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文化構建路徑進行探究,提出應轉變教育教學理念、采用先進教學手段、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發展多元多向教學評價方式,以構建符合時代發展需要和高職學生特點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文化。
【關鍵詞】高職院校 課堂文化 構建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1C-0135-02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承擔著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務,由于該課程理論性較強,而高職學生理論基礎較差,使該門課程一直以來教學實效性不高,教學效果也不理想。如何針對高職學生的學習基礎、行為特點和心理特征來進行教學,構建符合時代發展需要和高職學生特點的課堂文化,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為高職學生“愿意聽、聽得進、愿意學、用得上”并終身受益的課程,是長期困擾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一大難題。
通過為期兩年的調研考察,本課題組老師結合本校及區內外一些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圍繞如何提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吸引力、感染力這一目標,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文化建設進行了一些有益探討,認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想提高其教學實效性,需要在教學理念、教學手段、教學內容、教師自身建設、教學評價等方面下工夫,構建符合時代發展需要和高職學生特點的課堂文化。
一、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建構師生合作互動的課堂文化
實施教學改革,教育觀念的創新是必要前提。教師的創新觀念和創新素質影響到學科教學的創新,影響到教學質量的提高,也影響到創新人才的培養。在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教師要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真正入腦、入心,就必須改變師道尊嚴、高高在上的傳統教育觀念,建構師生合作互動的課堂環境,發揮課堂教學的“雙主”作用,即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一)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構建民主平等師生關系
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中,師生關系是一種不平等的主客體關系,教師是權威,控制學生。而現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在學習上是學生的促進者,在生活中是學生的朋友。因此,教師應改變“師道尊嚴”的傳統形象,在日常生活中主動融入到學生中去,提高自己的親和力。在教學過程中加強與學生互動探究,并對學生適時的進行點撥,努力做到讓學生親其師,從而信其道,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種平等的交流,是一種享受。
(二)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課堂還給學生
在傳統的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交流很少,生生之間的交流就更少,課堂成為教師向學生灌輸知識的場所,教師只向學生傳授知識,而學生也只被動地接受知識。而現代的教學活動,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努力使學生成為課堂的風景。因此,教師就必須轉變教學理念,充分發揮“雙主”作用,即既要發揮教師在教學中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主導作用,也要積極引導學生質疑、探究的主體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探究式、對話式、項目式、討論式、角色轉換等方法進行教學,通過設置主題演講、熱點話題討論、角色轉換等教學環節,來體現課堂活動的多樣性。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分成多個小組來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將課堂還給學生,學生可以通過案例評述、話題討論、角色換位等多種教學活動,實現將理論知識與職業養成、理論學習與活動鍛煉相結合,達到理論知識、動手能力和職業素質共同提升的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達到建構積極的、師生合作互動的課堂文化的目的。
二、采用先進教學手段,形成趣味課堂文化
課堂文化是眾多文化的聚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想要改變單調乏味、學生昏昏欲睡的課堂狀況,除在教學設計上要別出心裁外,在教學手段上也要有所創新,一根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書,已經不適應現代教學發展的需要,教師應該結合時代發展需要,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如多媒體教學、一體機教學等,使課堂教學過程中圖文并茂,音頻視頻皆有,這樣可以有效防止課堂昏昏欲睡的狀況。同時,還應利用現代信息化平臺,建立班級QQ群、微信群、APP平臺,創立學習社區,在學習社區中設立有課程學習區、互動交流區和公告事務區等欄目,可以在課程學習區里上傳課件、微課,發布學習任務,進行作品展示等欄目,在互動交流區里設有課堂討論、課外答疑、開心灌水等欄目,通過后臺管理了解學生在平臺上的學習情況,讓學生利用現代通信工具——手機來進行學習,使他們玩中學,學中玩,實現寓教于樂的目的,從而形成趣味課堂文化。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豐富教師教學文化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門思想性、政治性很強的課程,它主要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本身必須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因此,對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教師,門檻要求比其他學科較高,不是誰都可以,特別是對從事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門課程教學的教師,不僅要具有思想政治專業背景,而且還要求必須是中共黨員,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他們能夠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引導,才有可能為我黨培養可靠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同時,在信息化時代,對教師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僅專業基礎知識要過硬,而且對其他學科的知識也應該有所涉獵,對其他學科也要有所了解。所以網絡時代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想給學生一杯水,他自己就應該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需要具有比較淵博的知識,因此,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經常進行研修,積極參加國家或本行業組織的各種培訓,了解和掌握一些前沿知識,不斷充實自己。只有不斷的攝取新的知識,才能滿足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求,才會使自己在課堂上面對學生提出的一些新問題是能夠應對自如,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能力不斷提高,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
四、整合教材,構建生活化課堂文化
教育在實踐上是生活的,教育的意義在于引導學生去領悟生活的真諦。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較偏重于灌輸,對人進行“教化”。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灌輸和教化越來越受到學生的排斥和反感,因此,現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應該融入更多的人文關懷,要立足于現實生活,多發掘一些優質的教學資源,實施人性化、生活化的教育,充分彰顯思想政治教育人性的光輝。
(一)整合教材,實現教學內容生活化
作為一種思想文化傳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它要反映和評價一定時期社會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狀況,但由于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心理發育等方面還不全面和成熟,他們在面對復雜的經濟生活和社會思潮的時候,可能還不能做出理性的判斷,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對他們進行正確引導。從這方面來說,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與人們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連。因此,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文化的構建,需要教師把握時代生活,緊跟時代步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課本知識與時事熱點結合起來,并進行正確引導,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貼近社會、走進學生生活,將課本理論知識轉化為學生喜聞樂見而且富含時代特點的思想文化知識載體,在眾多社會思潮中弘揚“主旋律”。
(二)整合教材,實現“教材”向“學材”轉換
高職院校全國思想政治理論課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國統編教材,針對高職學生理論基礎較差,統編教材理論性較強,而教材內容與現實又有一定的滯后性的特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想提高學生聽課的興趣,就需要根據教學情況整合教材,實現“教材”向“學材”轉換,努力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實際,更加貼近學生生活。當前一些高職院校為了實現“教材”向“學材”的轉變,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始編寫一些校內講義,講義內容除需要保留統編教材的知識點外,還根據國家形勢的發展變化增加一些時事熱點,并插入一些圖片,講義分別設有“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教學內容”、“想一想”、“課堂討論”、“比一比”、“議一議”、 “課后思考”、“課外閱讀”等欄目,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它的可讀性和趣味性,也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課堂的參與性,使課堂更貼近生活、回歸生活。
五、發展多元多向的教學評價方式,構建理性課堂文化
檢查一個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需要開展多元多向開放的發展性評價,改變以往只關注教學結果的評定轉向既要注重結果,更要注重學生思想變化的過程的評定,要把學生上課積極參與各類活動的表現也作為教學評價的重要內容,包括學生的課堂互動、自主學習、團結協作等等。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評價的真實、準確而且全面,才能使評價成為促進學生良好發展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水平的有效手段。當前不少高職院校對教師的教學評價正在不斷完善,采取多管齊下的方式,評價方式包括老師自評,同行測評,系部測評,督導室測評和學生測評。而且評價結果與教師的績效工資和職稱評定掛鉤,這就大大提高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而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很多學校采取終結性考試(期末考試)+過程性考核(平時成績)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兩者各占50%;部分學校也采用終結性考試(期末考試)占40%,過程性考核(平時成績)60%的評價方式,總的來說,這些評價考核方式相對都比較理性,它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能力,避免了學生平時學習不努力,臨時抱佛腳而又取得好成績的尷尬,有利于提高學生更加注重過程學習、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也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
總之,要提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該從創新教育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手段、完善自身、整合教材內容以及發展多元評價方式等方面入手,努力構建符合時代發展需要和高職學生特點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文化,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實效性,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為學生真正喜歡并終身受益的一門課程。
【參考文獻】
[1]高汝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新課程體系下新型教學文化的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12)
[2]覃秋燕,祁道林.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文化構建探索——以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廣西教育(C版),2015(9)
[3]王思濤.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的建構[J].江蘇高教,2012(1)
[4]楊澤宇.高職院校和諧課堂文化的構建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0(11)
【基金項目】2014年廣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立項課題“高職院校思政課堂文化現狀的調查與研究”(2014LSZ008)
【作者簡介】覃秋燕(1970— ),女,廣西都安人,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責編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