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早紅
摘要:小學體育教學關注學生的身體素質發育,同步化的關注學生的體育精神素養,是一門既重視身體,又重視心理的課程,體育的互動環節,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觀意愿,從學生的視角出發,以教師的親和力鼓勵學生大膽的表達自己的體育運動想法,收集學生的喜好與意見,了解他們的想法,滿足學生的心理訴求,教師應明確,過于嚴厲的課堂指導模式下,學生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按部就班的完成任務,而制約了學生的思維意識,素質教育下,教師應尤其注意自己的心態與溝通方式,改變體育教師嚴厲的印象,讓學生親近教師,依托體育教師的個人魅力提高體育的互動效果。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師生;有效互動
引言:體育教學的各個環節都留存了互動的契機,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忽視互動,認為學生的想法還不成熟,只要按照有關的活動要求去進行自我的突破,就順理成章的實現了教學目標,這種固化的思維模式在素質環境下受到沖擊,教師意識到體育應開展創新模式,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使得他們主動的參與體育的活動,而不是被迫的按照教師的指示去進行任務推進,教師應在互動中營造輕松的氛圍,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滿足不同體質學生的需求,讓他們各自在互動中展示自由的優勢、特長,建立體育的活動信心,激發學生的體育潛能。
一、小學體育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
1.互動作用失衡
互動中教師習慣性的掌握主動權,鮮少給學生自我表述的機會,有時候學生想要說一說自己的想法,提出相關的意見,但都被教師認為不合理而打斷,沒有順應學生的想法去幫助其理解,我們的體育運動開展目標有哪些,讓學生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長此以往這樣的體育互動中,學生仍舊只能被動的參與,受到教師的支配而不得閉嘴,互動中的熱情也逐漸消減,這種空談式的互動目前仍舊十分普遍,教師并不能真正的尊重學生的意見,更不能在人多的情況下因材施教,總覺得自己的集約化互動是正確的,缺乏對素質教育的深刻理解。
2.師生互動中存在著差異性
現階段的體育教學師生互動還存在著差異性的問題,教師與不同學生的互動程度不同。由于學生的個人體質不同,男女生之間能夠接受的體育訓練強度也有很大差異,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與一些能力強的學生互動較多,男女生相比,與男同學的互動偏多,導致部分學生的內心不平衡,學習積極性所有降低。另一方面,在學優生和學困生方面,存在的差異更大。幾乎所有的教師都偏向于學優生,對學困生的態度則是不聞不問,這就使得原本學習困難的學生,在得不到公平師生互動的情況下,更加沒有辦法學習到應有的知識。
二、小學體育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措施
1.師生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從而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教師要樹立一個正確的教學觀念。教師要有效的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并組織和引導學生進入到學習狀態當中,教師在教學時要尊重、理解學生,要構建良性互動觀念,無論是教學中還是在生活當中,教師與學生都要保持和諧關系。教師必須明確自身工作主要就是圍繞著學生,要根據學生需求與特點開展相應的教學內容,要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明確學生的愛好、興趣、優點等,并在交談當中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從而讓教師成為學生的“朋友”,這樣教師才能為學生設計出符合學生需求的教學形式,更好的根據其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內容,從而更好的推動學生未來發展。
2.參與到教研活動當中,有效將體育教學特點發揮出來
在開展體育教學時,教師不僅僅要向學生講解體育知識,也要帶領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的練習,讓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體育活動當中,從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能與教師之間形成和諧關系。小學階段的孩子身體正在處于發展時期,所以教師必須要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設計相應的教學形式,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制定學生喜歡、感興趣的教學項目,所以教師要多與學生進行交流,明確學生的喜好與需求,并且教師也要發揮自身特點,為學生開展一些實踐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在活動當中養成正確的心態與性格,從而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更好的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發揮體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特點。
3.師生之間互換角色,設計新的體育教學觀念
教師應多融入新的教學思想,選擇新的教學形式,從而為學生設計更好有效的體育教學形式。并且教師也要不斷提升自身專業水平,要不斷學習當前我國新的教學形式和教學理念。教師可以選擇師生角色互換的形式,讓學生能夠理解教師,也能讓教師了解和掌握學生水平,從而更好的制定有效教學方法,增強學生整體能力,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有利基礎。
4.利用互動游戲形式,實現師生情感上的互動與交流
體育教師也可以有效利用體育游戲形式來提升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興趣愛好設計游戲活動,并讓學生參與到活動當中,與教師一同開展游戲活動項目,在于學生進行互動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滲透素質,從而更好的促進小學生未來發展。教師可以先對學生進行調查,明確學生都喜歡什么體育項目,之后再讓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項目來設計相應的游戲活動,使體育教學活動更具活力,對促進學生發展也有著極大的幫助。
5.以競賽為主要形式的互動
開展競賽活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讓他們在競爭環境下積極進取,自主參與到教學環節中。在競賽過程中,便于教師與學生進行有效互動,也有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例如,在籃球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教學生投籃的技巧,然后將學生分為各個小組,開展投籃比賽,在規定的時間內看看哪組投籃命中率最高,即為獲勝。在完成了基礎階段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進行實戰的籃球比賽,由教師作為評委,參與到比賽環節中。在比賽結束后,教師再以教練的身份對學生進行指導,讓他們更好的掌握技巧,獲得提高,在此過程中,教師真正成為了學生的引導者,師生間的溝通多了,距離近了,感情也更深了。
三、結語
總之,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進行有效的師生互動能夠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為學生帶來良好體驗的同時,對教師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也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張亞東. 小學體育教學中師生如何互動的探究[J]. 當代體育科技,2016,(21):70+72.
[2]陳學麗. 論小學體育教學中師生的有效互動[J]. 學周刊,2016,(25):152-153.
[3]宿諾.論小學體育教學中師生的有效互動[J].教育文摘版,2016(8):34-34.
[4]李亞光,李海俠.論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師生的有效互動[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