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月嬌
摘要: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為小學音樂教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滿足了人們物質文化多元化的需求,并被廣泛運用到人們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將對媒體技術應用到小學音樂教學中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讓學生在體驗音樂知識的過程中,實現全面發展。小學階段處于教育的啟蒙階段,對知識充滿了好奇和求知,在把多媒體技術引入到小學音樂教學實踐活動中,有利于陶冶小學生的情操,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最終為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多媒體技術;整合策略
引言: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切實的滿足學生的需求。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系統也在發展,而新課程標準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教育教學活動要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把多媒體技術引入到小學音樂教學中,適應了時代發展的需求,響應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融合多媒體技術構建知識體系,梳理教學內容
音樂課堂上不僅要教會學生音樂,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而且要培養學生創新的能力。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這要求學生在擁有一定的音樂基礎的條件下,才能進行創新。從小學音樂課程的設立和課本的內容編排來看,其中所包含內容的兒童特色十分鮮明,這是音樂教育從宏觀上體現的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當前的教學形勢,在這種情況之下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的應用就顯得“順理成章”。為了配合新課標要求和教材內容,使教學過程更為順利,學生的學習效果更為顯著,在小學音樂的教學中積極采取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首先能夠在教育的基礎階段為學生提供更為系統化的知識體系和教學內容的適應性理解,其次,根據教材的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備課,通過積累素材來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其音樂審美的能力。例如:在《春天來了》一課時,選擇春天較為突出的特征,選擇跟歌曲意境或情境相同或相近的資料,如圖片或視頻的形式,讓學生對于春天有一個更為明確的認識,讓學生把握好學習內容,從而為歌曲教學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二、融合多媒體技術指導課堂教學,深化情境感染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設置多樣化的情境教學模式。如果教師能在音樂教學中融合多媒體技術,密切聯系觀察、聆聽和實踐,并用精辟的語言引導學生,用真摯的、生動的情境感染學生,有機結合音樂欣賞教學的趣味性、知識性,那么往往能收獲絕佳的教學效果。所以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融合多媒體技術,能深化情境感染,幫助提高小學生的欣賞能力。例如:音樂作品《法國號》,它的速度相對較慢,表現出柔美的情緒,教師可將其輸入計算機,制作成多媒體課件,用不同的速度為學生播放,不難發現加快速度之后的音樂情緒變得更加熱情、歡快,降低速度之后的音樂情緒則變得更加莊重、優美。教師再讓學生通過哼唱、律動等形式感受音樂,體驗奇特的音樂魅力。通過融合多媒體技術,學生能真切感受到速度在豐富音樂表現方面的作用。教師還可以此為基礎,從計算機音色庫里選擇不同的樂器音色,引導學生聽辨,感受不同音色對音樂形象及情緒所產生的影響。
三、融合多媒體技術指導樂曲欣賞,提高審美能力
按照小學生的思維與心理特征,合理融合多媒體技術營造良好的小學音樂教學氛圍,不但能激發學生興趣,還能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主觀能動性,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學生情操。多媒體技術的交互功能能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多維空間,使小學生在該過程中感受音樂知識和技能的真實、有趣、形象與實用,從而活躍小學生的思維,幫助提高其音樂審美能力。例如:兒歌《數蛤蟆》充滿童趣,教師的教學要培養小學生對美的感受、鑒賞及表現能力。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小學生,他們的自制能力較差,對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是難以完成的,欣賞更無從談起。按照該兒歌的特征,教師可設計新奇的教學方案,融合多媒體技術編輯、組合《數蛤蟆》的碟片,并配上樂曲、制作動畫,為學生創設演示情境。上課時,教師可讓小學生模仿小蛤蟆的形象,以音樂律動的形式走進課堂,通過故事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接著播放動畫,讓小學生從音樂與多媒體技術的融合中感受到美。
四、融合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多媒體的運用是當今教學手段的一種重大改革。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投影、錄音、動畫、影像等現代化教學媒體被越來越多地使用于音樂教學中,它突破了傳統教學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大大開闊了學生的音樂視野,使學生耳聞目睹古今中外的風土人情和歷史畫面,猶如身臨其境。激發了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引起感情上的共鳴,既創設了教學情景,提高了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審美能力,又加強了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三個和尚》是二年級第一學期教學中的一首欣賞樂曲。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感受音樂所表現的人物形象和情節發展,根據這首樂曲的這一特點,我精心設計了一個教學方案,以新奇為主,通過請學生講述《三個和尚》的故事導入,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播放動畫片,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動畫片一開始就深深地吸引了在場的學生,于是我便抓住了這一積極的情趣,開始了新課教學,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過這一實踐證明:教師因勢利導,有效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尤其是用多媒體去創設豐富多彩的音樂情境,能激發學生興趣,很好地調動參與意識,使學生“樂學”,實現信息技術與音樂學科的有機整合。
結束語:
多媒體與小學音樂教學的整合是大勢所趨,使信息社會發展的必然,同時也是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主要輔助手段,但也不可夸大它的作用,正如新課標所倡導的一樣,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切實搞好當前的素質教育改革。
參考文獻:
[1]張莉.分析多媒體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效果[J].課程教育研究,2017(30):189-190.
[2]陳詠梅.小學音樂教學與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有機整合[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5(06):120-121.
[3]方能蘋.小學音樂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有效運用[J].考試周刊,2017(67):157-159.
[4]全琳琳.窺探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滲透[J].讀寫算:教師版,2017(25):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