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雪梅
摘要: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在教學中循序漸進的幫助學生夯實基礎,在基礎的認知上鋪陳理解,完成美術抽象到直觀的轉化,在生活情境的滲透中,領會美術的內涵,小學美術教學應結合學生的美術自體感知能力,引領學生走出美術認知的誤區,通過色調的搭配、結構的搭建、情境的渲染等多個層次深入淺出的感受美術,預留課堂的時間允許學生暢所欲言的表述對美術的觀點,盡情的闡述對美術的想法,拋出問題的困惑互相解析,品咂美術的意蘊,使得學生徹底的消弭對美術的認知障礙,迸發創意的靈感火花。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引言:小學美術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鼓勵學生拓展想象空間,結合童年時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利用畫筆盡情的展示虛擬的思維世界,通過觀察分析,從模仿到創新,以貼近學生生活情境的元素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包容學生個性化的觀點,針對學生的創作做出反饋,教師應善于挖掘想的創作閃光點,幫助學生建立創新的信心,使得學生勇于突破思維的束縛,在不同的互動情境中一展所長,調動對美術的好奇心理,強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美術課堂上遵循學生主體理念,體現學生的主體意志,使得學生從被動的求知狀態變為主動的美術探索,盡情的發揮自己的童趣優勢,在多樣性的美術創作中活動啟發。
一、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創造
創作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想象能力的延伸,創造與想象兩者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學生在創造的過程中,結合已有的命題展開聯想,給思維插上想象的翅膀,從生活中的所見所感出發,搭建創作的基石。小學生的想象力應不受課堂的拘束,有賴于教材得到靈感, 又突破教材的限制,從生活的視角出發,多維展開想象拓展,衍生美術的創作新想法,教師應幫助學生構建美術的思維導圖,以一個關鍵的元素出發,延展到有關的情境氛圍中,大膽的表達,營造出自由的美術創作氣氛。例如:教《迷彩服》這課時,先讓學生說說日常生活當中自己見過的迷彩服是什么樣的,學生就開始討論到軍人穿的迷彩服,比如空軍、海軍等不同的迷彩服。就此,老師和學生可以討論迷彩服的用處,其實,不僅人類有迷彩服,很多動物朋友們也有自己漂亮、別致的迷彩服,想不想了解了解呢?瞧,(出示課件)它們的迷彩服多有意思啊!色彩鮮艷。有點狀的,有線條的,有面狀的,漂亮嗎?但動物朋友們的迷彩服,除了裝飾自己,使自己變得漂亮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誰知道?對了。(出示課件)動物朋友們的迷彩服,也一樣可以保護它們,使它們遠離敵人的傷害。下面就請同學們大膽去想象,去設計款式又新穎,保護功能又強的迷彩服吧!學生們展開天馬行空的想象,創造出各種各樣有趣的服裝,在創意的迸發中獲得喜悅。
二、讓學生的思維走出教室,走進生活
學生的思維模式會根據自己所學習的知識而逐漸被禁錮在教室之中,但是我們知道,藝術是來源于生活的。尤其是對于美術而言,生活是必不可少的參照物。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美的事物,讓學生走出教室,走進生活,才能讓學生知道生活的百態之美,才能給學生的創新能力帶來新的創作之源。例如,我們讓學生畫出春色。千萬不要讓學生照著課本上進行臨摹,我們可以帶領著學生走進春天,讓他們各自找出一個景色來進行描繪。當然,作為教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規定學生畫作的內容,要讓學生自己感受,春天應該是怎樣表現。學生的畫作內容各有不同,有的畫出春天的綠柳紅花,有的畫出春天中的人物穿著,還有的畫出春天里冰水同在的湖面。這樣不僅讓學生的思維開拓,也讓學生走進生活,創作出生活之美。
三、調動學生創新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如果在課堂上教師一味地想教學生如何畫、如何做,那么不但教師教得呆板,學生學得也無趣,課堂上自然就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得不到發揮。我們知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欲望,那么怎樣來提高學生的表現欲,讓他們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呢?我覺得,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競爭的方法,給學生創設表現自己的機會,這樣做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會大大地提高,并在比賽中促使自己不斷進行創新。在“圓形物”一課中,我就采用添畫比賽的方法,讓學生在圓形內外添幾筆畫,使之成為另一個物像。結果,學生們添出了許多新的物像,有鐘表、有太陽、有花朵、有線球、有娃娃臉……通過比賽,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發揮,整個課堂教學氣氛也很活躍。此外我還進行了三角形、正方形等簡單圖形的添畫比賽,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都很高,同時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融合其他的藝術形式展開創新
美術與音樂可以說是小學實施美育的兩大學科,從理論上來說它們似乎是兩種殊不相關的藝術,前者通過音響訴諸人們的聽覺的感官,后者通過線條和色彩訴諸人們的視覺感官。但音樂與美術之間確實存在著某種聯系。首先,音樂中的旋律是以時間為畫筆在不同音高位置上勾畫出來的線條。音樂中抽象的旋律與美術中組成具體可見形象的線條存在某種對應關系。正因為如此,抽象派的美術作品十分的接近于音樂,作品中的點、線、面仿佛都是在向人們歌唱,如康定斯基的《作曲》和蒙德里安的《百老匯的爵士樂》。其次,從物理學角度來說,音樂中的聲音和美術中的色彩都是一種波動,即聲波和光波。盡管這個推測還不足以將音樂色彩與美術色彩一一對應起來,但人們依然依靠感覺在它們之間設下某種對應關系,如明朗、暗淡等等。美術活動能引發兒童的創造力。而音樂憑借著具有豐富的情感內涵音響,能直接迅速地通過聽覺作用于兒童的大腦,引起情緒共鳴,發展審美情感,培養創造能力。同時,音樂以其明快的旋律,能夠改變美術課堂教學的沉悶氣氛;而美術則以其清晰的畫面,也能使抽象的音樂語言增強形象性。既有利于創設課堂教學的審美氛圍,又有利于學生愉悅身心、激發靈感、發展思維和陶冶情操。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生的創新力是不可限量的,不要讓我們的“統一”把他們的創作扼殺在美術課堂中。讓學生將色彩帶入我們的未來生活,還是要我們的美術老師認真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陳曦.小學美術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學周刊,2016(01):101.
[2]劉昕輝.小學美術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新課程小學,2016(01):28.
[3]李莎莎.論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美術教育研究,2016(18):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