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靜雄
摘要:課外閱讀是語文課內教學的一種填充,也是學生語文素材累積的必要途徑,部分學生在寫作上遇到阻礙,想要尋找寫作的技巧與便捷途徑,課外閱讀中的內容可以說是作文創作啟蒙的百寶箱,閱讀的不斷累積、思維的不斷發散便是學生想要探尋的創作捷徑,每天不間斷的閱讀,必然會潛移默化的提高寫作的水平,學生在作文創作中,靈感如泉眼一般噴涌,很多看似已經遺忘的閱讀文字,如源泉活水般涌現在腦海中,使得學生的描寫更為細膩真實,情境的構建更為豐富多彩,教師應明確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借助課外閱讀的多樣化素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積極的參與作文的修改,不斷的填補自己的認知空缺,使得作文內容能夠引發讀者的情感共鳴,獲得好評。
關鍵詞:課外閱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重要性
引言:小學語文的作文教學是重點環節,也是小學生語文學習中較為薄弱的環節,小學生語文的知識累積本身就較少,很多的文字運用還不夠靈活,而作文需要學生構建完整的組織框架,敘述有關的命題情境,還要表達自己的情感認知,這對于學生來說難免感到力不從心,部分的小學生對作文的自主創作信心不強,也連同對語文的學習失去了信心,想要寫出一篇優秀的文章,必然要多讀書,讀好書,學生貪玩好動,缺乏閱讀的毅力,教師責無旁貸,應引導學生塑造終身閱讀的意識,通過課外閱讀了解不同體裁下的寫作方式,鼓勵學生整合童真話語,寫出有意思的內容。
一、讀物要與學生心靈相通
教師可幫助學生挑選課外閱讀的素材,閱讀的內容應在引入眼簾的一剎那吸引學生的眼球,并在閱讀的過程中,調動學生的閱讀好奇心,使得學生一氣呵成,將整篇文章梳理清晰,構建與心靈的互通橋梁,學生能夠借助文本展開思索,雖然沒有在生活中接觸過有關的情境,但學生拓展了眼界的同時,更加代入自己的角色,體驗到不一樣的經歷,讓思維徜徉在廣闊的空間中,衍生更多的作文遐思。例如:《丑小鴨的故事》《格林童話》等,大部分故事里面的人物都是通過幻想得來的,里面還包含有人物、情景、環境假設,此外故事情節也是通過虛幻呈現出來的,但正是因為這些幻想給孩子們帶來了理想、希望等,并能反映出學生的心理需求,所以這類讀物具備較大魅力。科幻小說不但具備幻想這一特征,還具備一定的科學性,是人們向往美好事物的表現形式,與童話故事讀物相比起來更具有閱讀性。例如:人類想探索宇宙尋找出第二個“地球”,在美國宇航局發布發現第二個“地球”的消息,天文學家了解到這顆星球的“宜居地帶”所占據的面積較大,這正是人們不斷幻想與探索才尋找到的答案。好奇作為小學生的天性之一,對未來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總會詢問“為什么”,因此選取與學生心靈相通的讀物,順應學生的好奇心才能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擴展其閱讀空間。
二、課外閱讀可促使學生全方位發展
如今已是倡導素質教育的時代,而幫助學生實現全方位發展也是教學活動任務之一。在語文作文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可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原因是,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小學生的行為、認知等相關方面易受到相關的影響,從而幫助其更好地成長。比如,《三毛流浪記》可以讓學生體會到三毛生活的來之不易,并且重視在生活中要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更加珍惜已擁有的生活;《十萬個為什么》學生可以對科學方面的奧妙有一定的了解,促使其思維發散,善于探究其中的奧妙;《窗邊的小豆豆》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感受到生活的細膩美。總而言之,通過閱讀不同類型的兒童文學,讓學生在思維、行為等相關方面受到積極的影響,達到他們實現全方位發展的目的。
三、讀物的語言水平需高于學生
小學語文教學是開發學生智力、語言能力的基礎課程,其可以讓學生的精神修養以及語文修養得到全面的發展,因此在開展課程過程中要合理應用課外閱讀活動,并合理選取教材。選取的閱讀書籍語言水平需高于學生。例如: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選文言古詩等經典范文,該類型的文章內容豐富、優美,可以直擊學生的精神世界,在閱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從文章中領略到作者的精神、語言修養。如:“唐詩三百首”“名人名言”等,通過不斷閱讀背誦,即使不會作詩也會吟誦,這些詩句、名言都具備比較廣泛的傳頌率,同時其包含的深意也有所不同,在語文教學時讓學生不斷閱讀,提高學生的領悟能力。例如: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唐朝詩人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等。這些詩句的意境都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比較容易引發共鳴,所以應該多選取這些與實際生活、學生心靈相接近的文章作為閱讀教材。
四、豐富形式注重寫作
相較學校單方面組織的課外閱讀活動,學習和家庭相結合的課外閱讀活動,會更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效率。教師與家長的合作在這方面發揮著重大作用。在學校,教師可以開辟專門的課外閱讀課,給予小學生閱讀的時間;在家庭,家長在小學生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的前提下,鼓勵小學生閱讀。學校和家庭二者結合,加之一點一滴的積累,小學生閱讀量以及寫作能力自然能夠提高。在《一株紫丁香》中,課本為小學生提供了在老師窗前放置一株紫丁香來表現對老師的尊敬這個素材,但這并不足以使一篇文章充實,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小學生則可以積累更多的素材,比如,程門立雪、焚香禮拜,在作文中與紫丁香素材同時運用,這樣的話會使這篇作文增色不少。再者,一場寫作比賽、一場讀書交流會等活動,都會有效促進小學生關于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與寫作能力的提高。
五、結束語
總之,小學作文教學在小學教育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而小學教育是一個人教育的開端,長久的閱讀量累計,不斷聯系實際所獲得的感悟,實現快樂寫作,不僅能夠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更是人生的一筆財富。為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給予高度的重視。
參考文獻:
[1]楊斌林,胡彪.談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7(09):3+5.
[2]王彩.論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科技經濟導刊,2016(22):147.
[3]徐艷.淺談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學周刊,2015(01):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