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素芳
摘要:計算教學貫穿于整個數學教學過程,如何更好的開展計算教學尤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至關重要。理解和掌握有關的計算基礎知識,這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前提;培生養學的計算興趣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關鍵;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這是提高計算能力的保障;提高綜合計算能力要分布入手。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形成的,而是一個長期和連續的過程。
關鍵詞:計算教學;基礎知識;計算興趣;計算習慣;分布入手
計算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非常重要,計算貫穿整個的數學教學過程,學生計算能力的高底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績。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得開展小學數學中的計算教學呢?下面我來談談自己的一些見解:
一、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有關的計算基礎知識,這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前提。
首先、要求學生熟練的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的加減法”“九九乘法口訣”,其中“10以內的加減法”是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的基礎。低年級作為關鍵的起始階段,加、減、乘、除的入門學習對學生今后的繼續學習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教學實踐告訴我們,任何復雜的問題都是由一個簡單的問題組合而成的,如果“10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的加減法”“九九乘法口訣”沒有熟練掌握,到了中、高年級必然算不快、算不準。
其次、講清算理,是正確計算的依據。要使學生會算,必須使學生明確怎樣算,為什么這樣算,也就是要讓學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才能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比如:在計算9+3的教學時,因為學生對10以內的加減法非常熟練,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湊十法”來達到口算的目的,9+1=10,所以就把3分成1合2,讓9和1先結合成10,然后再加2最后等于12,使學生懂得這種題目通過“看大數,拆小數,先湊十,再加幾”的方法口算.我在教學時鼓勵學生多動嘴說,說一說算理,說一說想的過程,目的在于使學生的思維高度活躍,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課堂上,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想、去做、去發現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幾種算法,引導學生進行反思,理清解決問題的思路。
二、培養學生的計算興趣,這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關鍵。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巧學活用,會使相對枯燥的數學學習變得生動有趣起來,會讓學生學得興味盎然,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通過游戲來培養學生的計算興趣,在低年級可以利用“開火車”的游戲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小組為單位給學生計時讓他們計算,進行小組PK,這個時候學生的注意力很集中,也會很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2、利用故事激發興趣。如:在教學簡便運算前,首先給學生講解數學家高斯創造性地解“1+2+3+……+99+100”這100個自然數之和的故事,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其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不自覺地產生了和數學家比一比的念頭。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事娓娓道來,既增添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也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愛好和興趣。3、利用簡便運算喚起學生的計算興趣,比如:在計算125×32×25時,可以利用乘法結合率變為:(125×8)×(25×4),本來一道計算量很大的題搖身一變卻成了一道口算題;學生就會非常有成就感,就會愛上計算。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這是提高計算能力的保障。
要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我認為:首先、老師要先做好表率,教師的板演,批改作業的字跡、符號,一定要規范、整潔,以便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其次、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1)培養學生打草稿的習慣。學生在計算時,不喜歡打草稿,有的在書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寫上一兩個豎式,算是打草稿,這些都是不良的計算習慣。針對這一點我要求學生每天上課前都要準備專門的草稿本,認認真真地打草稿,并嚴格督促學生落實,久而久之讓學生慢慢地養成習慣。(2)培養學生檢查、驗算的習慣。我教給學生計算的檢查方法是:一對抄題,二對豎式,三對答案,審題的方法是兩看兩想。即:先看一看整個算式,是由幾部分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方法應如何計算;再看一看有沒有某些特別的條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簡便方法計算。不要盲目地進行簡便運算,避免將 16+4 ×(1 -0.8),錯誤地算成20×(1 -0.8)。
另外,小學計算教學要分步入手來提高學生的綜合計算能力。(1)從口算訓練入手。學生做計算題的速度及正確率與每個學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在我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安排每周開展一節專門的口算訓練課,來對學生進行口算訓練。(2)、筆算訓練是關鍵。筆算是計算的關鍵,在學習小數加減法計算和簡算時,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們特別容易出錯的,稍微不細心,就有可能點錯一個小數點、少寫或多寫一個零等等這些錯誤。在學習期間我每天在班里開展一次分組專項計算比賽。訓練時間為20分鐘,訓練任務是完成3道筆算題,3道簡算題。經過訓練,學生們的筆算能力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正確率也提高了很多,讓我感到非常的驚喜和快樂。由此證明,對學生的這種筆算訓練是非常有效,也是切實可行的。(3)增強簡算意識,提高計算的靈活。簡算是依據算式、數據的不同特點,利用運算定律、性質及數與數之間的特殊關系,使計算的過程簡潔化的計算方法。在這一階段學習中我特別注意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與熟練掌握這些運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簡便計算方法,并經常組織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簡算練習,讓學生在計算實踐中體驗簡算的意義、作用與必要性,強化學生自覺運用簡算方法的意識,提高學生計算的靈活性和正確率。
總之,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形成的,而是一個長期和連續的過程。在教學中要減少學生計算的錯誤,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就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而計算能力初步形成后,還需要在今后應用中得到鞏固、發展和深化,才能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