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陽
2016年上半年我市特級教師工作室在淮安市車橋中學舉行了2016屆高三藝術類數學復習研討課,本次研討的目的也是對高中數學學困生脫困之道的探究,下面是李老師執教的“橢圓”第一課時.
一、課堂實錄及點評
1.教學流程
(1)學習目標:
①掌握橢圓的定義及其簡單應用;
②掌握橢圓的標準方程,會用待定系數法、定義法求橢圓的標準方程.
(2)基礎復習:
①設定點F1(-3,0),F2(3,0),動點P(x,y)滿足條件|PF1|+|PF2|=10,則P的軌跡是.
②經過P(-2,0),Q(0,3)的橢圓標準方程為.
(3)典例解析:
題型一:求橢圓的標準方程.
例1 求焦點為(-2,0),(2,0)且過點P52,-32的橢圓的標準方程.
題型二:橢圓的定義及其應用.
例2 點P為橢圓x24+y23=1上一點,F1,F2為橢圓的兩個焦點,求△F1PF2的周長.
(4)數學理論總結:①定義;②標準方程.
2.總體評價
(1)務實:
①定位很低,教學內容起點低,告訴學生考什么,你要掌握什么;
②教學設計環節傳統:先考綱,再例題講解,學生練習,再總結提煉;
③教學選題立足課本,全部是基礎題;
④上課過程中,在每個題型后都有簡單的總結;
⑤從展示情況來看,老師對學生的作業進行了很好總結,其中例2有5名同學方法各異,都進行了講解.
(2)規范:
①老師的規范:板書、教學流程規范有序;
②學生的規范訓練:對學生的規范要求也很到位.
(3)思考:
①藝體生的教學定位:藝體生大多是數學學困生,對他們的定位:應以本為本,將基礎知識、基本概念、通性通法作為教學重點;
②藝體生的有效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記憶特長,以目標為導向的解題教學,提高藝體生在教學環節中的參與度;
③是否需要在教學中對學生從數學思想方法角度進一步提升,比如本節課的形與數的統一.
(4)建議:
①對體藝生的教學適當留白,指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思考與總結的時間;
②一節課教學難點的設置與突破,在教學中隨時關注學生擅長什么(數字計算),害怕什么(含字母的計算),如本節課中的解方程過程比較難,如何突破教學難點.學生會出現會做,但做不對的現象,如本題中的解方程,是否要對學生解方程的方法總結:減元.
二、高中數學學困生教學理論支撐及建議
1.高中數學學困生教學理論
在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義務教育階段數學學科核心能力模型與測評框架研究”中,將學生解決問題列出了七大數學能力:交流、數學化、表征、推理與論證、設計解決問題的策略、運用符號及正式的技術性術語和運算、運用數學工具.
如果僅從數學能力的角度對數學學困生界定,高中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中,七大數學能力的某一個或某些部分存在重大的不足,出現數學學習困難重點體現在:表征、運算、設計解決問題的策略三個部分.
2.數學學困生轉化的有效教學探究
(1)重視培養學生表征能力的教學:
如何將其他語言所描述的問題用數學特有的語言理解與表述,就要求我們教學者能在教學中重視表征能力的培養,這種表征能力的培養主要是通過文字、圖形、符號三種語言間的轉化或同種語言的轉化來實現的.
(2)重視運算能力的教學:
如果我們從四個環節來看待學生的學習活動,即聽懂、會做、做對、得分.在教學中大部分學困生在做對這個環節上問題也是比較大的,有很多學生在做題中經常出現很多低級的運算錯誤,許多老師對學生的運算教學比較忽視,認為課堂教學應該更加重視思想方法的教學,但是對于學困生而言,我覺得運算能力的教學更重要.
(3)重視設計解決問題的策略的教學:
解決問題的策略,也可以理解為是學生解題思想與方法的體現,如何設計解題策略,通常從四個部分來尋找路徑:一是基本概念,本題中涉及的基本概念是什么,還有什么條件能回歸到概念中去;二是涉及什么公理、定理、真命題;三是通性通法,這一類問題的通常解法是什么;四是能否轉化為其他模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