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惠英
摘要:近來,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關注,作為一名小學高年級班主任,兼語文教師,我常想:如何在繁忙的日常工作當中,對學生進行心理方面的教育?如何在“以德育人”的同時“以心育人”呢?既然班主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載體,那么能否將二者有機結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呢?針對問題我作了許多的探索和實踐。
關鍵詞:學會傾訴;善于表達;作文教學;心理健康
我們學校是以“成功教育”為辦學特色的,要求每個班都要申報一個成功的項目,期中末學校考核。我們班申報的是“作文教學”—每個學生都一本精美的作文本。作文沒有內容要求,沒有字數要求,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就可以。
寫出真情實感,字工整的可以在本子上得到一個笑臉,笑臉可以為小隊加分,學生的寫作熱強十分高。也創辦了班級報刊——《501班作文報》,同時設立了編輯部,評審團,被發表作文的同學還能拿到“稿費單“(是我自己設計的),得到的同學可以為小隊加3分,同學們積極撰寫、投稿,熱情更加高漲了。
案例:黃征康文章《我的“BOSS” 》開頭是這樣寫的:
“我的BOSS”是“灰常”牛的郭浩源。她和我VS了n次,結果我輸了n次,這是我最“杯具”的囧事。
【評語:這個開頭讓我眼前一亮,真是很有現代感,很有時尚感。】
案例:吳洋文章《每天來校前的那段生活》:
我是坐公交車上學的,每天到校前都是很有趣的哦!
“零零零……”(熟睡中)“起床啦!6:15啦!”我媽媽喊道。我迷迷糊糊地說:“才6:15,6:25起來好了。”“不行,等會兒公交車就沒了。”“哦……”我起來穿好衣服,洗漱完畢后,就下樓了。我一邊走一邊想:“今天是吃包子呢?吃肉夾饃呢?還是吃東河肉餅呢?”啊,就吃火腿夾饃吧,雖然有點辣(火腿夾饃就是里面夾著火腿和蘿卜的那種),將就著吃吧。在公交車上,遇到了陳昊翔,就跟他說話,到站了就等他吃早飯,順便買只筆,最后跟他一起走進校園。
哈哈,這就是我每天來校前的那段生活,你沒我開心吧,希望你來上學也是很開心的。
【評語:很稚嫩,很真誠,很美好的聲音,很不錯。不論是從語言上看,還是從內容上看都有一種濃濃的小學生的情趣,有一種純真的美好!】
小學生作文教學,是實現語文素質教育的突破口,而在作文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又是實現語文素質教育制高點。作為一名教育者,筆者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去考量:
第一、緊緊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提倡寫真情實感,使學生學會傾訴。
誠實是一種美德,它在小學生作文中的具體體現是寫真人實事,抒發自己真情實感。用葉圣陶先生的話說,就是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這是對小學生作文最起碼的要求,也是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的基礎。
第二、緊緊圍繞學生的現實生活,豐富寫作素材,使學生善于表達。
生活是作文的本源,離開了生活,作文便失去了源頭和生命力。小學生學習寫作文,主要以生活為基礎。因此,抓住這一切入點,將心理健康教育向學生的日常生活滲透,與作文教學相結合;把對整體學生的心理教育與個別學生的心理教育相結合。
我們班每位同學都有一本本子《我為生活拍張照》其實就是寫日記。不要求日記字數的多少,也不要求語言的華麗,因為有時黑白照也是很美的,你要處理成黑白照片還是彩色照片自己決定,因為生活的攝影師是自己。
1、教師要努力給學生創建一個能靜靜地想一想和寫一寫的環境
我們班每周2周4開展“我為生活拍張照”活動,就是寫寫自己的生活、寫寫自己的學習或寫寫自己的心情,讓孩子們來親近寫作,熱愛寫作。孩子們靜靜地打開“我給生活拍張照”,回憶生活、體會生活、書寫生活,把一個個樸實的、簡單的、真實的瞬間,從心里慢慢地流到筆尖,再由筆尖慢慢地流到本子上。
2、少訓練“文字”,多養育“文心”
語文課標提出: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特級教師——管建剛說:“鋪天蓋地的‘文字技巧下,作文會有什么下場?中國足球一樣的下場。中國足球的國少隊、國青隊戰績都不錯,到了國奧隊,一塌糊涂,臭名遠揚。從國少隊就進行強化性的足球技能訓練,其惡果是訓練掉了足球的激情和夢想。作文教學,過早、過分的注重文字的技巧訓練,其惡果是訓練掉了文字的激情和夢想。”
3、創辦《501班作文報》
我們當老師的都知道小學生的興趣是不太穩定的,必須有“意志”保駕護航,為此我們班辦了《501作文報》,每周一期,成立了編輯部,評審團,為了公平由小隊輪流對投稿的文章進行評審。每期作文被發表的小作家都可以得到我們班的稿費單,如下:
《501班作文報》稿費單
————同學:
祝賀你在《501班作文報》上發表作文《 》,為小隊加得3分。發表,意味著你的寫作才華被肯定,意味著你有著巨大的寫作潛能,只要你堅持寫作,一定會有了不起的成就!
《501班作文報》編輯部
年 月 日
事實證明,在作文教學中,小學生的心理漸漸地變地健康、陽光,你看他們的作文會說、會笑,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個充滿朝氣的孩子,我們應該好好的用起作文教學這把金鑰匙,打開孩子的心門,走進孩子的心間,滋潤孩子的心田。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教師》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1.增刊
[2]《小學教學研究》 2011.10 總第4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