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戰略新興產業,其標準化工作在我國開展較早,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其標準化與其面臨的競爭需求不相適應。通過標準化工作搶占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制高點的唯一途徑就是將專利融入標準,實行專利技術的標準化和標準的許可化。專利標準化的主要路徑有三種,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說,最現實的路徑是聯盟標準路徑。而要實現聯盟標準路徑,必須在國家和企業層面開展卓有成效的工作。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標準;專利標準化;路徑選擇;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306;U469.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372(2016)04-0025-05
一、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專利標準化的現狀
由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標準化工作對整個產業的發展具有引領和支撐作用,因此,在2010年國務院將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之一并大力推進產業化之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標準化工作就已展開。為此,成立了專門的標準化工作機構。我國負責新能源汽車相關標準制修訂的機構有國家標準化委員會(SAC)、工業和信息化部(MIIT),前者負責管理全國的標準化工作,后者負責汽車行業的標準化工作,SAC下設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14),委員來自汽車行業骨干企業、檢測機構、高校和研究所等單位。為了強化新能源汽車的標準化工作,1998年專門成立了電動車輛標準化分技術委員會(SC27),主要負責全國電動車輛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工作。根據工作需要,SAC/TC114/ SC27下成立若干工作組,包括整車工作組、燃料電池工作組、驅動電機工作組、動力電池工作組、無線充電工作組、電磁兼容工作組、高壓連接器工作組等。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政府相關部門大力支持下,在汽車、電力、電工等企業的大力參與下,我國目前已發布了90余項電動汽車標準,涵蓋電動汽車基礎通用、整車、關鍵總成(含電池、電機和電控)、電動附件、基礎設施、接口與界面等各個領域。此外,正在制修訂的電動汽車標準還有70余項。
綜觀我國新能源汽車標準化工作的現狀可以看出:第一,我國新能源汽車標準化完全是自上而下進行的,盡管已發布的技術標準中有企業的參與,甚至有些標準由企業起草,但標準制定的主體還是政府部門;第二,現有的標準都是經過法定程序、由國家有關機構批準發布的,因此,都是法定標準,到目前為止尚未出現由企業制定、能夠影響其他企業并被其他企業追隨的事實標準;第三,已出臺的標準中并沒有很好地將專利融入其中。
造成上述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新能源汽車產業標準化工作仍然停留在傳統的標準化工作的理念和做法上。傳統的標準化工作是政府管理產品質量的手段之一,著重解決的是產品的互換性和產品的質量提高等問題。而對于作為戰略新興產業的新能源汽車,標準化工作不僅要解決傳統的標準化工作需要解決的問題,更要通過標準化工作搶占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的制高點。而實現上述目的的唯一途徑就是將專利融入標準,實行專利技術的標準化和標準的許可化。從標準的公共屬性來看,標準和專利具有不兼容性,但是知識經濟和知識產權經濟時代,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是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不二法則,以專利為后盾制定技術標準已成為發達國家企業限制競爭對手的新戰略[1]。因此,新能源汽車標準化應“志存高遠”,從一開始就應當將專利標準化作為整個標準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專利標準化的路徑選擇
(一)專利標準化的一般路徑分析
1.國家(行業)標準路徑
即技術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均是在國家或行業的推動下進行的。我國電信行業的國家標準TD-SCDMA就是如此。TD-SCDMA的發展始于1998年初,在當時的郵電部科技司的直接領導下,由原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組織隊伍,在SCDMA技術的基礎上,研究和起草符合IMT-2000要求的中國的TD-SCDMA建議草案。在TD-SCDMA技術標準確立和發展過程中,我國政府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一是投入專項資金。據統計,截至2014年,TD-SCDMA網絡建設累計投資超過1880億元。二是公布TDD頻段。中國無線電管理委員會明確55MHzTDD頻段用于TD-SCDMA制式,從而確定了TD-SCDMA技術的合法地位。三是啟動實驗網。中國通信行業六大運營商均參與了TD-SCDMA實驗網的建設工作;四是推動成立產業聯盟,通過產業聯盟運作TD-SCDMA標準[2]。由于政府戰略決策正確,大唐電信、華為、中興等國內電信企業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中國提出的以自主知識產權為主的TD-SCDMA標準,不僅成為ITU批準的三個3G標準中的一個,而且成為被廣泛接受和認可的無線通信國際標準,實現了我國電信史上里程碑式的跨越。
2.聯盟標準路徑
即技術標準的制定和實施是在技術聯盟或專利聯盟的推動下進行的。具體說來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先有個別企業進行核心技術的開發,然后由掌握相關核心技術的企業組成技術創新聯盟或專利聯盟,通過聯盟制定相應技術標準,并通過聯盟的力量推動技術標準的產業化和市場化;另一種是先確立相應的技術標準,然后成立技術創新聯盟或專利聯盟,由成立的聯盟來推動技術標準的產業化和市場化。我國數字音視頻產業AVS標準就是典型的聯盟標準。我國數字音視頻產業是我國發展較快的產業之一,但由于不掌握核心技術標準,相關企業長期受制于持有標準化專利和技術的企業與組織,DVD收費事件更使我們痛下決心一定要掌握產業的技術標準,否則會使數字音視頻產業出現“空心化”從而危及整個產業的安全。基于上述背景,在國家“863”計劃的支持下,國家原信息產業部科學技術司于2002年6月批準成立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標準工作組(簡稱AVS工作組)。工作組的任務是,面向我國的信息產業需求,聯合國內企業和科研機構,制(修)訂數字音視頻的壓縮、解壓縮、處理和表示等共性技術標準,為數字音視頻設備與系統提供高效經濟的編解碼技術,服務于高分辨率數字廣播、高密度激光數字存儲媒體、無線寬帶多媒體通訊、互聯網寬帶流媒體等重大信息產業。工作組由國內多年對數字音視頻編碼技術進行研發的組織和企業組成,通過工作組成員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我國自主制定的數字音視頻編碼技術標準AVS。目前,AVS是我國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二代信源編碼標準,有力支撐了我國音視頻產業“由大變強”的升級,為我國構建“技術→專利→標準→芯片與軟件→整機與系統制造→數字媒體運營與文化產業”的產業鏈條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3.企業標準路徑
即由具有技術和市場優勢的企業提出,通過激烈的市場競爭成為其他企業追隨和遵循的技術標準。不是所有的單個企業都能輕易走通專利標準化的道路。企業若要成功地實現專利標準化,不僅需要雄厚的技術基礎,掌握相關行業的核心專利,而且其專利技術一定要得到同行業企業的應用。高通公司將不被業界看好的CDMA做成了世界標準就是典型的體現。高通公司1985年成立時還是僅由7人組成的小作坊,到如今已成長為世界財富500強企業。高通公司所做的工作就在于將CDMA技術從實驗室推廣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3],成功的秘訣在于圍繞CDMA技術開發申請了6500項技術和專利,并通過獨特的商業化運作不僅使高通開發的CDMA技術成為美國2G時代的技術標準,而且通過“賣標準”為公司帶來持續不斷的盈利。
(二)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專利標準化的現實路徑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專利標準化的現實路徑應該是聯盟標準路徑。
1.國家(行業)標準路徑不是最優的路徑
第一,這是由制定國家(行業)標準的目的決定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的規定,對需要在全國范圍內統一的技術要求,應當制定國家標準;對沒有國家標準而又需要在全國某個行業范圍內統一的技術要求,可以制定行業標準。可見制定國家(行業)標準的目的是為了統一全國范圍內或全國某個行業范圍內的技術要求。如果將專利納入國家或行業標準,將使標準制定的程序更為復雜,標準制定的成本也較高。第二,這是由國家(行業)標準的性質決定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的規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分為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保障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的標準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強制執行的標準是強制性標準,其他標準是推薦性標準。強制性標準,必須執行;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產品,禁止生產、銷售和進口。因此,如果強制性標準中納入專利,那么很容易混淆標準的公權性和專利的私權性,影響強制性標準的貫徹執行。正應為如此,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和國家知識產權局制定的《國家標準涉及專利的管理規定(暫行)》明確規定,強制性國家標準一般不涉及專利,強制性國家標準確有必要涉及專利的,應當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及相關部門和專利權人或者專利申請人協商專利處置辦法。除非專利權人或者專利申請人同意在公平、合理、無歧視基礎上,免費許可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在實施該國家標準時實施其專利;或同意在公平、合理、無歧視基礎上,收費許可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在實施該國家標準時實施其專利。
2.企業標準路徑目前行不通
第一,企業標準路徑的前提是相關的技術市場企業具有顯著的技術優勢,能夠發揮相關技術領域的領航人作用。具體標志是企業不僅有數量眾多的專利,而且其專利應是該技術領域的核心專利。而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盡管企業眾多,專利的總量在顯著增長,但在數量增長的同時并沒有帶來質量的提高。專利分為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三種,最能體現技術創新實力的是發明專利。而從我國現有的專利類型分布來看,比重最大的是實用新型,特別是在我國著重發展的純電動車領域,多達83.7%的專利為實用新型[4]。實用新型雖然號稱“小發明”,但與發明專利相比技術水平嚴重偏低。更為重要的是,我國參與新能源汽車研發的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雖多,專利申請量大面廣,但沒有形成集團優勢,沒有產生領軍企業。第二,企業標準之所以成為事實標準,還在于市場的選擇,而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尚未完成,市場化剛剛開始。因此,通過市場競爭勝出某一個新能源汽車企業的標準的條件尚不具備。
3.聯盟標準路徑具有現實的可行性
第一,我國技術創新聯盟大量存在。近年來,在我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創新聯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到目前為止,形成了電動汽車研發聯盟的地方隊,如最早的北京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還有最近成立的合肥市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電動汽車研發聯盟的行業隊,如中國汽車T10電動汽車聯盟[5];電動汽車研發聯盟的國家隊,如新能源汽車央企大聯盟;甚至開始形成電動汽車研發聯盟的國際隊。技術創新聯盟成立和運作的目標并不都是為了建立技術標準,技術創新聯盟還不是專利聯盟,但通過對有些技術創新聯盟稍加改造,使其成為運作技術標準的專利聯盟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第二,技術創新聯盟或專利聯盟能夠快速形成技術標準生成的基礎。一般說來,技術標準的生成過程包括技術路徑和市場選擇路徑兩個維度,前者體現為技術的先進性和與主流技術的兼容性,后者包含技術的使用廠商擴散和技術的消費者擴散[6]。所以,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聯盟規模、技術創新成果的數量和質量可以促使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技術標準生成過程的兩個維度上快速提升。
令人欣喜的是,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正在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車標準化工作。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是成立于1963年并由中國汽車科技工作者自愿組成的全國性、學術性法人團體,共有32個專業分會及4個技術創新聯盟,各專業分會均由專業技術領域有影響的企業、院校和高校組成,成體系成片地展開標準研制。據悉,該學會2016年將完成10項標準的研制和發布[7]。
三、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專利標準化的對策
專利標準化對國際社會來說剛剛開始,對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說還是新生事物,因此,新能源汽車產業標準化的成功需要政府和企業的共同發力,政府和企業需從各自的層面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合理推進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專利標準化工作。
(一)制定好新能源汽車產業專利標準化的規劃
新能源汽車產業是戰略新興產業,其專利的標準化涉及國家的戰略利益,因此,國家要做好新能源汽車產業專利標準化的規劃工作。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會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門,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標準化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等要求,于2013年11月聯合頒布了《戰略性新興產業標準化發展規劃》(簡稱《規劃》)。《規劃》重點對國家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到2020年標準化發展路線、標準體系框架和標準化發展的重點進行了系統規劃,從加強標準化統籌協調、完善標準化工作機制、推動標準國際突破、加強標準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完善標準化資金多元化投入機制、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等方面研究制定了多項推動措施。但上述規劃不是專門針對新能源汽車的,規劃的內容還比較宏觀,所以,應根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要求和未來競爭需要,認真做好新能源汽車產業專利標準化的“十三五”規劃,為推進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專利標準化指引方向和給予宏觀指導。
(二)用好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財稅政策
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進行財稅政策的支持是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需要,也是國內共同的做法,但問題在于我國已出臺和實施的財稅政策有偏差,政策的目標完全鎖定在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化上,政策的發力點過于關注財政補貼,這種政策實施的效果除了帶來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的增長,并不能真正提升我國新能源汽車產的業核心競爭力。我國新能源汽車要走出一條不同于傳統汽車的發展之路,在知識經濟時代,最根本的還是要靠我國的汽車企業開發更多的技術特別是核心技術,占領技術的制高點[8],否則我們生產和銷售的新能源汽車再多,也無法擺脫傳統汽車“代工”的角色。因此,政府財稅政策要有所調整,比如可以劃出一部分專項資金用于專利標準化補貼或對企業專利標準化工作杰出的企業實行獎勵,以激勵更多企業走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的新型發展之路。
(三)企業真正重視技術研發的投入
新能源汽車的大門已經打開,幾乎所有傳統的汽車企業都涉及其中,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而新能源汽車技術則越來越成為競爭的關鍵。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初期,在政府的高額補貼下,企業不進行技術創新而安于從國外購買零部件組裝也能獲得短期的利益,但從長遠來看,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要避免重蹈傳統汽車的覆轍,新能源汽車企業必須真正舍得技術創新的投入,不要為短期的蠅頭小利所迷惑。
(四)企業要不斷提高技術專利化的水平和能力
在我國加入WTO十多年和《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頒布近十年的今天,如果還說企業不知道專利為何物不完全符合事實,但企業真正重視專利,真正懂得如何將技術專利化、如何進行專利的布局等尚需要時日。新能源汽車產業是新興產業,產業化、市場化的任務很重。真正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市場化,需要在大力進行技術創新的基礎上,不斷提高新能源汽車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的能力和水平。
[參考文獻]
舒輝,高璐.專利與技術標準轉化的影響因素述評[J].軟科學,2016(7):11.
李薇.中國制度環境下的技術標準戰略及其聯盟機制[J].華東經濟管理,2012(10):113.
丁偉.高通公司的知識產權戰略及對中國的啟示[J].中國科技論壇,2008(11):57.
李松.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盛世危局—基于專利分析視角[J].商場現代化,2014(30):257.
雍蘭利,張佳紅,高飛.我國電動汽車研發戰略聯盟的模式選擇[J].科技管理研究,2013(2):11.
張純洪,劉海英.戰略聯盟在產業技術標準形成中的作用及其啟示[J].管理現代化,2008(5):11.
網易汽車.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推標準化工作,明年將發10項標準[EB/OL].(2015-12-23)[2016-09-10] http://auto.163.com/15/1223/02/BBG4JT7V00084TV1.html.
汪張林,李國富,張芳.知識產權視角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的完善[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20.
[責任編輯 王艷芳]