說,盡管在新課程改革影響下,教學方法多樣化,教學理念也在不斷更新,但是我們依然可以看見傳統教學模式的影子,學生主體地位不突出、教學方法不符合實際等問題都是影響小學數學學科教學質量提升的因素。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投身教育改革工作,為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目標達成提供助力。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有效的課堂互動
課堂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但是很多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依然主導課堂,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缺乏參與意識,課堂互動不明顯,嚴重影響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有效性提升。
(二)師資力量較薄弱
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也面臨師資力量薄弱和教師素質不高的問題,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部分教師自身素質能力不足也影響了學科教學質量提升,這樣的教學模式影響下,小學數學教育質量受到消極影響。
(三)教學方法過于單一
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不高,因此興趣激發就是小學數學教師在指導數學教學活動中應該最先做到的問題,但是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在指導教學活動過程中,容易應用單一教學方法,學生在長此以往的學習中產生厭煩心理,教學活動也開始低效化發展。
二、解決小學數學教學問題的方法
(一)創設情境,提高參與熱情
在小學數學情境創設過程中,需要教師具有兒童視野,能夠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設置合理的教學情境,為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比如,講小學數學“克與千克”時,低年級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雖然已經接觸過重量問題,但對重量單位還缺乏認識,而且,重量單位也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1]。因此,在引入新課時,我創設這樣的課堂情境:“同學們,你們都喜歡玩蹺蹺板的游戲,如果讓我們班的王芳和馬爽兩位同學一起玩蹺蹺板游戲,你們知道會出現什么狀況嗎?”然后請這兩位同學到講臺上演示蹺蹺板游戲,最終馬爽這邊會翹起來,因為馬爽比王芳輕。這樣,小學生的參與熱情就會非常高,非常重視新知識。然后,教師繼續啟發學生:有些物品看起來體積很大,其實,它并不比看起來體積小的物品重,比如一袋爆米花的重量大約是50克,一塊鐵的重量要比爆米花重的多。要想知道一個物體有多重,必須要通過實際測量。這時,教師可拿出兩包食鹽,每包是500克,讓學生拿起兩包食鹽托在手上掂量一下,感受一千克有多重。
(二)開展小組式合作,激發探究欲望
小組式合作是彰顯學生主體價值和團體力量的關鍵,是增強生集體意識和競爭意識的科學探究方式。構建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就要遵循合理搭配、科學組合、明確分工的原則,讓學生在探究、交流、解答、討論中掌握數學知識[2]。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教師要明確好自身的角色與地位,要靜然旁觀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行為、態度與情感,并在適當的時候給予表揚與提醒,讓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逐漸增強。例如,在《億有多大》的教學中,教師就以億究竟有多大為起點進行小組合作探究,讓學生在小組式合作中進行“億”的范圍的思考,以此引發學生的互相思考與討論,讓億的大小能夠深入學生的腦海之中。
(三)改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
教師應該認識到傳統灌輸式教學方法的弊端,重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恰當的安排課程,留給學生一定的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時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學生能力和教學目標科學的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理解、掌握教學重難點的同時有機會培養自己的數學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3]。例如在講解“周長”的概念和相關知識時,教師首先讓學生了解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常見的四邊形,然后教師制定教學目標,可以讓學生自己畫圖,體會多邊形周長的含義;也可以將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作為教具,讓學生感知周長的概念;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設置師生互動學習的環節,通過寫、畫、測量等不同的活動,例如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圖形,學生在上面標注周長等,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然后師生交流得出大難,最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表現進行評價,糾正其中的錯誤。
(四)借助信息技術,拓寬數學視野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為實現課堂實效性也應該積極應用信息技術,制作豐富的課件內容,節省教學時間,提升教學效率[4]。比如,講小學數學“時、分、秒”時,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認識鐘面,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知道1時=60分,能正確認、讀、寫鐘面上所表示的時間,理解比分小的單位“秒”,體會1秒有多長,知道分與秒的關系。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在課件上出示一個謎語:“小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滴答滴答響,催人早早起。”經過思考,學生能夠得到謎底是鐘表。然后,教師可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個情境動畫:小明7時30分離家,7時45分到校。之后請學生仔細思考,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少時間呢?教師可先試著讓學生歸納出計算時間的各種方法,使他們靈活掌握時、分、秒。為了讓小學生養成節約時間的好習慣,教師可帶領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作作息時間表。
總結:
綜上,由于眾多客觀因素影響,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有效性提升也收到阻礙,為了解決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需要集中開展教學改革工作。本研究試分析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措施,僅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宋增虎.淺談小學數學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才智,2013,11(18):186-187.
[2]韓志民.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21(22):170-171.
[3]韓志民.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21(04)2:171-172.
[4]胡慶正.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現狀及策略[J].才智,2015,11(18):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