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旭光 安從工 李雪嬋
摘要:低碳產業園區已經成為我國工業時代發展中的主流,這塊區域也是能源和資源消耗的密集地。文章主要分析了低碳產業園區的發展現狀、低碳技術的創新路徑以及低碳產業園區發展的對策等幾方面的內容,并通過國內外案例分析提出應對挑戰的建議。面對低碳產業園的建設和發展,我國應該從整體著手實現全方位的低碳轉型,引導人們共同創建綠色、生態、文明的生活方式,這也是當今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低碳產業園;技術創新;生態文明
檢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國分類號:J0-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832(2016)04-0101-03
一、我國低碳產業園區的發展現狀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勢頭表現的相當迅猛,與此同時,能源消耗也在直線上升,正因這樣我國每年的碳排放量都在持續增加。我國在低碳技術方面的研究和實踐能力還比較薄弱,技術上的不足就使得我國低碳產業園區跟別的國家產生差距。其本質問題就是缺少核心的低碳技術。在過去幾年的經濟發展中,我國的光伏產業增長迅速,但是還不能稱之為新型產業,因為我國缺少這方面的核心技術,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應用體系。所以我國更應該加快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同時還需要加快我國低碳產業的發展。再加上資源和環境的兩種壓力致使我國低碳發展的道路越發寸步難行。目前我國實現低碳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減少工業的碳排放量,我國的低碳產業與節能減排的國策緊緊聯系在一起。在以后城市發展規劃中應該把低碳產業放到首要位置,而產業園區不僅是我國整體經濟水平上升的重要體現,也是發展城市目標區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高新區的產業經濟上升值更是占到了目標城市產業上升值的30%以上。從城市中心城區的企業慢慢向外遷移以及新建工業項目逐漸向園區集中。這種情況來看,產業區域在我國經濟上升中的比重還將進一步增加。同時,產業園區也是集中排放二氧化碳的核心區域。因此,促進產業園區的低碳化發展,建設低碳產業園區是我國踐行低碳發展理念,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內容。
二、我國產業園區的低碳技術創新路徑
(一)推進園區低碳能源系統建設
為了加快我國低碳產業園區的生態系統建設,應該在高級別的高新技術地區優先運作。在基礎良好的產業園區進行綠色能源的開發,并根據當地的各方面能源展開逐步的示范試點任務。在能源豐富和土地遼闊的大西北地區,可以作為示范項目的重點區域。該批產業園區建設太陽能電站與風光儲能設備,并且在我國的中東部地區,建設了一批產業園,主要是利用工廠的廠房與居民建筑的屋頂作為伏光的聚集地,這不僅滿足了工廠以及企業的自給自足的用電需求,而且也形成了分布式伏光發電的試點項目。在多聯產公用工程島體系中,形成了以熱電聯產為核心的產業園煤化、石化等工業,來進行生產清潔以及能源綜合利用等技術方面的試點項目。為建設一批冷熱電聯拱和分布式天然氣熱電聯產的工程項目,優選一批人口居住密集的園區和辦公商務區來進行分布式能源天然氣體系、低碳建筑、地源熱泵工程作為項目示范點。
(二)加快產業低碳化的進程
產業園區的低碳化建設重點是依靠園區產業體系的整合來推進的,產業體系的整合決定了能源經濟運行的模塊,同時也控制著產業園區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從整體看,產業結構中,第一、三產業中的能源量與第二產業相比差距較大。然而在第二產業中大型重工業的力度遠大于普通的制造業。在同等的行業中,技術程度與能源的使用率成反向發展。所以,產業園區的設置以加大服務業為培養的重中之重。高新科技發展產業一般屬于低排放高含量的產業,因此,必須降低高污染產業的碳排放量,淘汰落后的產業體系,以利于低碳產業園區更廣泛的優化發展,加快產業園區的體系變革,向零碳排放的目標前進。
(三)建立健全園區的碳匯工程建設
低碳產業的發展、低碳能源系統的建立以及經濟發展模塊的變化都是產業園區低碳發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碳匯工程的建設更是園區低碳建設的重要措施,碳匯的概念指的是在大氣層里過濾二氧化碳的一個程序、機制或能效。陸地的兩大主要自然生態碳匯系統是草地和森林,加快低碳產業園區的碳吸收能效的路徑是擴大綠地面積,從而有效的減少碳排放。分析產業園區的整體規劃和室外空間的平面布局,布局大量的灌木、河面以及森林等生態區域,建立全面的生態體系,增強產業園區原有的碳匯能力。還應該利用一些技術性的手段,比如利用碳封存和碳捕獲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碳封存和捕獲技術主要指二氧化碳在有關項目中提取,排放到特定地方來封閉存放。這也是與大氣隔離的一項長遠的對策,它主要控制中樞區域的二氧化碳,比如水泥廠、發電廠、石化企業等等。從可持續的角度來看,碳捕獲與封存的方法是縮減二氧化碳排放的可靠保障。
如圖1所示,M50創意園區的工程建設對發展現代化低碳產業園區有著重要作用。為了減少各個產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提倡綠色生態服務,加快碳匯產業的發展,總的來說都是低碳產業園區發展的戰略部署。在以科學技術為重點的無碳產業發展的同時,大力開展產業園的新能源碳匯節能減排服務項目,拓寬低碳資源渠道。將原本的自然資源轉換成金錢財富,上海的沿江區域是公認的重要土地資源,同時也作為上海土地資源的后備軍來開展灘涂碳匯項目。這些都大大提高了_上海的碳吸收力,對上海地區的經濟發展非常有利。從而促進了_上海建筑行業的低碳發展,也是新時期低碳區域開發的新任務。
三、我國低碳產業園區發展的對策分析
應該支持和鼓勵創意產業園區的空間創意改造,逐步實現城市文明和低碳經濟的充分結合。創意產業園區大都擁有直屬的監管單位和明顯的界限,很多創意產業園區都是由小廠房和老城的街道自由形成的沒有明顯邊界的區域。這些自發形成的創意產業園區和由老廠房改造而來的產業園區都有突出的低碳化特征,并且還會影響到附近人們的生活,進而更加有利于低碳消費的發展,鼓勵創意產業集聚區的建立,將更好的發揮創意產業的低碳影響力。如圖2所示,天津意庫創意產業園位于天津市紅橋區,建筑面積25000平方米,它是天津市第一個通過對舊廠房進行規劃與改建的產業園區。意庫創意產業園以前是天津市外貿地毯廠,它的紅色磚瓦和實木混合的寬闊廠房結構為創意設計者提供了理想的思維空間。建筑師采用“做舊”的改建方法,運用鋼質輪廓的外挑結構和玻璃結構相結合,實現了景觀內外的相互滲透,并且更多地利用低碳節能的設施,使低碳環保的理念在創意產業園區充分實現。意庫創意產業園還倡導自由、舒適、陽光的工作理念,把辦公、商業、居住、和娛樂休閑結合在一起進行規劃布局,使園區發展更加多元化、復合性,也為設計者提供了專門的地域,是文化暢想者創設暢游的夢想之地。
創意產業園優化升級要高度重視低碳化。由于低碳經濟引導創業產業的發展,人們經常通過很低的成本來改造舊建筑。因此在開設產業園區的同時把實施計劃、造價放置于很重要的位置。譬如老建筑在邁進現代園區的變革序列里配備了中央空調等一批大型裝備,把能源消耗降為一般建筑能耗的二至三倍。除此之外,鑒于上海創意產業發展的健康趨勢,截至到現在已經出現了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不但導致前期成本較高且成效緩慢,而且嚴重破壞創意產業長期的實施計劃及綠色環保原則。
在修建園區的同時,還應該重點完善園區的低碳設施體系。例如,大力發展太陽能設施、重視園區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加強園區內的生態系統建設等等,進而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這些措施更加有利于產業園區內的低碳體系的確立,加強了低碳理念和創意產業之間的聯系,有益于低碳經濟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如圖3所示,丹麥的卡倫堡循環經濟創意產業園是世界上最早的創意產業生態園區,它也是當今世界上運行模式最成功的創意產業生態園區之一。它已經成為一種資源循環利用和生產可持續發展的低碳循環生態創意園區的典型創建模式,它形成的這種統籌、快速、平穩、延續的人工復合生態體系能夠充分發揮工作者的創造性。卡倫堡創意產業園主要以煉油廠、發電廠、石膏制板廠和制藥廠為基礎,將其副產品或可回收的廢品作為相互研發的原材料。這些都促進了循環經濟和工業橫向體系的發展,最后實現創意產業園“零排放”的態勢。創意產業園內有專門負責全園系統的人員,在這幾個環節之間相互調換,使創意產業園的循環生產能夠有序的進行。卡倫堡循環經濟創意產業園運用先進低碳技術重新利用廢水,這樣既節約了成本也減少了資源浪費。通過對廢棄物的循環利用制造出有機肥料,并且免費讓附近的農場使用,最終實現零碳排放。
四、結語
總體來說,隨著后工業時代產業體系的轉型,低碳產業的崛起是一種必然,而城市和區域的核心之地便是產業園區。低碳產業園區的建立和發展是促進城市乃至區域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核心因素。促進協調統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全方面地促進低碳系統的協同創新和系統的創新。我國開展的低碳產業園區需求,低碳的開展已經在部分園區成功實施。此外,有部分園區以減少低碳能耗為重點進行規劃創設,但是從總體來看園區的低碳進展還是在起步層面,所以必須以低碳技術研發、創新平臺和整體園區相輔相成作為支撐。這就要求各個部門與人民大眾都應該主動契合進去,為實現產業園區的低碳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