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鑫
摘要: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合理評價能夠為教學的規(guī)劃和設計提供根本的依據(jù),也能夠?qū)W生進行更具針對性的教育和培養(yǎng),促進他們的進一步發(fā)展。閱讀能力的評價需要結合閱讀評價標準以及學生的實際閱讀情況,進行合理、客觀的評價。這是語文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不容忽視。本文就將立足于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圍繞閱讀能力標準和學生評價的一致性展開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標準;學生評價;一致性
引言: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對教學的要求不斷提高。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是幫助學生打下基礎的重要時期,該階段對學生的正確評價以及科學的教學規(guī)劃是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激發(fā)學生閱讀動力的關鍵所在。想要使閱讀能力標準與學生評價保持一致,教師就必須深入了解閱讀能力的構成要素,評價學生的標準與方法,真正發(fā)揮出評價的有效作用。
一、閱讀能力構成要素
閱讀能力構成要素主要包括:認知要素、能力要素,情志要素。認知是開展一切學習活動的重要基礎,對于文章的閱讀,學生必須以理解文字和句子為前提,掌握每一個字詞的意思,才能將其串聯(lián)起來,通順的理解。缺失了認知的基礎,學生是無法完成閱讀任務的。而能力要素則決定了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是認知基礎上更高閱讀能力的體現(xiàn)。閱讀能力的形成是由學生的個人學習能力、興趣、基礎和智力等因素決定的,能力的不同導致學生對于同一閱讀內(nèi)容的理解和領悟程度也不同,這一效果也體現(xiàn)在其它方面的學習中。最后,情志要素是學生對閱讀學習的興趣、積極性、主動性和自信心的體現(xiàn),這一要素也決定了學生閱讀學習的效果。興趣越充足,學習效果就越佳,反之缺乏自信心和學習熱情的學生就會對閱讀產(chǎn)生抗拒情緒,從而影響他們閱讀學習的效果,影響學生日后的全面發(fā)展。閱讀能力對學生發(fā)展的作用不可忽視,對學生語言能力、交流能力和表達能力影響較大。如果小學生具備較好的閱讀學習能力,其語言表達能力也會相應提高。
二、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標準框架建構及分析
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標準框架主要有五個部分構成,分別是理解,分析概括,領悟體會,創(chuàng)意,欣賞評價。
(一)理解
理解是指在閱讀過程中對于字、詞、旬的把握程度,只有對于字、詞、旬有了基本的掌握之后才能更好的進行閱讀。判斷對于字、詞、旬的理解程度可以通過轉換、解釋三種方式測試。
(二)分析概括
一篇文章中,不同的部分表述了不同的內(nèi)容,展現(xiàn)了不同的思想情感,需要學生進行分析和總結才能了解文章結構,敘述特點,更深入的品析內(nèi)容。分析出了要理解閱讀材料內(nèi)容之外,對于該閱讀材料的結構、表達思想等方面也需要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常會叫學生將一篇文章分為好幾個部分,包括總分總、總分、分總等幾種形式,并要求學生概括每一部分的內(nèi)容,并通過各個部分的概括從而概括整篇文章的內(nèi)容,主要是為了檢測學生對于該篇文章的內(nèi)容理解和結構的理解程度。
(三)領悟體會
領悟和體會的內(nèi)容不僅僅停留在語言所表達的意義,而且涉及語言表達的結構、規(guī)律、方法等,更涉及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情感等內(nèi)容,具體表現(xiàn)為在理解篇文章(文段)表層意義的基礎上,找出隱含信息,如引申義,其他拓展內(nèi)容,等等。包括推斷詞語、句子中包含的更深層次的含義,主要是結合上下文以及作者的感情推斷其包含的意義,推斷作者的情感、所表達的主題和觀點,以及作者的態(tài)度等等。推斷整篇文章的目的,以及結合自身生活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從該篇文章中領悟到的思想和道理。
(四)創(chuàng)意
在理解文章意思的基礎上,找出解決問題的新想法,提出文章的新寫法,運用所讀的信息解決實際問題。包括推斷、想象文章未闡述而又有理據(jù)可推出的內(nèi)容,為文章提出富有新意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見解,為篇章提出新的表達技巧的建議或改寫文句,靈活運用所讀信息,解決自己所遇到的問題。
(五)欣賞評價
在學生自身的理解基礎上,對人物特點與思想內(nèi)容加以評價。包括對人物的評價、文章思想內(nèi)容的評價、詞語、句子的評價、表達方式的評價,等等。其答案沒有對錯之分,言之有理即可[1]。
三、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學生評價的一致性分析
(一)小學生閱讀能力一致性評判模式
在小學生閱讀能力評判時,教師要樹立全面評判目標,站在整體角度對學生閱讀學習情況和理解能力評判,利于科學合理分析學生學習狀態(tài)和能力。教師可以利用SEC模式開展,滿足當下小學語文教學要求,滿足小學語文試題研究標準和要求,是一種具有一致性特點工具。從閱讀試題深度、閱讀試題廣度、閱讀試題種類、閱讀試題內(nèi)容等等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這主要是因為SCE模式自身特點決定:其一,SEC模式是一個和數(shù)學與語文等等不同科目聯(lián)系密切,具有實際應用性、值得信任數(shù)據(jù)和信息收集工具,其二,SCE模式收集閱讀教學實踐中信息和數(shù)據(jù),收集教學內(nèi)容和主旨。其三,可以對教學標準。評價開展一致性分析和研究[2]。
(二)小學生閱讀能力一致性評判內(nèi)容
其次,在實際評價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提高對閱讀內(nèi)容關注度,把知識進行分類處理,主要把其劃分為三個不同內(nèi)容:理解、知道、掌握。知道是需要學生初步對閱讀知識和內(nèi)容具有初步了解和認知,能夠自主開展基礎閱讀活動,但是注意的是,學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無法深入去理解和掌握閱讀內(nèi)容與中心思想。理解,是在學生初步理解文章內(nèi)容和意思后,對閱讀內(nèi)容進一步總結和概括,加深對文章印象和領悟。教師也要注意,對學生閱讀能力評判時,對學生字詞和句子理解,對不同段落和小節(jié)理解進行分析和判斷,及時檢測和了解到學生學習能力與掌握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素質(zhì)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結語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標準和學生評價的一致性研究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要在激勵學生閱讀興趣和提高閱讀能力的基礎上探索出一套完善的學生評價體系,使評價不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關注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把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標準貫穿到評價的過程中去,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喻徳琴.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標準與學生評價的一致性研究[J].課外語文, 2017(3):102-103.
[2]周立靜.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標準與學生評價一致性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 2016(20):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