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亞茜
摘要:就小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來說,在數學教學中應用趣味性教學方法更有利于激發小學生的思維潛力,養成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但是傳統教育理念對部分教師的影響還是十分顯著,很多教師在指導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缺乏科學教育理念指導,在教學方法應用上缺乏科學性,這樣的教學過程不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特征和學習需求,因此我們需要以新課改理念為依據進行改革。本研究中筆者將集中分析趣味性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的應用路徑,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趣味性
引言:
新課改影響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在逐漸發生變化,我們也看到了傳統小學數學課堂的弊端,針對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廣大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者積極分析和研究對策。基于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提升課堂教學趣味性是有效吸引小學生注意力的路徑,這對構建有效課堂具有積極意義。
一、注重課堂互動,保證趣味教學
課堂互動是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路徑之一,小學生本身在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上不足,需要教師提供必要的指導,因此教師要致力于打造互動型課堂。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在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方面教發揮著主要的作用、承擔著主要的責任[1]。舉例來說,教師在互動教學中可以通過激勵教學方法,為學生建立學習自信心。當學生成功回答問題,或者考試拿到好的成績時,教師應該主動去表揚學生,培養學生自豪感,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肯定,這樣學生才能形成堅持學習的信心;當學生回答錯誤,或者成績不好時,將批評職責的話語轉變為鼓勵的話語,讓學生了解到“我能行”從新建立學生自信心,并將其他同學成績優秀的學生作為目標,形成良心競爭。培養良好的學習風氣,培養學生的自豪感,促使小學數學教育水平不斷提高。例如,在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有關內容教學中,可以請同學來口算回答,如果學生答對了,可以讓全班為其鼓掌,培養學生自信心和自豪感。如果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出現了計算錯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筆算,然后對得出的結果進行肯定或者糾正。
二、增加生活化氣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本身就和現實生活具有很顯著的聯系,因此我們需要集中分析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合理融入生活氣息的路徑。由于小學生受思維能力局限,在知識原理理解上具有很大難度,因此教師可以結合生活現象和實際問題引導學生理解和學習理解知識內容,降低數學知識學習難度,激發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為學生創造生活化的學習機會,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能為生活提供便利,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實用性,從而不再覺得數學遙不可及,增加數學學習的興趣。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力求教學內容貼近生活。在數學教學中,可以利用情境教學法,依據教學內容設置相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融入到生活情境中去學習[2]。比如,在上《元角分》時,教師可以在講臺上擺放不同的物品,表上價格,讓學生上臺購買。學習可以在這個購買商品的生活情境中學習如何進行價格加總,如何計算優惠折扣,讓學生聯想到生活中購買商品的經歷,從而增加了學習的興趣,活躍了思維,激發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欲望。
三、合理利用游戲活動,深化學生數學意識
游戲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對小學生的學習質量提升具有顯著作用,游戲小學生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游戲是學生最高效、最自然的學習形式[3]。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借助游戲形式滲透數學意識,可以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原理的理解,轉變數學學科抽象、晦澀的特征,有效實現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使得數學學習更加趣味化、形象化,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影子游戲中,讓學生自主挑選尺子、繩子、木棒等工具測量影子,學生會依據自身的生活常識和經驗自主選取測量工具。學生能夠通過泥沙水游戲,感受容量守恒和質量守恒定律,沙子還能在各種各樣的容器中形成多種多樣的形狀,利于學生對各種圖形及空間的認識。在超市購物游戲中,學生能夠把超市中的物品進行分類,在購置環節理解、掌握加減乘除運算知識。在積木游戲環節,學生不僅認識了幾何形體、測量、空間等數學知識,還學會了分類、比較、排序等數學知識,學生在選取積木構建建筑物時,能夠將上述數學知識應用于實踐當中,學生能夠在游戲體驗和自由活動中掌握新的數學知識和經驗,進而深化學生的數學意識,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
四、小組合作學習,構建有效課堂
小學數學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組成小組,通過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依靠多人的力量完成共同的任務。學生在小組中大膽發言,評價別人的看法和觀點,有利于增加同學間的友誼,增加數學學習的趣味性[4]。比如,在上《認識多邊形》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多邊形的具體知識,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探究多邊形的特征。讓小組成員嘗試用切割的方式,將平行四邊形切割組合成長方形,在小組合作完成任務后,教師可以講解平行四邊形面積算法的原理。從而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了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轉化關系。之后,教師可以順帶提出如何對梯形面積進行計算的問題,由小組共同探討,此時,學生各抒己見,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學生在交流中進步,得出最終答案。學生在合作過程中感受輕松、活躍的氣氛,增加了數學課堂的趣味性。
結論:
綜上,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已經不符合當前的教育形勢,想要實現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還是需要我們轉變傳統教育理念。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針對趣味性教學增加經驗積累,提高趣味性教學的實踐效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課堂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從而改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質量,促進小學數學教育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智娜.趣味性教學方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2015,10(10):274-275.
[2]鞠萍.淺析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措施[J].新課程學習,2014,11(02):201-202.
[3]黃志鵬.趣味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5,21(15):329-330.
[4]焦永芳.淺析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措施[J].赤子,2015,21(12):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